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鴨羹

青鴨羹

QING YA GE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5.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50%
胃經 50%
脾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青鴨羹中加入草果,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青鴨性寒,草果性溫,兩者搭配可以起到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作用。對於寒性體質或因寒氣入侵引起的胃寒、腹痛等症狀,青鴨羹加入草果可以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增香去腥,提高口感: 草果具有濃鬱的香氣,可以有效去除青鴨的腥味,並增添香氣,提升青鴨羹的口感。此外,草果的辛辣味也能刺激唾液分泌,有助於消化吸收。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青鴨羹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十種水病不癒」,此處「十種水病」泛指多種因水濕停聚所致的水腫病症,可能包含遍身浮腫、腹水、腳氣腫滿等證候。古代醫家認為,此方能利水消腫,尤其適合久治不癒之水濕證。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青頭鴨(君藥)

    • 性味甘涼,入脾、胃、肺、腎經,古代認為其能「利水道,消腫滿」,尤其青頭鴨擅長清熱利濕,適用於濕熱內蘊之水腫。
    • 鴨肉滋陰,可防利水過猛傷陰,體現「祛邪不傷正」的配伍思路。
  2. 赤小豆(臣藥)

    • 性味甘酸平,功能利水消腫、解毒排膿,《神農本草經》載其「主下水,排癰腫膿血」。
    • 與鴨肉同煮,增強利水滲濕之效,並助鴨肉引濕邪從小便而出。
  3. 草果(佐藥)

    • 性味辛溫,歸脾、胃經,能燥濕溫中、化濁截瘧,在此方中用以醒脾化濕,防止水濕困阻中焦。
    • 其辛溫之性可制約鴨肉與赤小豆的涼性,使全方趨於平和。

全方配伍邏輯

  • 標本兼治:鴨肉、赤小豆直接利水消腫(治標),草果健脾燥濕以斷水濕生成之源(治本)。
  • 寒溫平衡:鴨肉與赤小豆偏涼,草果偏溫,避免過寒傷陽或過溫助熱。
  • 食療特色:以食材為藥,通過「空腹食」增強吸收,體現「藥食同源」的治法,尤其適合病後調理或慢性水腫。

可能的作用機理推測

  1. 利水滲濕:赤小豆含鉀離子,可調節體內水液代謝;鴨肉富含蛋白質,能維持營養,改善因水腫導致的低蛋白狀態。
  2. 健脾助運:草果揮發油可促進消化液分泌,改善脾胃功能,間接影響水濕運化。
  3. 整體協同:全方可能通過調節腎臟排泄(利尿)與胃腸吸收(減少水濕滯留),達到消腫目的。

總結

青鴨羹以「利水為主,健脾為輔」,針對水濕停聚之證,尤其適合體虛不耐峻利或久病纏綿者。其組方簡潔,體現古代食療方的實用性與中醫「寓治於養」的智慧。

傳統服藥法


青頭鴨1只(退淨),草果5個。
上件用赤小豆半升,入鴨腹內煮熟,五味調,空心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青鴨羹, 出處:《飲膳正要》卷二。 組成:青頭鴨1隻(退淨),草果5個。 主治:十種水病不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