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蘆巴丸
HU LU BA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局方》卷八(續添造局經驗秘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胡蘆巴丸」中包含「胡蘆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 藥性相符: 胡蘆巴性溫,味甘,入脾、腎經。其具有溫腎壯陽、益氣養血、理氣止痛、散瘀消腫等功效,與「胡蘆巴丸」的整體功效相符。
- 藥效加乘: 胡蘆巴與方劑中的其他藥材搭配,能夠起到協同作用,增強藥效。例如,胡蘆巴可以與其他溫補腎陽的藥材一同使用,增強溫補效果,或與其他活血化瘀的藥材搭配,加強散瘀消腫的作用。
胡蘆巴丸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止痛止瀉: 胡蘆巴本身性溫,但偏於補益,對於寒性腹痛、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瀉效果有限。吳茱萸性溫,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瀉的功效,可與胡蘆巴相輔相成,加強溫中散寒的效果,並緩解腹痛、腹瀉等症狀。
-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胡蘆巴丸中可能含有其他寒涼藥材,例如茯苓、白朮等。吳茱萸的溫性可以中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過於強烈,影響藥效。同時,吳茱萸也能促進脾胃運化,增強藥物的吸收和利用率,提升整體療效。
胡蘆巴丸方劑中加入川楝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川楝子味苦性寒,入肝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胡蘆巴丸常用於治療肝氣鬱結所致的脘腹疼痛、脅肋脹滿等症狀,川楝子可協同其他藥材,共同達到疏肝解鬱、緩解疼痛的效果。
- 驅蟲殺蟲: 川楝子具有一定的驅蟲殺蟲作用,可以殺滅腸道寄生蟲,如蛔蟲、蟯蟲等。胡蘆巴丸中加入川楝子,可起到驅蟲止痛的作用,特別適用於因寄生蟲感染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胡蘆巴丸方劑中加入巴戟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壯陽: 巴戟天性味甘溫,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之功效。胡蘆巴丸主治腎虛陽痿、精虧乏力等症,巴戟天可與方中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增強補腎壯陽之效。
- 溫陽助陽: 巴戟天具有溫陽助陽之功效,可溫暖腎陽,促進腎氣運行,有助於改善腎虛陽痿等症狀。與胡蘆巴丸中其他溫陽補腎藥材相配伍,可起到相輔相成,增強藥效的作用。
在中藥方劑[胡蘆巴丸]中,烏頭的應用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溫腎壯陽、散寒止痛的功效。烏頭可以幫助改善腎虛導致的腰膝酸軟、手足冰冷等問題,對於治療寒性疼痛有一定療效。但烏頭為有毒藥材,應遵醫囑使用。
胡蘆巴丸方劑中加入茴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脾暖胃,行氣止痛:茴香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之功效。胡蘆巴丸常用於脾胃虛寒、脘腹冷痛、消化不良等症,茴香的加入可溫暖脾胃,促進消化,緩解疼痛。
- 協同作用:茴香與胡蘆巴同為溫性藥物,二者合用,可增強溫中散寒之力,使藥效更顯著。此外,茴香還可解胡蘆巴的微毒,提高藥物安全性。
主治功效
胡蘆巴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川楝子、吳茱萸、茴香、烏頭和巴戟天。具有補腎壯陽、祛風除濕、補氣、散風寒、止咳化痰、降氣、強筋骨等功效。
**川楝子:**性辛溫,具有舒肝行氣止痛、驅蟲的功效。可治療胸脅、腹脹痛、疝痛、蟲積腹痛等。
**吳茱萸:**性辛散苦泄,性熱祛寒,能散肝經之寒邪,解肝氣之鬱滯,溫經散寒,溫脾益腎、助陽止瀉。吳茱萸還能溫中散寒,降逆止嘔,調中止瀉、散寒止痛,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止痛。
**茴香:**性溫味甘,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茴香常用於治療消化不良、脘腹脹滿、噁心嘔吐、泄瀉腹痛、寒疝腹痛、睾丸偏墜、少腹冷痛、陽痿、早洩、遺精、肝氣鬱滯、脅肋疼痛、腰痛、小腸氣等症。
**烏頭:**性溫辛、有毒,歸肺、腎經,具有活絡止痛之功,常與五靈脂同用,治一切癱瘓風。
**巴戟天:**性溫、味甘、微苦,歸肝、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祛風除濕、補氣、散風寒、止咳化痰、降氣、強筋骨等功效。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腎虛陽痿、遺精早洩、腰膝酸軟、風寒濕痹、關節痠痛、痰多氣喘、胸悶氣短、降氣止痛等症狀。
**綜上所述:**胡蘆巴丸的主要成分是川楝子、吳茱萸、茴香、烏頭和巴戟天,具有補腎壯陽、祛風除濕、補氣、散風寒、止咳化痰、降氣、強筋骨等功效。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腎虛陽痿、遺精早洩、腰膝酸軟、風寒濕痹、關節痠痛、痰多氣喘、胸悶氣短、降氣止痛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胡蘆巴1兩, 茴香子1兩, 木香半兩, 桂心半兩, 當歸半兩(銼,微炒), 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 阿魏半兩(研入), 硫黃1兩(細研), 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沈香半兩, 白豆蔻半兩(去殼), 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別研如膏)。
上為細末,入研了藥令勻,好酒1升半,先熬桃仁膏令稠,拌和諸藥末,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以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胡蘆巴丸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胡蘆巴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四七引《鮑氏方》。 組成:胡蘆巴1斤,大巴戟6兩。 主治:大人、小兒小腸氣、盤腸氣,偏墜陰腫,小腸有形如卵,上下痛不可忍,或絞結繞臍,嘔吐悶亂。
胡蘆巴丸, 出處:《聖惠》卷九十八。 組成:胡蘆巴1兩(微炒),沉香1兩,桂心1兩,硫黃1兩(細研,水飛過),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茴香子1兩,檳榔1兩,青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麋茸1兩(塗酥,微炙),乾薑半兩(炮裂,銼),補骨脂1兩(微炒),木香1兩。 主治:補暖下元,祛逐冷氣。主治:諸虛。
胡蘆巴丸, 出處:《局方》卷八(續添造局經驗秘方)。 組成:胡蘆巴(炒)1斤,吳茱萸(湯洗10次,炒)10兩,川楝子(炒)1斤2兩,大巴戟(去心,炒)6兩,川烏(炮,去皮臍)6兩,茴香(淘去土,炒)12兩。 主治:大人、小兒小腸氣,蟠腸氣,奔豚氣,疝氣,偏墜陰腫,小腹有形如卵,上下來去,痛不可忍,或絞結繞臍攻刺,嘔惡悶亂。
胡蘆巴丸, 出處:《聖惠》卷七。 組成:胡蘆巴1兩,茴香子1兩,木香半兩,桂心半兩,當歸半兩(銼,微炒),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阿魏半兩(研入),硫黃1兩(細研),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沉香半兩,白豆蔻半兩(去殼),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别研如膏)。 主治:腎臟氣虛,下焦積冷,氣攻腹脅脹滿,臍下疼痛,面色青黑,足脛多冷。
胡蘆巴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一七引《瑞竹堂方》。 組成:附子(炮,去皮臍)2兩,川烏(炮,去黑皮)2兩,沉香2兩,酸棗仁2兩,當歸(去蘆)2兩,川芎2兩,柏子仁(去殼)2兩,胡蘆巴2兩,巴戟2兩,破故紙(微炒)2兩,龍骨2兩,牡蠣(煨)2兩,天雄(炮)2兩,赤石脂2兩,鹿茸(酥炙)2兩,茴香2兩,澤瀉半兩,生硫黃1兩半(用明者佳)。 主治:關鎖精氣,升降陰陽。主治:虛損。
胡蘆巴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六。 組成:胡蘆巴1兩,補骨脂(炒)1兩,肉蓯蓉(酒浸,微炒)1兩,巴戟天(去心)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白豆蔻(去皮)1兩,蓽茇1兩,茴香子(炒)1兩,丁香1兩,木香1兩,硫黃(别研)1兩,沉香(銼)1兩,蓬莪朮(煨)1兩,桂(去粗皮)1兩,當歸(切,炒)1兩,桃仁(去皮尖雙仁,麸炒,别研)1兩,阿魏(面和作餅子,炙黃)1兩,肉豆蔻(去殼)6個,檳榔(銼)6個。 主治:脾勞,大便不調,嘔逆腹脹,羸瘦少力,飲食無味,面色萎黃。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