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滾金丸方劑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滾金丸方劑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乾薑的加入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上述症狀。
2. 助陽化氣:乾薑還具有助陽化氣的作用,可以促進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滾金丸方劑中可能含有其他滋補脾胃的藥物,乾薑的加入可以增強其助陽化氣的作用,使藥效更加顯著。
滾金丸中加入橘皮,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理氣行氣,消食化積: 橘皮味辛、苦,性溫,具有理氣行氣、消食化積、止咳化痰的功效。其能疏肝理氣,助消化,對於積食、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 調和藥性,增進療效: 滾金丸方中多含有溫熱藥物,橘皮性溫,能起到調和藥性、避免藥物燥烈傷胃的作用。同時,橘皮還能增進其他藥物的藥效,使其更易於發揮藥力。
滾金丸方劑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原因如下:
- 燥濕化痰: 天南星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可有效治療痰濕阻肺、咳嗽氣喘等症狀。
- 祛風止痙: 天南星還具有一定祛風止痙的作用,可治療風痰阻絡、口眼歪斜、抽搐痙攣等病症。
滾金丸方劑中,天南星與其他藥材配伍,可發揮協同作用,增強藥效,達到治療目的。但天南星性溫燥,使用需謹慎,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滾金丸方劑中包含半夏,主要原因有二:
- 降逆止嘔: 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滾金丸主要用於治療脾胃氣逆、嘔吐反胃等症狀,半夏可有效抑制胃氣上逆,達到止嘔的效果。
- 燥濕化痰: 半夏同時具備燥濕化痰的作用。滾金丸中常配伍其他化痰藥物,如陳皮、茯苓等,半夏能協助化解痰濕,改善胸悶氣喘等症狀。
半夏在滾金丸中發揮降逆止嘔和燥濕化痰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脾胃氣逆、嘔吐反胃等症狀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滾金丸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痰積中脘,眩瞑嘔吐,頭疼惡心,時吐酸水」,屬中焦痰濕壅滯之證。痰飲停聚中脘(胃脘),阻遏氣機,清陽不升則頭疼眩瞑;胃氣上逆則嘔吐惡心;痰濕鬱久化熱可泛吐酸水。其病機核心在於「痰濕內阻」,治法當以溫化燥濕、降逆化痰為要。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君藥:半夏、天南星
- 生半夏(未經湯洗)與生南星配伍,性味辛溫峻烈,擅長「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二者生用,取其峻猛之性直破頑痰,尤其南星能祛風痰,針對痰濕上擾之眩暈頭疼。
- 以生薑製作曲(發酵),既可緩解生半夏、南星之毒性,又能增強溫中止嘔之效,符合「薑制半夏」的傳統配伍智慧。
臣藥:乾薑、橘皮
- 乾薑(不炮)大辛大熱,溫中散寒,助陽化飲,針對痰濕之寒性本源;其守而不走,能固護中焦。
- 真橘皮(不去白)保留其行氣健脾之效,橘白偏入脾肺,理氣寬中,與乾薑協同調暢氣機,使「氣順則痰消」。
佐使藥:生薑自然汁、雄黃
- 生薑汁為丸,既可化痰止嘔,又能載藥上行,引諸藥入中焦。
- 雄黃少量為衣,取其辛溫「解毒辟穢」之功,古人認為能助化痰濁穢毒,兼防痰濕鬱久生變。
整體配伍特點
- 溫燥並行:全方以辛溫為主,乾薑、生薑、橘皮共奏溫中化飲之效,契合「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之旨。
- 生用峻攻:生半夏、生南星未經炮制,取其攻逐痰濕之銳氣,配合薑制緩毒性,體現「峻藥緩攻」思路。
- 動靜結合:橘皮理氣動痰,乾薑溫中守中,一動一靜,使痰濕得化而不復聚。
此方適用於痰濕實證(寒痰、濕痰),通過溫散、燥化、降逆三法並舉,從根本上瓦解痰濕中阻之病理基礎。
傳統服藥法
乾薑(不炮)、真橘皮(不去白,洗)、天南星(生用)、半夏(不湯洗)1兩。
先用生薑1兩(不去皮)搗爛,制半夏、南星末作曲,卻用余藥共一處為末,以生薑自然汁為丸,如梧桐子大;又以雄黃少許為衣。
每服30-50丸,薑湯送下,不拘時候。臨臥服尤佳。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燥熱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滾金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八七。 組成:南星4兩(生),枳殼1兩(麸炒)。 主治:一切痰飲涎吐,胸滿嘔逆。
滾金丸, 出處:《百一》卷五。 組成:乾薑(不炮)1兩,真橘皮(不去白,洗)1兩,天南星(生用)1兩,半夏(不湯洗)1兩。 主治:痰積中脘,眩瞑嘔吐,頭疼惡心,時吐酸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