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血散聚湯

破血散聚湯

PO XUE SAN J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玉案》卷五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偏熱 (1.9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6%
脾經 18%
心經 15%
腎經 10%
肺經 9%
胃經 7%
大腸經 5%
膽經 2%
小腸經 2%
膀胱經 2%
肝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膽經
小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破血散聚湯中加入桃仁,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藥性。

桃仁味苦甘,性微溫,入心、肺、大腸經。其活血化瘀之效,可改善血瘀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潤腸通便之效,可促進腸道蠕動,緩解便祕。

對於破血散聚湯所針對的瘀血阻滯、氣機不暢等病症,桃仁可有效改善血流,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散瘀消腫、止痛通便的功效,有助於病症的緩解。

「破血散聚湯」中加入「紅花」,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散瘀止痛的功效。

紅花味辛、性溫,入心、肝經。其藥性以活血化瘀為主,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流,對於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經閉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此外,紅花還有散瘀止痛的功效,能緩解因瘀血引起的疼痛,促進傷口癒合。因此,在「破血散聚湯」中加入紅花,可有效活血化瘀、散瘀止痛,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破血散聚湯中使用當歸尾,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當歸尾性溫,味甘辛,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破血散聚湯旨在活血化瘀,散結止痛,而當歸尾的活血功效有助於藥效發揮,促進瘀血消散。
  2. 引血下行:當歸尾入肝經,具有引血下行的作用,可將瘀血引導至下焦排出,避免瘀血積聚,加重病情。此作用配合破血散聚湯的整體功效,能有效改善血瘀引起的症狀。

總之,當歸尾在破血散聚湯中,不僅能促進活血化瘀,更能引導血行下行,達到更好的療效。

破血散聚湯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性作用:

1. 活血通絡: 川牛膝性溫,味苦甘,入肝、腎經。其藥性善於活血化瘀,通經絡,能改善血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2. 祛風除濕: 川牛膝亦具祛風除濕之效,能疏通經絡,改善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等症狀。

因此,川牛膝在破血散聚湯中,一方面能促進血行,清除瘀血,另一方面又能祛風除濕,通利經絡,從而達到散瘀消腫、止痛止癢的功效。

破血散聚湯中加入三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破血行瘀:三稜性溫,味苦辛,入肝經,具有破血行瘀、消癥止痛的功效。方劑中以三稜破血散瘀,有助於解除血瘀阻滯,改善氣血運行,促進傷口癒合。
  2. 消癥散結:三稜亦有消癥散結的作用,可軟堅散結,利於消除積聚於體內的瘀血腫塊。配合方中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消癥止痛之效,達到治療目的。

「破血散聚湯」方中加入「蓬莪朮」,主要考慮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消癥散結:蓬莪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癥散結的功效,可有效改善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此方多用於治療血瘀腫痛、經閉腹痛等病症,蓬莪朮的活血化瘀作用能促進血行通暢,改善瘀血情況。
  2. 行氣止痛,疏肝理氣:蓬莪朮還具備行氣止痛、疏肝理氣的功效,對於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脅疼痛、腹脹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此方中,蓬莪朮與其他藥物配合,能更好地發揮其行氣止痛的作用,緩解疼痛,改善患者症狀。

破血散聚湯中加入蘇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活血化瘀,行血止痛:蘇木味甘苦、性涼,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血止痛之效。對於因血瘀凝滯所致的疼痛,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蘇木能有效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二、 散結消腫,止痛止癢:蘇木還能散結消腫,對於因血瘀所致的腫塊、包塊等,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此外,蘇木還具有一定的止痛止癢功效,可用於治療因血瘀所致的皮膚瘙癢等症狀。

破血散聚湯中加入木通,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經活絡,散瘀止痛: 木通性寒,味苦,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通淋、清熱解毒、通經活絡的功效。方中加入木通,有助於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緩解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達到散瘀止痛的效果。
  2. 引導藥力,促進療效: 木通能利水通淋,有助於將方中其他藥物的藥力引導至病竈部位,並促進藥液流通,使藥效發揮更為充分,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破血散聚湯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經散寒,活血止痛: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方劑中加入肉桂,有助於溫暖子宮,驅散寒邪,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痛經、腹痛等症狀。
  2. 助藥力,增效力: 肉桂具有引藥入經,助藥力,增效力的作用。與方中其他藥物配合,可增強破血散寒、活血止痛的效果,使藥效更佳。

破血散聚湯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行氣止痛:青皮性味辛溫,入肝經,具有行氣止痛、疏肝解鬱之效。方中加入青皮,可疏通肝氣鬱結,緩解疼痛,改善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症狀。
  2. 消積化瘀:青皮還有消積化瘀的作用,能幫助消化積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的狀態。對於破血散聚湯所治療的瘀血阻滯、血行不暢的病症,青皮的加入可以起到輔助作用,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

「破血散聚湯」中加入穿山甲,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活血化瘀,散結消腫:穿山甲性味辛、鹹,入肝、胃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下乳、消腫排膿等功效。其可有效改善血瘀所致的腫塊、疼痛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有助於破血散結,促進瘀血消散。
  2. 引藥入絡,增強療效:穿山甲的走竄特性,可以引領其他藥材的藥力深入經絡,增強整體治療效果。其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能夠更有效地改善血瘀症狀,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破血散聚湯」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血臌腫脹」,屬中醫「臌脹」範疇,特指因瘀血內結、氣機阻滯所致。其典型症狀包括:

  1. 腹大堅硬如石:因瘀血積聚腹腔,經絡不通,氣血凝滯成實。
  2. 朝寬暮急:白天陽氣運行稍緩症狀,夜間陰盛氣血凝滯加重,反映瘀血隨氣機升降而變化。
  3. 臍凸發喘:瘀阻日久,水氣夾瘀上迫於肺,致呼吸不暢。

此證多因跌撲損傷、情志鬱結,或婦人經產不當,導致瘀血停聚成臌,屬「血分」實證,需破血逐瘀以散結消脹。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方以「破血化瘀」為主軸,佐以行氣、溫通、滲濕,針對血瘀成臌的病機層層化解:

  1. 破血逐瘀核心群

    • 桃仁、紅花:經典藥對,破血行瘀,潤燥散結,直攻脈絡瘀滯。
    • 三稜、蓬朮(莪朮):破血消癥要藥,擅散久瘀積聚,兼行氣止痛,破除腹腔堅結。
    • 蘇木:活血通絡,專治「敗瘀腫痛」,尤適瘀血有形之積。
    • 穿山甲:穿透走竄,破瘀通經,引藥直達病所。
  2. 輔助行氣通絡

    • 青皮:疏肝破氣,助血藥散結,解決「氣滯加重血瘀」之惡性循環。
    • 木通:通利九竅,導瘀血下行從小便出,防燥血傷陰。
  3. 溫通引經強化

    • 官桂(肉桂):溫陽化氣,助血藥通行,兼防寒凝血瘀復結。
    • 牛膝:引血下行,導瘀血從下焦而解,配合歸尾(當歸尾)活血兼防破血過猛傷正。

三、配伍特點與原理

  • 酒煎:借酒性辛熱走竄,增强全方活血通絡效力,直達血分病所。
  • 空心服:空腹時藥力易吸收,專攻瘀結,避免與食物相擾。

總結:此方以破血為主、行氣為輔,佐以溫通滲利,形成「破-散-通-消」之勢,針對血瘀成臌的「堅、硬、急」特點,集中攻散,體現「血實者宜決之」的治法。

傳統服藥法


桃仁1錢,紅花1錢,歸尾1錢,牛膝1錢,三稜2錢,蓬朮2錢,蘇木8分,木通8分,官桂8分,青皮8分,穿山甲8分。
酒煎,空心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破血散聚湯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因此孕婦和月經期間的女性不宜服用。此外,該方劑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因此服用時應注意用量。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破血散聚湯, 出處:《玉案》卷五。 組成:桃仁1錢,紅花1錢,歸尾1錢,牛膝1錢,三棱2錢,蓬朮2錢,蘇木8分,木通8分,官桂8分,青皮8分,穿山甲8分。 主治:血臌腫脹,堅硬如石,朝寬暮急,臍凸發喘。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