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人參丸

琥珀人參丸

HU PO REN CA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7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3.8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心經 19%
肝經 18%
腎經 10%
肺經 8%
胃經 6%
膽經 6%
膀胱經 3%
心包經 3%
脾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肺經
胃經
膽經
膀胱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琥珀人參丸中加入人參,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補氣益血: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之功效。琥珀人參丸用於治療氣虛血弱、心悸失眠等症狀,人參作為藥材,可起到補益元氣、改善氣血循環的作用。
  • 提升藥效: 琥珀本身具有安神定驚、活血化瘀等功效,與人參搭配使用,可協同作用,加強補氣益血、安神定驚的功效,提升藥丸整體療效。

琥珀人參丸中加入五靈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活血化瘀:五靈脂性溫,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琥珀人參丸主治心血不足,心神不安等症,而五靈脂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改善心脈瘀阻,促進心血運行,有助於改善心神不安等症狀。
  2. 化痰止咳:五靈脂亦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可以有效緩解痰多咳嗽等症狀。琥珀人參丸亦可用於治療痰多咳嗽,而五靈脂的化痰止咳作用可以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

琥珀人參丸中加入肉桂,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補氣: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脾、腎經,具有溫陽補氣、散寒止痛的功效。與人參、琥珀等藥物相配伍,可增強補氣固本之效,更能溫煦脾腎,促進氣血運行,使整體療效更顯著。
  2. 調和藥性: 琥珀性寒,人參性涼,肉桂的溫熱之性可中和兩者寒涼之性,避免寒涼之氣傷脾胃,使藥物更易於吸收,發揮療效。

因此,肉桂的加入不僅可提升琥珀人參丸的溫陽補氣功效,更能調和藥性,使整體方劑更加安全有效。

琥珀人參丸中加入附子,主要源於其溫陽補氣、回陽救逆的功效,與方劑的整體作用相輔相成。

琥珀人參丸以人參、琥珀等補氣、安神之品為主,但其溫陽之力不足,對於陽氣虛衰、寒凝氣滯者療效有限。附子性溫熱,善於溫補陽氣,驅寒止痛,可助人參溫補脾腎之陽,並協同琥珀安神定志,使整體藥效更顯著,從而達到溫陽補氣、安神定志之目的。

琥珀人參丸中加入赤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健脾利濕:赤茯苓性平味甘,入脾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止瀉之效。琥珀人參丸常用於治療脾虛濕困、精神不振、記憶力下降等症狀,赤茯苓的加入可助於健脾益氣,利濕化痰,改善脾胃功能,提升藥效。
  2. 化痰止咳:赤茯苓還具有化痰止咳之效。琥珀人參丸亦常用於治療痰濕咳嗽,赤茯苓的加入可協同其他藥材,起到化痰止咳的作用,改善咳嗽症狀。

琥珀人參丸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琥珀人參丸多用於治療氣血不足導致的失眠、健忘、心悸等症狀,川芎可改善腦部血液循環,提高腦部供血,從而改善睡眠質量,緩解健忘和心悸。
  • 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川芎能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與人參、琥珀等藥材協同作用,可增強心脾功能,補益氣血,從而達到改善睡眠、提高記憶力和增強體質的效果。

琥珀人參丸中加入沉香,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溫脾腎,助氣血生化: 沉香性溫,入脾、腎經,能溫補脾腎之陽氣,促進氣血生化。人參則補氣養血,二者合用,可溫補脾腎,益氣養血,增強人參的補益效果,提高藥效。
  2. 行氣止痛,降逆止嘔: 沉香具有行氣止痛,降逆止嘔的功效,可緩解由脾腎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等症狀,與人參的補氣作用相輔相成,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體質。

琥珀人參丸中包含穿山甲,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通絡活血: 穿山甲性味辛溫,入肝、胃經,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功效。其能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運行不暢,從而達到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目的。

2. 化瘀散結: 穿山甲善於化瘀散結,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琥珀人參丸中加入穿山甲,可增強活血化瘀的效果,有助於改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琥珀人參丸之傳統功效與主治
此方主治「血蠱」,為中醫古代病症名,多因氣滯血瘀、寒凝積聚所致,臨床可見腹脹如鼓、青筋暴露、面色黧黑等症,類似於後世所稱「鼓脹」或「血瘀型水腫」。其病機關鍵在於血行不暢、瘀阻脈絡,而方名「琥珀人參丸」即點明以活血化瘀、溫陽散結為主軸。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人參與五靈脂(比例1:1)

    • 人參補元氣,五靈脂活血化瘀,二者相畏(傳統「十九畏」理論)而合用,屬「相反相成」之法,益氣推血以破瘀滯,針對血蠱氣虛血瘀之本。
    • 此配伍源於《醫宗金鑑》「人參五靈脂同用治血瘀」之思路,補而不滯,攻不傷正。
  2. 臣藥:琥珀、肉桂、附子

    • 琥珀(5錢)為方名首字,取其鎮驚安神、散瘀通淋之效,助五靈脂化瘀,兼利水通絡,針對血蠱兼水停之標。
    • 肉桂生附子(各5錢)大熱溫陽,散寒通脈,化解血蠱之陰寒凝結,尤適「寒凝血瘀」之證;附子生用,力專效猛,直破沉寒痼冷。
  3. 佐藥:赤茯苓、川芎、沈香、穿山甲

    • 赤茯苓(3錢)利水滲濕,引瘀濁從小便出,與琥珀形成「化瘀利水」合力。
    • 川芎活血行氣,「上行頭目,下達血海」,助君臣藥通行全身瘀阻。
    • 沈香降氣溫中,既防附子、肉桂燥熱上浮,又助氣機升降以疏絡。
    • 穿山甲(煅)(3錢)專攻通經透絡,破血消癥,為蟲類藥之峻品,增強全方攻堅之力。
  4. 使藥:蘇木汁與溫酒

    • 蘇木汁濃煎為丸,取其「血中氣藥」特性,增強活血祛瘀功效,並調和諸藥。
    • 溫酒送服,借酒性溫通,助藥力直達病所,尤適寒凝血瘀之證。

全方作用機理
此方以「益氣活血—溫陽散寒—利水通絡」三層次遞進:

  • 益氣活血(人參、五靈脂)奠定基礎,使氣足則血行;
  • 溫陽散寒(肉桂、附子)針對病因,破除陰凝;
  • 通絡利水(琥珀、穿山甲、赤茯苓)解決病理產物,開通瘀阻水道。

適用邏輯
血蠱成因複雜,本方針對「陽虛寒凝、血瘀水停」之證,非單純活血或利水,而是通過溫補與攻逐並行,體現「標本兼治」思想。然其藥性偏溫燥,若屬熱瘀或陰虛血燥者,則非所宜。

傳統服藥法


人參1兩,五靈脂1兩,玻珀5錢,肉桂5錢,附子(生)5錢,赤茯苓3錢,川芎3錢,沈香3錢,穿山甲(煅)3錢。
上為末,濃煎蘇木汁為丸。
每服2錢,早、暮溫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補氣、活血、化瘀的功效,適合氣虛血瘀所致的血蠱患者使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上火、便秘等副作用。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及月經期間的女性不宜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琥珀人參丸, 出處:《張氏醫通》卷十三。 組成:人參1兩,五靈脂1兩,玻珀5錢,肉桂5錢,附子(生)5錢,赤茯苓3錢,川芎3錢,沉香3錢,穿山甲(煅)3錢。 主治:血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