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快斑飲中加入麻黃,主要考量其發汗解表之效。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能發散風寒,宣肺通鼻,利水消腫。
對於面部色素沉著形成的斑點,中醫認為多因氣血瘀滯,經絡不通所致。麻黃發散風寒,有助於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使氣血暢達,從而減輕斑點。
此外,麻黃還有利水消腫之效,有助於排除體內濕氣,減輕面部浮腫,使膚色更顯光亮。
快斑飲中添加神麴,主要是為了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氣血運行。神麴味甘性溫,具有健脾消食、理氣和中、消食導滯的功效。
斑點的形成往往與脾胃虛弱、氣血運行不暢有關。神麴能促進脾胃功能,有助於消化吸收營養,改善氣血生化,從而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淡化斑點的效果。同時,神麴也能緩解因脾胃虛弱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進一步提升整體療效。
快斑飲中加入肉桂,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溫經散寒,活血化瘀:肉桂性熱,具有溫經散寒、活血化瘀之功效。對於因寒凝血瘀導致的色素沉著,肉桂能溫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色素代謝,淡化斑點。
-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快斑飲中多含有其他藥材,如當歸、川芎等,這些藥材多偏涼性,加入肉桂可以起到中和的作用,平衡藥性,使藥效更佳。同時,肉桂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可更有效地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色素代謝,達到祛斑效果。
快斑飲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性甘平,味甘,能調和諸藥,緩解其他藥材的燥性或毒性,避免藥物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快斑飲中可能含有其他較為寒涼或燥熱的藥材,甘草能起到中和作用,使藥性更平和,減少副作用。
2. 補益脾胃: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的作用,能改善脾胃功能,促進營養吸收,增強身體抵抗力,有助於促進肌膚的健康,進而改善斑點問題。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快斑飲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痘瘡出不快」,即痘疹(如天花或水痘)透發不暢之證。古代醫家認為,痘毒需外透為順,若因氣血鬱滯、外寒束表,或正氣不足,導致痘疹遲遲難發,恐轉為險證。快斑飲旨在「開腠發汗,透毒快斑」,助邪毒外透,緩解痘瘡壅滯之象。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麻黃(去節存根,酒浸焙乾)
- 性辛溫,歸肺、膀胱經,為發汗解表要藥。
- 酒浸後增強其辛散之性,尤擅開泄腠理,發汗透邪,破除寒邪鬱閉,促使痘毒隨汗外透。
- 去節存根,減其過發之弊,留其宣透之力。
紅色曲
- 由粳米經紅麴菌發酵而成,具活血化瘀、健脾消滯之效。
- 痘瘡不透常兼氣血壅滯,紅色曲能行血疏絡,助麻黃通暢氣血,使痘毒有外達之路。
薄桂(桂枝去粗皮)
- 辛甘溫,通陽化氣,溫經散寒。
- 協同麻黃增強解表發汗之力,兼能溫通血脈,改善氣血運行,助痘疹透發。
甘草
- 甘平調和,緩和麻黃、桂枝之峻烈,防過汗傷正。
- 益氣和中,扶助正氣以托毒外出。
三、全方配伍機理
- 發汗透表為核心:麻黃配桂枝,仿「麻黃湯」之意,專攻表寒鬱閉,開鬼門以發越痘毒。
- 活血行滯為輔助:紅色曲入血分,化解痘毒鬱結,避免氣血壅滯致疹暗紫。
- 扶正托毒為兼顧:甘草調護脾胃,使汗出有源,透發不耗正氣。
此方體現「因勢利導」之治則,借發汗宣透之法,導痘毒外散,符合「其在皮者,汗而發之」(《內經》)的原則,適用於風寒外束、氣血不暢所致的痘瘡難發。
傳統服藥法
麻黃(去節存根)1兩半(略以酒浸透一宿,焙乾),紅色曲半兩,薄桂(去粗皮)3錢,甘草3錢。
上銼,焙,為末。
每服1錢,用溫白湯調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快斑飲, 出處:《活幼心書》卷下。 組成:麻黃(去節存根)1兩半(略以酒浸透一宿,焙乾),紅色曲半兩,薄桂(去粗皮)3錢,甘草3錢。 主治:痘瘡出不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