方劑組成解釋
黑香四神散中加入香附,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經,能疏肝解鬱、理氣止痛。四神湯中加入茯苓、芡實等藥材,容易產生濕濁,而香附的疏肝解鬱功效可以幫助脾胃運化,防止濕濁困脾。
- 理氣止痛:香附除了疏肝解鬱外,還具有理氣止痛的功效,可緩解因肝氣鬱結所引起的腹痛、胸悶等症狀,與四神湯中健脾益氣、固腎止瀉的功效相輔相成,增強了整體療效。
黑香四神散中添加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四神散主要用於健脾益氣,而陳皮可幫助理氣,促進脾胃運化,增強藥效。
- 調和藥性: 黑香四神散中包含多味藥材,如茯苓、芡實等,性偏寒涼。陳皮性溫,可起到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氣損傷脾胃的作用。同時,陳皮的芳香氣味,能使藥味更為平和易於入口。
黑香四神散中加入烏藥,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烏藥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之效。四神散本身以補脾益腎為主,但對於寒邪入侵、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加入烏藥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氣,緩解疼痛。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功效:烏藥與其他藥物配伍,可以發揮協同作用,增強療效。例如,與茯苓、芡實等藥物配伍,可以加強健脾益腎,改善脾胃功能;與白朮、山藥等藥物配伍,可以促進消化吸收,緩解消化不良。
黑香四神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黑香四神散中含有多種藥材,例如芡實、蓮子、山藥等,性味偏寒涼。甘草性甘溫,能緩解藥性寒涼,使藥性溫和,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大的刺激,更易於人體吸收。
- 補脾益氣: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的功效,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藥材的吸收和作用的發揮。此外,甘草還能緩解藥材可能帶來的副作用,如腹瀉、腹脹等,提升藥效的安全性。
黑香四神散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助脾胃運化:生薑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化濕止嘔之效。四神湯偏寒涼,容易造成脾胃虛寒,生薑可溫煦脾胃,促進消化吸收,避免因寒涼而引起腹痛、腹瀉等不適。
- 調和藥性,增進療效:生薑能解藥性偏寒的藥物,如茯苓、芡實等,使藥性溫和,更易於被人體吸收利用,提高藥效。同時,生薑還可抑制藥物不良反應,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黑香四神散中加入大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益脾胃,和中緩急: 大棗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之功效。四神湯本身偏寒涼,加入大棗可溫和脾胃,防止寒涼之氣傷脾胃,並增強藥效,使藥性更加平和。
-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大棗味甘性溫,能調和藥性,使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並減輕其副作用。黑香四神散中其他藥物如芡實、蓮子、茯苓等,皆偏於滋補,加入大棗可使其藥性更趨於平和,達到更好的調理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黑香四神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氣盛瘀血」,其病機當屬氣機壅滯兼瘀血內阻。氣滯則血行不暢,瘀血內生,臨床可見胸脅脹痛、脘腹痞滿,或婦人月經不調、經行腹痛等症。方名「黑香」或指香附經炮製後色黑,增強行氣活血之效;「四神」可能喻指四味主藥(香附、陳皮、烏藥、甘草)協同調理氣血之功。
二、組成與方義邏輯
香附(4兩)
- 為君藥,辛香能散,苦降能泄,善疏肝解鬱、理氣活血。《本草綱目》載其「利三焦,解六鬱,消痰飲痞滿」,主導全方行氣化瘀之力。
陳皮(2錢)
- 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助香附宣暢氣機,兼治氣滯生濕之證。《醫林纂要》言其「上則瀉肺邪,中則燥脾濕,和中氣」。
烏藥(2錢)
- 辛溫行散,入脾肺腎經,善順氣開鬱、散寒止痛。與香附相配,增強下行氣機之效,兼溫通血脈以助化瘀。
甘草(1錢)
- 甘緩和中,調和諸藥,緩解香附、烏藥之辛烈,護胃氣以防行散太過。
生薑、大棗(原缺用量)
- 生薑辛散溫通,助氣血運行;大棗甘緩補中,與甘草共培土以制氣逆。二者為常用藥對,調和營衛,引導全方作用趨於平衡。
三、治療原理推論
本方以「行氣為主,化瘀為輔」,針對氣滯導致血瘀之證:
- 氣機調暢:香附、陳皮、烏藥協同疏解三焦氣滯,尤其肝脾氣鬱,使「氣行則血行」。
- 兼顧活血:香附兼具活血之效,配合烏藥溫通,可間接消散輕度瘀血。
- 佐以扶正:甘草、大棗緩峻補中,生薑溫運脾胃,防止理氣藥耗傷正氣。
加減思路:若瘀血明顯,可加川芎、當歸;寒甚加肉桂;濕重加蒼朮,以適應臨床變證。
四、適用症候歸納
凡因氣滯引起之下列症狀,均可加減應用:
- 胸膈滿悶、脅肋脹痛
- 婦人經前乳房脹痛、經血不暢
- 脘腹冷痛、噯氣頻作
此方體現「治血先調氣」之法,通過疏導氣機以達活血之效,契合中醫「氣為血之帥」的理論基礎。
傳統服藥法
香附4兩,陳皮2錢,烏藥2錢,甘草1錢,生薑、大棗。
方中生薑、大棗用量原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黑香四神散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不宜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黑香四神散, 出處:《婦科大略》。 組成:香附4兩,陳皮2錢,烏藥2錢,甘草1錢,生薑、大棗。 主治:氣盛瘀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