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歸苓散方中加入當歸,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歸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方中加入當歸,可以補益心脾,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不足導致的症狀。
- 調和藥性: 歸苓散中其他藥材,如茯苓、澤瀉等,性偏寒涼,容易傷脾胃。當歸性溫,可以中和寒涼藥性,防止藥物過於寒涼,損傷脾胃功能。
因此,當歸在歸苓散方中起着補血活血、調和藥性的作用,使藥效更趨於平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歸苓散中加入川芎,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行氣,通利水道:川芎性溫,味辛,入肝、心包經,具有活血行氣、通經止痛的功效。歸苓散以利水滲濕為主,加入川芎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有助於利水滲濕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避免水濕停滯。
- 緩解藥物寒性,調和氣血:歸苓散以茯苓、澤瀉等寒涼藥物為主,容易造成脾胃虛寒、氣血運行不暢。川芎溫經散寒,可以緩解藥物的寒性,並促進氣血運行,使藥效更加協調。
歸苓散中包含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利水消腫: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利水消腫的功效。歸苓散主要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腹脹等症,茯苓可通過健脾利濕,促進水液代謝,達到利水消腫的目的。
- 配伍相宜,協同作用: 歸苓散中其他藥材如澤瀉、豬苓等也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茯苓與之配伍,可增強利水消腫的效果,且茯苓能緩解其他藥材的燥性,使藥效更溫和。
歸苓散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燥濕化痰:歸苓散主治濕熱內蘊,導致的痰多、胸悶、腹脹等症。厚朴性辛溫,入脾肺經,具有燥濕化痰、理氣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清除濕熱,促進痰液排出,緩解胸悶腹脹。
- 降逆止嘔:厚朴能降氣止嘔,對於濕熱上蒸引起的嘔吐,具有很好的緩解作用。歸苓散中加入厚朴,可以增強其清熱化濕、降逆止嘔的功效,使療效更佳。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歸苓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臨產卒然心痛」,意指孕婦於分娩時突發心腹劇痛。古代醫家認為,此症與產時氣血驟變相關,病因可能涉及:
- 氣滯血瘀:產程中胎兒下逼,氣血運行受阻,心脈失養而痛。
- 水濕內停:妊娠晚期水濕滯留,氣機不暢,上擾心胸。
- 肝鬱乘脾:情緒緊張導致肝氣橫逆,克犯脾胃,引發心痛。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當歸(3錢)
- 主效: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配伍邏輯:產時易耗血,當歸既能養血以固本,又可活血化瘀,疏通經脈,緩解心血瘀阻之痛。
2. 川芎(3錢)
- 主效:行氣活血,祛風止痛。
- 配伍邏輯:與當歸協同(即「芎歸相配」),增強活血行氣之效,針對氣滯血瘀導致的心痛;其性上行,可引藥至心胸。
3. 茯苓(3錢)
- 主效:利水滲濕,健脾寧心。
- 配伍邏輯:妊娠水濕易滯,茯苓健脾滲濕,預防水氣凌心;兼能安神,緩解產婦焦慮。
4. 厚朴(1錢5分)
- 主效:行氣消脹,燥濕除滿。
- 配伍邏輯:產時胎壓迫腸胃,厚朴寬中下氣,解除腹壓對心脈的間接影響,從氣分調節以緩心痛。
整體治療原理
- 氣血雙調:
- 當歸、川芎活血行氣,解決「瘀」與「滯」;茯苓、厚朴調理氣機與水濕,標本兼顧。
- 臟腑協同:
- 從肝(疏泄)、心(血脈)、脾(運濕)三臟著手,改善整體氣血環境。
- 產科特色:
- 針對產時特殊生理狀態(氣血驟變、胎壓影響),以溫和行散為主,避免峻烈傷正。
此方體現中醫「不通則痛」與「產前宜調」的思維,透過氣血水濕的綜合調理,達到緩急止痛之效。
傳統服藥法
當歸3錢,川芎3錢,茯苓3錢,厚朴1錢5分。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歸苓散, 出處:《女科秘旨》卷四。 組成:當歸3錢,川芎3錢,茯苓3錢,厚朴1錢5分。 主治:臨産卒然心痛。
歸苓散, 出處:《杏苑》卷八。 組成:當歸、茯苓、芍藥、生甘、草梢、木通、陳皮、白朮、燈心各等分。 主治:産後小便不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