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琥珀煎中包含琥珀,主要是因為琥珀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 安神定驚: 琥珀性平,味甘鹹,入心、肝經,具有安神定驚、化瘀止痛的功效。其特殊的化學成分能有效地鎮靜神經,緩解焦慮、失眠、驚悸等症狀,對於神志不清、癲癇等疾病也有一定療效。
- 活血化瘀: 琥珀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在琥珀煎中加入琥珀,可以起到安神定驚、活血化瘀的雙重作用,對於治療相關疾病具有重要意義。
琥珀煎方中使用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琥珀煎中以硃砂配伍其他藥材,可有效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
- 清熱解毒: 硃砂可清熱解毒,對熱毒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亦有療效。琥珀煎中,硃砂與其他清熱解毒藥物相配伍,可增強其清熱解毒作用。
琥珀煎中加入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冰片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疼痛。琥珀煎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瘡瘍腫毒等病症,冰片的加入有助於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 開竅醒神,止痛止痙: 冰片芳香走竄,能開竅醒神,並具有鎮痛止痙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引起的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冰片能起到醒神開竅的作用,並能有效緩解疼痛和痙攣。
總而言之,冰片在琥珀煎中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開竅醒神、止痛止痙等多重作用,有效提升方劑的治療效果。
琥珀煎中加入芒硝,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 清熱瀉火,消腫止痛: 芒硝性寒,味苦鹹,入肝、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消腫止痛之功。琥珀煎主治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芒硝可清熱解毒,消散腫脹,緩解疼痛。
- 引藥下行,通利水道: 芒硝性滑,能引藥下行,通利水道,促進藥物深入病竈發揮作用。琥珀煎中其他藥物如琥珀、黃芩等,多偏於清熱解毒,芒硝的加入,可使藥物更好地到達咽喉部位,提高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琥珀煎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眼生丁翳,久治不癒」。「丁翳」為古代眼科病名,指角膜或晶狀體混濁(如翳障、白斑),常伴隨疼痛、視物模糊,且病程纏綿難癒。其病理多與風熱毒邪積滯、氣血瘀阻,或肝腎陰虛有關。
二、組成分析與治療邏輯
此方以「清熱解毒、化瘀退翳」為核心,兼顧鎮靜安神,組成可分四類:
琥珀(君藥)
- 性味甘平,入心、肝、膀胱經。
- 活血化瘀:《玉楸藥解》載其「破瘀消瘕,生新止血」;《名醫別錄》言「消瘀血,通五淋」。針對眼部氣血瘀滯所致翳障。
- 鎮驚安神:善治心神不寧,可緩解因眼疾引發的煩躁。
貝齒、朱砂(臣藥)
- 貝齒(海螺類殼體):
- 鹹平,具清肝明目之效。《本草綱目》提及可治「目障翳痛」。
- 質地堅硬,研磨後外用可輕度磨蝕翳障表面,輔助退翳。
- 朱砂:
- 甘微寒,清心鎮驚,《本草備要》稱其「瀉熱解毒」。針對熱毒上攻目竅。
- 貝齒(海螺類殼體):
馬牙消(芒硝)、白蜜(佐使藥)
- 馬牙消(芒硝精製品):
- 苦鹹寒,瀉熱軟堅,《神農本草經》言「除寒熱邪氣,逐六腑積聚」。外用可清解眼部熱毒,軟化翳膜。
- 白蜜:
- 甘平,緩和藥性、潤澤眼目,避免諸藥過於燥烈傷陰。
- 馬牙消(芒硝精製品):
龍腦(冰片,使藥)
- 辛苦涼,芳香走竄,《本草衍義》載「通透諸竅,散郁火」。引諸藥直達病所,兼清熱止痛。
三、治療原理推論
- 清熱解毒:朱砂、馬牙消、貝齒協同清解目竅熱毒,抑菌消炎。
- 活血退翳:琥珀化瘀通絡,促進眼部氣血循環;貝齒輔助磨翳消滯。
- 鎮靜緩痛:龍腦、朱砂鎮靜神經,緩解眼痛與刺激感。
- 外用滲透:以蜜為基質,增強藥物附著與滲透,直達角膜病變。
四、方劑特點
此方為「局部外治」為主的眼科方,針對熱瘀交結型翳障,透過清熱、化瘀、磨翳三法並行,改善局部微循環,促進病變修復。然須注意,古籍所述「丁翳」涵蓋多種眼疾,若屬肝腎陰虛或器質性損傷,恐需結合內服調理。
傳統服藥法
琥珀1分,貝齒半分,朱砂半分,龍腦1分,馬牙消(煉過者)3分。
上為細末,以水1大盞,別入白蜜1兩攪和,入通油瓷瓶中,用重湯煮,以柳木篦攪,煎取1合,以綿濾,於不津瓶子中盛之,或銅器亦得。
每取少許點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琥珀煎, 出處:《聖惠》卷三十三。 組成:琥珀1分,貝齒半分,朱砂半分,龍腦1分,馬牙消(煉過者)3分。 主治:眼生丁翳,久治不癒。
琥珀煎,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 組成:乳香末2錢,蕤仁(研)半兩,滑石2兩,鉛丹2兩,木鱉子(去殼)10枚,黃連末1兩,秦皮1兩,柳枝10枝,槐枝(并新青者)10枝(每枝長1寸半),白蜜4兩,黃芩(去黑心)4兩。 主治:風毒衝目,腫赤癢痛。
琥珀煎,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一。 組成:琥珀(研)6兩,牛膝(酒浸,切,焙)6兩,當歸(切,焙)6兩,防風(去叉)6兩,桃仁(去皮尖雙仁,炒,研)6兩,蓽茇6兩,川芎6兩,桂(去粗皮)4兩,乾薑(炮)2兩,清酒1升,生地黃汁3升,酥6兩,蜜3合。 主治:産後虛羸,面色萎黃,惡血不盡,臍腹冷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