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霜

苦瓜霜

KU GUA SHU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喉舌備要》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24

熱/寒比例

(0.46)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5%
大腸經 17%
肝經 14%
肺經 14%
三焦經 6%
脾經 6%
腎經 6%
小腸經 6%
胃經
大腸經
肝經
肺經
三焦經
脾經
腎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苦瓜霜方劑中加入芒硝,主要是基於其清熱瀉火消腫止痛的功效。

芒硝性寒,味苦鹹,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消腫、止痛等功效。苦瓜性寒,味苦,入脾、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暑除煩、降血糖等功效。

因此,苦瓜霜方劑中加入芒硝,可以增強清熱瀉火之力,更有效地治療熱毒熾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病症。同時,芒硝的消腫止痛作用,也能緩解炎症反應,促進組織修復。

苦瓜霜方劑中加入青黛,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青黛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效。苦瓜霜常用於治療濕熱蘊結、瘡瘍腫毒等症,青黛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輔助苦瓜霜消炎解毒,促進傷口癒合。
  2. 抑菌消炎: 青黛中含有靛玉紅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以抑制細菌的生長,減輕炎症反應,進一步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青黛的加入可以加強苦瓜霜的清熱解毒、抑菌消炎功效,使其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苦瓜霜方劑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積化滯:檳榔性溫,味苦辛,入脾胃經,具有消積化滯、行氣止痛的功效。苦瓜霜以苦瓜清熱解毒,搭配檳榔,能更有效地消解積滯,改善消化不良、腹脹腹痛等症狀。
  2. 驅蟲止癢:檳榔亦有驅蟲止癢之效,能殺滅腸道寄生蟲,同時亦可止癢止痛。苦瓜霜治療的皮膚病症,如濕疹、疥瘡等,常伴有瘙癢症狀,加入檳榔可以起到輔助止癢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苦瓜霜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苦瓜霜為外治藥方,主攻牙疼。其製法特殊,利用苦瓜自然析出之「白霜」外敷,取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適用於熱毒上攻所致之牙齦腫痛、蛀牙疼痛等症。

二、組成藥物分析

  1. 火消(硝石)

    • 性味:苦、鹹,寒,有毒。
    • 功能:清熱瀉火、消腫散結,外敷可除口腔熱毒,緩解牙齦腫痛。
  2. 青黛

    • 性味:鹹,寒。
    • 功能:清熱解毒、涼血消斑,善治口瘡喉痹,搭配火消增強消炎退腫之效。
  3. 棋榔衣(檳榔殼煅黑)

    • 性味:苦、辛,微溫(煅黑後偏收斂)。
    • 功能:煅後性澀,能止血斂瘡,助苦瓜霜附著患處,緩解牙齦出血或潰爛。

三、方劑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寒涼清熱為主軸

    • 火消、青黛均屬寒性,直接針對「熱毒上炎」之牙疼,透過瀉火解毒緩解局部充血腫痛。
  2. 載藥與緩釋作用

    • 苦瓜性寒,取其汁液析出之「霜」載藥,外敷時緩釋藥性,延長清熱效果。
    • 檳榔殼煅黑後質輕多孔,助藥物吸附於患處,同時收斂瘡面。
  3. 製法強化藥效

    • 風乾析霜過程濃縮藥性,使寒涼之效集中,適用於局部急症(如突發牙疼)。

四、可能的功效延伸

雖原方主治牙疼,然其組方思路「清熱+斂瘡」亦可推測用於:

  • 輕微口舌生瘡(外敷)。
  • 熱性牙齦出血(輔助止血)。

此方體現傳統「以外治內」的思維,以局部用藥直接作用患處,避開內服毒性風險(如火消),為古代簡便驗方之代表。

傳統服藥法


火消2錢,半青黛5錢,棋榔衣1兩(煅黑)。
上為末。
先將大苦瓜1個,蒂旁切落1片,納藥於內,掛當風處,俟皮上取白霜取貯聽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孕婦慎用。
  2. 脾胃虛弱者慎用。
  3. 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苦瓜霜, 出處:《喉舌備要》。 組成:火消2錢半,青黛5錢,檳榔衣1兩(煅黑)。 主治:牙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