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臼丸

鬼臼丸

GUI JI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惠》卷十六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2.33)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2%
脾經 22%
肝經 19%
肺經 19%
胃經 10%
腎經 4%
心經
脾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鬼臼丸的組成中含有鬼臼,主要原因有二:

  1. 藥性相合: 鬼臼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殺蟲止癢的功效。此方以鬼臼為君藥,旨在發揮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藥效,針對相關病症進行治療。
  2. 臨牀應用: 鬼臼丸多用於治療濕熱所致的瘡瘍腫毒、濕疹等皮膚病。鬼臼作為此方中的重要藥材,其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的特性,能有效對抗病邪,達到治療目的。

鬼臼丸中含有雄黃,主要原因如下:

  1. 驅蟲止癢:雄黃性溫,具有燥濕殺蟲的功效,能有效驅除體內寄生蟲,並止癢止痛。鬼臼丸多用於治療皮膚病,如濕疹、疥瘡等,雄黃在此起到殺蟲止癢的作用。
  2. 解毒消腫:雄黃能解毒消腫,對於因毒蛇咬傷、蜂螫等引起的腫痛,具有較好的療效。鬼臼丸也可用於治療此類症狀,雄黃的解毒消腫作用能輔助其他藥物發揮功效。

鬼臼丸中加入冰片,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冰片性寒,味辛,入心、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鬼臼丸本身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加入冰片可增強此功效,並可針對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2. 消腫止痛:冰片具有良好的消腫止痛效果,可有效緩解咽喉部位的腫脹疼痛。鬼臼丸治療的病症多為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加入冰片可增強其消腫止痛效果,緩解患者的痛苦。

鬼臼丸中加入麝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通絡止痛: 麝香性溫,具有開竅通經、活血止痛的功效。鬼臼丸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麝香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減輕疼痛。
  2. 引藥入經: 麝香氣味濃烈,能起到引導藥物深入經絡的作用。鬼臼丸中其他藥物可能難以到達病竈,而麝香能作為“先鋒”,將藥力帶至病所,提高藥效。

鬼臼丸方劑中含有硃砂,主要原因如下:

  1.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鬼臼丸中常加入硃砂,有助於緩解由風熱、痰火、心火等因素導致的失眠症狀。
  2. 活血化瘀: 硃砂可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對於某些因氣血瘀滯所致的病症,如經絡不通、疼痛麻木等,也有輔助治療作用。鬼臼丸中可能加入硃砂,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

鬼臼丸中添加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緩解毒性: 鬼臼丸中含有毒性成分鬼臼毒素,甘草具有解毒作用,能減輕鬼臼毒素對人體的毒副作用,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2.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藥性,使藥物更易於服用,並能減輕藥物對脾胃的刺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鬼臼丸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時氣瘴疫」,即因季節交替或環境穢濁(如瘴氣)所引發的急性熱病,症狀可能包含發熱、頭痛、穢濁邪毒內侵,甚或神昏癲狂等。古人認為此類病症與「疫毒」「瘴癘之氣」相關,治療需以解毒辟穢、開竅醒神為主。

二、組成邏輯與作用原理

  1. 君藥:鬼臼

    • 性味苦辛,有小毒,具解毒、散結、逐邪之效,古籍載其能「殺蠱毒鬼疰」(《本草綱目》),善祛深入之疫毒邪氣。
  2. 臣藥:雄黃、朱砂

    • 雄黃:辛溫,解毒殺蟲,辟穢化濁,為古人治疫要藥,可「殺百蟲毒,辟惡氣」(《神農本草經》)。
    • 朱砂:甘微寒,重鎮安神,兼清心火,協同雄黃解毒鎮驚,防熱擾神明。
  3. 佐藥:龍腦、麝香

    • 龍腦(冰片):辛涼透散,能開竅醒腦,清熱止痛,助邪從竅道外透。
    • 麝香:辛溫走竄,通絡辟穢,與龍腦共奏開閉醒神之功,針對瘴疫中可能的昏蒙症狀。
  4. 使藥:甘草

    • 甘平緩和,調和諸藥毒性,炙用兼補中氣,佐人參湯送服更增扶正祛邪之效。

三、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解毒逐邪為核心,結合「重鎮安神」與「芳香開竅」兩大方向:

  • 攻毒辟穢:鬼臼、雄黃直折疫毒,朱砂助清熱鎮靜。
  • 通竅透邪:龍腦、麝香香竄,使邪有出路,避免內閉。
  • 扶正托毒:人參湯送服,既防峻藥傷正,亦助機體抗邪。

整體適用於熱毒壅盛兼見神志不寧之瘴疫,體現「急則治標」與「標本兼顧」的傳統思路。

(註:此分析基於古籍記載之傳統理論,非現代臨床應用建議。)

傳統服藥法


鬼臼1兩(去毛),雄黃1兩(細研,水飛過),龍腦1錢(細研),麝香1錢(細研),朱砂半兩(細研,水飛過),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丸,以人參湯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鬼臼丸有毒,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瘧疾

相同名稱方劑


鬼臼丸, 出處:《聖惠》卷五十五。 組成:鬼臼半兩(去須),川升麻3分,麝香1錢,柴胡1兩(去苗)。 主治:一切勞疾,飛屍,鬼疰等。

鬼臼丸, 出處:《聖惠》卷十六。 組成:鬼臼1兩(去毛),雄黃1兩(細研,水飛過),龍腦1錢(細研),麝香1錢(細研),朱砂半兩(細研,水飛過),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主治:時氣瘴疫。

鬼臼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五。 組成:鬼臼1兩,常山1兩,甘草(炙,銼)1兩,綠豆粉1兩,鱉甲(醋炙,去裙襕)3分,雄黑豆250粒(湯浸,去皮,焙),砒霜半兩(研,生使)。 主治:鬼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