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茱散

LIAN ZH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痘疹會通》卷四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26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7%
脾經 15%
肝經 15%
大腸經 15%
心經 13%
膽經 11%
腎經 6%
小腸經 2%
心包經 2%
胃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心經
膽經
腎經
小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連茱散中含有黃連,主要源於其清熱解毒、燥濕止瀉的功效。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解毒的功效。連茱散主治濕熱蘊蒸,脾胃不和所致的腹痛泄瀉、裡急後重、口苦口乾、舌苔黃膩等症狀。

黃連在此方中起到清熱瀉火、燥濕止瀉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濕熱瀉痢的目的。

連茱散方中包含吳茱萸,主要由於其辛溫燥烈之性,可起到以下作用:

  1. 溫中散寒:吳茱萸性溫,能溫暖脾胃,散寒止痛,對於寒邪犯胃,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降逆止嘔:吳茱萸味辛,能降逆止嘔,對於胃氣上逆、嘔吐不止等症狀有較好的效果。

連茱散整體偏於溫燥,用藥需謹慎,需配合其他藥物,以調節藥性,避免燥烈傷陰。

連茱散中加入淡竹葉,主要考慮其清熱利濕、除煩止渴的功效。

淡竹葉味甘淡,性微寒,入心、胃經,具有清熱除煩、利尿滲濕的作用。連茱散主治小兒暑熱煩躁、口渴便祕等症,而淡竹葉的清熱除煩之效,可緩解小兒暑熱引起的煩躁不安、口渴等症狀;其利尿滲濕之效,則有助於促進體內濕熱的排出,緩解便祕。

因此,淡竹葉的加入,有助於提升連茱散清熱除煩、利尿滲濕的功效,達到治療小兒暑熱的療效。

主治功效


連茱散

連茱散是由淡竹葉、黃連、吳茱萸三種中藥組成的復方中藥方劑,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嘔的功效。

淡竹葉

淡竹葉性寒、味甘,歸心、小腸、腎三經。具有清熱瀉火、清心降火、利尿消腫、生津止渴、利水滲濕等功效。常用於治療熱病煩渴、小便赤澀淋痛、口舌生瘡、心火旺盛、口瘡、尿赤、煩躁不寐、水腫尿少、黃疸尿赤等症狀。

黃連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黃連亦可清熱瀉火,清胃火、清肝火,用於治療胃火熾盛的嘔吐,肝火犯胃,肝胃不和,脇肋脹痛、嘔吐吞酸等症狀。黃連止嘔之功用本草皆載。黃連具有解毒功能,乃其寒涼苦燥之性使然。故黃連可清熱解毒,瀉火除煩,尤擅清解濕熱毒邪。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腸溜腹痛下痢。黃連止血、斂瘡、止瀉,功能更強。

吳茱萸

吳茱萸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吳茱萸辛散苦泄,性熱祛寒,能散肝經之寒邪,解肝氣之鬱滯,溫經散寒,溫脾益腎、助陽止瀉。吳茱萸還能溫中散寒,降逆止嘔,調中止瀉、散寒止痛,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止痛。

主治功效

連茱散主治痘疹、乾嘔等症狀。痘疹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全身性發疹性傳染病,以發熱、頭痛、肌肉痠痛及皮疹為主要表現。乾嘔是指沒有嘔吐物而作嘔吐狀。

使用說明

連茱散的用法用量為一次3-5克,一日3次。煎服或代茶飲。

禁忌

本方嚴禁孕婦、乳母、高血壓、心臟病、腎病患者服用。

注意事項

用連茱散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 忌食辛辣、油膩、生冷、硬物。
  • 服藥期間應忌煙酒。
  • 應定期複查,以調整用藥方案。
  • 如出現藥物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總結

連茱散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嘔的功效。常用於痘疹、乾嘔症狀,建議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以確保安全和有效。

傳統服藥法


川連5錢,吳萸2錢,竹葉1錢。
上為末。
每服5分,薑湯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

相關疾病


麻疹嘔吐乾嘔

相同名稱方劑


連茱散, 出處:《痘疹會通》卷四。 組成:川連5錢,吳萸2錢,竹葉1錢。 主治:痘疹乾嘔。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