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萸湯

GUI Y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3

寒性指數

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1%
肺經 21%
胃經 17%
腎經 9%
肝經 9%
心經 7%
大腸經 2%
脾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桂萸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 桂萸湯主治寒濕凝滯、脾胃不和之證,而半夏性溫,味辛,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它能有效清除濕濁之氣,並促進脾胃運化,改善寒濕凝滯所致的脘腹脹痛、嘔吐等症狀。
  2. 降逆止嘔: 半夏能降胃氣,止嘔逆,對於寒濕凝滯所致的胃氣上逆、噁心嘔吐也有較好的療效。桂萸湯中加入半夏,不僅能化痰止咳,還能緩解胃氣上逆的症狀,使治療效果更加全面。

桂萸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兩點考量:

一、溫中散寒: 桂萸湯主治寒濕凝滯,致使脾胃虛寒、脘腹冷痛等症。生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效果,能溫暖脾胃,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驅散寒邪,緩解腹痛。

二、調和藥性: 方中桂枝、吳茱萸辛溫燥烈,易傷陰耗氣。生薑性溫,能緩解桂枝、吳茱萸的燥烈之性,使其藥力平和,減少對胃腸的刺激,更利於藥效發揮。

桂萸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桂萸湯中加入陳皮,可助於理氣降逆,消除脾胃氣滯,增強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更好地促進藥物吸收和藥效發揮。
  2. 調和藥性:陳皮性溫和,可以調和藥性,減少藥物對脾胃的刺激,降低藥物副作用。桂萸湯中其他藥材如桂枝、芍藥等,可能對脾胃造成一定負擔,加入陳皮可起到緩和作用,使藥性更加平和。

桂萸湯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活血通絡的功效。桂萸湯主要用於治療腎陽虛、脾陽不足導致的寒濕症,肉桂能溫補腎陽,促進脾胃運化,散寒止痛,協同其他藥物發揮療效。
  2. 引藥入腎: 肉桂具有引藥入腎的作用,可以促進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藥效,尤其是對於治療腎陽虛、腰膝酸冷等症狀,肉桂的引導作用尤為重要。

桂萸湯中加入吳茱萸,主要源於其溫中散寒、止痛止瀉的功效。

吳茱萸味辛、性溫,歸脾、胃、肝經。其辛溫之性,可溫中散寒,對於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狀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此外,吳茱萸亦能行氣止痛,對於寒凝血瘀導致的疼痛,如腹痛、頭痛等亦有緩解效果。

因此,在桂萸湯中加入吳茱萸,旨在增強其溫中散寒、止痛止瀉的功效,更全面地治療相關病症。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桂萸湯」

組成:

  • 生薑:辛溫,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
  •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
  • 吳茱萸: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

主治功效:

  • 胸部滿悶,呼吸急促,小腹冰冷,臍部及腹部疼痛。

方劑解析:

  • 生薑辛溫,解表散寒,又能行氣升陽,可溫中焦,助化痰。
  • 半夏辛溫,燥濕化痰,能化解寒痰。
  • 陳皮理氣化痰,燥濕,能寬中降逆。
  • 肉桂大辛大熱,溫中止嘔,散寒止痛,溫補腎陽,助化痰。
  • 吳茱萸性溫,味辛,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止痛。

總結:

中藥方劑「桂萸湯」具有溫陽散寒、化痰止嘔、溫中降逆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胸部滿悶、呼吸急促、小腹冰冷、臍部及腹部疼痛等症狀。此方劑組成合理,藥效協同,是治療上記症狀的常用方劑之一。

傳統服藥法


半夏2兩,生薑6兩,陳皮(去白)4兩,桂1兩,吳茱萸(湯泡)50粒。
上(口父)咀。用水十升,煮取4升,空心食前,分5次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胃下垂噯氣

相同名稱方劑


桂萸湯, 出處:《濟陽綱目》卷七十三。 組成:半夏2兩,生薑6兩,陳皮(去白)4兩,桂1兩,吳茱萸(湯泡)50粒。 主治:胸滿氣噫,下部冷,臍腹(疒丂)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