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葵根飲
KUI GEN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九十五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偏熱 (1.20)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8%
胃經 28%
膀胱經 14%
脾經 14%
肝經 14%
肺經
胃經
膀胱經
脾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葵根飲中加入胡荽,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胡荽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解表散寒、祛風除濕,對於因風寒濕邪導致的發熱、咳嗽、腹痛等症狀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 芳香健脾:胡荽具有一定的芳香氣味,能醒脾開胃、促進消化,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因此,葵根飲中加入胡荽,旨在通過其清熱解毒、芳香健脾的功效,輔助主藥發揮藥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葵根飲中包含滑石,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利水滲濕: 滑石性滑潤,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葵根飲多用於治療濕熱蘊結、小便不利等症狀,滑石可協助利水滲濕,將體內濕熱排出,達到通暢利尿之目的。
- 清熱解暑: 滑石性寒,能清熱解暑,配合葵根清熱利濕,可有效緩解濕熱所致的發熱、口渴、小便赤澀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葵根飲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葵根飲主治「小腸積熱,小便不通」,亦可用於「血淋」。此症多因濕熱蘊結下焦,膀胱氣化失司,導致小便淋瀝澀痛或閉塞不通;若熱傷血絡,則見尿中帶血(血淋)。方中藥物配伍以清熱利濕、通淋滑竅為主,符合古代醫家對濕熱淋證的治療思路。
組成與邏輯推理
葵根(冬葵根)
- 性味甘寒,歸小腸、膀胱經,《本草綱目》載其「利竅滑胎,治淋、利小便」。
- 古代用其根莖,現代多用冬葵子。功效相似,能清熱通淋,尤擅緩解小便淋瀝澀痛。
- 本方為君藥,直走下焦,清熱利濕以通閉。
胡荽(芫荽)
- 性辛溫,傳統用於發散表邪,但此方取其「通心脾、達竅」之效(《食療本草》)。
- 可能作用有二:
- 辛散之性助氣機流通,輔助葵根宣透下焦鬱熱。
- 反佐滑石之寒滑,避免涼遏太過。
滑石
- 甘淡寒,歸膀胱、肺經,《神農本草經》謂其「主癃閉,利小便」。
- 清熱滲濕,滑利竅道,為治濕熱淋證要藥。
- 本方為臣藥,與葵根協同增強通淋之力,其粉末更助藥效直達病所。
治療原理
全方以「清熱利濕、滑竅通淋」為核心:
- 葵根+滑石:寒滑並用,針對小腸與膀胱濕熱,疏通水道。
- 胡荽:辛溫調氣,既防寒藥凝滯,又助濕熱外透。
- 三藥合力,使濕熱從小便而解,故對濕熱蘊結之淋閉、血淋有效。
備註:此方結構簡練,體現古代「通因通用」思想,適合輕中度濕熱淋證。若血淋嚴重,可加涼血止血藥如小薊、蒲黃等增強療效。
傳統服藥法
葵根1大握,胡荽2兩,滑石1兩(為末)。
上將前2味細銼,以水2升,煎取1升,入滑石末,分3次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葵根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五。 組成:葵根1大握,胡荽2兩,滑石1兩(爲末)。 主治:小腸積熱,小便不通。亦治血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