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香附散為一方經典中藥方劑,其組成精妙,旨在調理氣血、疏肝解鬱。在該方中,天仙藤作為一味重要藥材,其作用不可或缺。天仙藤味苦性溫,歸肝、脾二經,具有行氣止痛、活血化瘀之效。在香附散中,它能與香附相互協同,增強疏肝理氣之力,尤其適用於因氣滯所致的胸脹、腹痛等症狀。此外,天仙藤還能幫助調節月經不調,對婦女病有良好療效。在整個方劑中,天仙藤既可單獨發力,又與其他藥物形成相輔相成的作用,使香附散整體療效更顯著,充分展現了中醫藥學配伍的智慧和精妙。
香附散中包含香附,正是因為香附藥性平和,且具有多重功效,與方劑整體作用相輔相成。
香附味辛、苦,性溫,歸脾、肝經。其具有行氣解鬱、止痛、燥濕止癢之效。
香附散常用於治療氣鬱不舒、胸脅脹痛、脘腹脹滿、消化不良、月經不調、濕疹瘙癢等症。香附在方中,一方面可以行氣解鬱,舒肝理脾,緩解氣滯引起的胸脅脹痛、脘腹脹滿等症;另一方面,香附也能燥濕止癢,配合其他藥物治療濕疹瘙癢。
因此,香附散中包含香附,是基於其藥性和功效,與方劑整體治療目標相一致,發揮更好的療效。
香附散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健脾: 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香附散主治肝氣鬱結,脾胃不和,而陳皮的理氣作用能疏肝解鬱,健脾和胃,協同香附、枳殼等藥物,更好地疏肝理氣,健脾和胃,改善肝氣鬱結導致的脾胃不適。
- 調和藥性: 香附散中含有香附、枳殼等藥物,性偏寒涼,而陳皮性溫,加入陳皮可以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寒涼之性過於強烈,影響藥效,並避免寒涼藥物對脾胃造成負擔。
香附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 調和藥性: 香附散以香附、枳殼等理氣解鬱藥為主,性偏寒涼。甘草性甘溫,入脾胃經,可緩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氣損傷脾胃。
- 增強療效: 甘草味甘,能調和諸藥,使其藥力相輔相成,更有效地發揮理氣解鬱、調和脾胃的功效。同時,甘草亦可緩解香附、枳殼等藥物可能帶來的副作用,提升整體療效。
香附散中加入烏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止痛:烏藥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行氣止痛之效。香附散主治氣滯血瘀所致的腹痛、脅痛、月經不調等症,而烏藥的理氣止痛作用,能協同香附、延胡索等藥物,共同疏肝理氣,緩解疼痛。
- 溫中散寒:烏藥兼具溫中散寒之效,對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香附散中加入烏藥,可以增強其溫中散寒之力,提高藥效。
總之,烏藥在香附散中起到理氣止痛、溫中散寒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增強藥效,更好地治療氣滯血瘀所致的腹痛等症。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香附散」,主要成分是天仙藤、香附、陳皮、甘草、烏藥。主治功效是懷孕到三月起,從腳面開始逐漸腫脹到小腿和膝蓋,行走困難,呼吸困難,飲食不佳,類似水腫的症狀。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陳皮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理氣行氣方面,陳皮能行氣、燥濕、化痰,常用於濕阻氣滯痰凝所致之肺失宣肅、脾失健運之證。止咳化痰方面,陳皮能溫化寒痰,宣肺止咳,常用於濕痰咳嗽,寒痰咳嗽等。健脾胃方面,陳皮能行氣止痛、健脾和中,常用於脾胃氣滯證。消食化積方面,陳皮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腸內積氣,常用於食積、消化不良等。燥濕方面,陳皮能燥濕化痰,理氣健脾,常用於胸中痰飲、脘痞腹脹、脾虛食少、嘔吐泄瀉等。活絡止痛方面,陳皮能活絡止痛,常用於脾胃氣滯較甚,脘腹脹痛較劇者。
烏藥
烏藥性溫、味辛、苦,入脾胃、腎經,具有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等功效。可調理七情鬱結、氣血凝停、霍亂吐瀉、痰食稽留、寒凝氣滯的小腸疝氣、少腹引控睾丸而痛、偏墜腫痛、痛經、寒邪侵犯肺臟、肺氣失宣、乳腺炎、瘰癘等證。
香附
香附辛散苦降,能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可治療肝氣鬱結引起的胸脅脹滿、脘腹疼痛、食慾不振、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香附入脾胃經,具有補益氣血之功,可用於治療氣虛所致的疲乏無力、氣短喘促等症狀。香附辛烈,氣味濃烈,以氣用事,故專治氣結為病,可用於治療乳腺增生、甲狀腺結節等症狀。
總結
中藥方劑「香附散」,主要成分是天仙藤、香附、陳皮、甘草、烏藥。主治功效是懷孕到三月起,從腳面開始逐漸腫脹到小腿和膝蓋,行走困難,呼吸困難,飲食不佳,類似水腫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香附、山梔、黃連、橘紅、半夏。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加重肝腎負擔。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香附散, 出處:《三因》卷十四。 組成:香附子不拘多少。 主治:小腸氣。
香附散, 出處:《青囊秘傳》。 組成:香附1斤,白及4兩。 主治:皮膚色白木硬之症。
香附散, 出處:《普濟方》卷五十五引《經驗良方》。 組成:香附子(去毛)。 主治:膿耳,聤耳。
香附散, 出處:《普濟方》卷五十五。 組成:香附子末3錢,乾胭脂1錢,密陀僧1錢,輕粉少許。 主治:耳內有膿水不乾。
香附散, 出處:《普濟方》卷六十六引《衛生家寶》。 組成:香附子4兩(先以河水洗淨,控乾用),生薑3兩(洗淨,切如谷子大)。 主治:烏髭益氣,去風疾。主治:一切牙疼,及無故牙動,牙宣出血。
香附散, 出處:《婦人良方》卷十五引陳景初方。 組成:天仙藤(洗,略炒)、香附子(炒)、陳皮、甘草、烏藥(不須要天台者,但得軟白,香而辣者良)各等分。 主治:妊娠自三月成服之後,兩足自腳面漸腫腿膝以來,行步艱辛,以至喘悶,飲食不美,似水氣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