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狼牙膏
LANG YA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三七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寒 (0.67)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狼牙膏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其成分中包含了雄黃。雄黃,又稱為硫化砷,是一種具有毒性的礦物藥材,歷史上在中醫中廣泛應用,主要因其具備的特殊屬性。雄黃的毒性雖然使其使用時需謹慎,但在適量使用的情況下,卻能發揮出獨特的療效。
雄黃具有抗菌、消炎的功效,能有效對抗某些病原微生物,進而幫助改善感染引起的病症。此外,其成分中的砷元素,對於某些細胞的突變具有抑制作用,這也是其在治療某些癌症或良性腫瘤方面可能展現的潛力。然而,使用雄黃時必須注意劑量及個體差異,以免產生不良反應。中醫講究的是辨證施治,狼牙膏中的雄黃正是依據其特性,藉由合適的方劑配伍,協助增強療效,兼顧安全性。
狼牙膏是一種在中醫中廣泛應用的方劑,其組成中包含硃砂,這是由於硃砂具有多種藥用效果。硃砂,又名辰砂,是一種含汞的礦物,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在中藥理論中,硃砂被認為具有冷靜安神、清熱解毒的特性,因此常用於治療驚悸、失眠及某些神經系統的疾病。
在狼牙膏中添加硃砂,主要是希望能增強方劑的安神作用,同時利用其獨特的性質來改善炎症反應。硃砂能夠清除體內的熱毒,對於因內熱引起的口腔潰瘍或皮膚病有良好的療效。此外,硃砂在一定劑量下能有效減輕疼痛,促進癒合,進一步提高狼牙膏的治療效果。因此,在這個方劑中,硃砂的加入不僅是為了增強藥效,還能針對特定病理狀態進行調理,合乎中醫的辨證施治原則。
狼牙膏方劑中加入硫磺,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殺菌消毒: 硫磺具有強烈的殺菌消毒作用,可有效抑制細菌、真菌等病原體的生長繁殖,減少感染風險。在治療皮膚病、口腔潰瘍等疾病時,硫磺能有效控制病竈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 燥濕止癢: 硫磺性燥,能有效吸附皮膚表面的濕氣,並抑制真菌的生長,從而達到止癢的效果。對於濕疹、皮癬等伴有瘙癢的皮膚病,硫磺能有效緩解症狀,改善皮膚狀態。
狼牙膏方劑中加入雷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驅蟲止痛: 雷丸性寒,具有驅蟲、止痛的功效。狼牙膏方劑常用於治療蟲積腹痛、脘腹脹滿等症狀,而雷丸可有效驅除腸道寄生蟲,並減輕疼痛。
2. 解毒消腫: 雷丸亦具解毒消腫之效,可輔助其他藥材消解毒素,緩解腫脹。狼牙膏方劑中常加入一些毒性較強的藥材,而雷丸可以減輕其毒副作用,並促進傷口癒合。
綜上所述,雷丸的加入可增強狼牙膏方劑驅蟲止痛、解毒消腫的效果,使其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病症。
狼牙膏方劑中加入白礬,其主要原因有二:
一、 收斂止血: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血之效。狼牙膏方劑常用於治療牙齦出血、牙周炎等症,白礬可收斂牙齦,止血止痛,減輕炎症。
二、 消毒殺菌:白礬亦具有一定的消毒殺菌作用,能抑制口腔內細菌生長,預防感染。對於牙齦炎、牙周炎等細菌感染引起的口腔疾病,白礬的殺菌作用可輔助治療,促進傷口癒合。
狼牙膏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其成分中包含藜蘆,這是一種具有重要藥用價值的中藥材。藜蘆性寒、味苦,主要用於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對於治療多種炎症和腫脹具有良好效果。在狼牙膏的使用中,藜蘆能夠有效地減輕疼痛,並促進傷口的癒合。
藜蘆的化學成分中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例如藜蘆鹼(Veratrum alkaloids),這些成分對於抑制細菌和減少炎症有積極作用。此外,藜蘆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局部的抗病能力,從而有助於心血管健康。在狼牙膏中添加藜蘆,不僅增強了方劑的療效,還能提高患者的整體舒適度。
總的來說,藜蘆的加入使狼牙膏在中醫治療中更具價值,尤其在面對炎症和急性疼痛時,能提供更為有效的支持,符合中醫“標本兼治”的理念。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狼牙膏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記載主治「一切癬」,泛指皮膚癬症,包括風癬、濕癬、乾癬等,常見症狀如皮膚搔癢、脫屑、紅斑或苔蘚化病變。古代認為癬多因風、濕、蟲、毒蘊結肌膚,需以殺蟲、解毒、燥濕之法治之。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主藥分析
- 狼牙(搗):苦辛有小毒,古籍載其能「殺蟲止癢」,直接針對癬症中「蟲毒」病機。
- 雄黃(研):辛溫有毒,具殺蟲解毒之效,為傳統治癬要藥,《本草綱目》謂其能「化血中瘀毒」。
- 硫黃(研):酸溫有毒,外用可殺蟲止癢,尤善治疥癬,其燥濕之力助祛肌膚濕濁。
此三藥為核心,共奏殺蟲攻毒之效,直指癬症根本。
輔藥配伍
- 丹砂(研):甘微寒,雖主安神,但其重鎮之性外用可抑皮膚異常火熱,輔助解毒。
- 雷丸(搗):苦寒有小毒,專攻殺蟲,《神農本草經》稱其「主殺三蟲」,輔狼牙增殺蟲之力。
- 白礬(熬枯):酸澀寒,收斂燥濕,能固化皮膚滲液,防止癬瘡濕爛蔓延。
- 藜蘆(去蘆頭):辛寒有毒,外用可殺蟲止癢,其宣透之性助藥透達病所。
劑型與協同作用
- 蜜調為膏:蜂蜜具潤膚緩和之效,既能調和諸藥毒性,又使藥性黏附病位,延長作用時間。
- 日塗三次:頻繁外用確保藥力持續,逐步殺蟲祛邪,改善皮膚病變。
三、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以「毒攻毒」為原則,集中殺蟲解毒藥於一爐:
- 殺蟲:狼牙、雄黃、硫黃、雷丸、藜蘆針對「蟲」邪(可能對應今之真菌、寄生蟲等病原)。
- 燥濕收斂:白礬、硫黃解決濕濁滲出,避免濕毒纏綿。
- 解毒鎮靜:丹砂、雄黃清熱解毒,抑制皮膚紅癢。
全方側重外用局部治療,通過毒性藥物直接作用患處,破壞病源,兼調皮膚環境,體現中醫「以毒攻毒」「外治透達」的癬症思路。
傳統服藥法
狼牙(搗)1分,雄黃(研)1分,丹砂(研)1分,硫黃(研)1分,雷丸(搗)1分,白礬(熬令汁枯,研)1分,藜蘆(去蘆頭,搗)1分。
上為細散,蜜調為膏。
塗癬上,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 本方不宜長期使用。
- 本方不宜用於孕婦及兒童。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狼牙膏,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七。 組成:狼牙(搗)1分,雄黃(研)1分,丹砂(研)1分,硫黃(研)1分,雷丸(搗)1分,白礬(熬令汁枯,研)1分,藜蘆(去蘆頭,搗)1分。 主治:一切癬。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