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蒲黃湯中包含蒲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蒲黃善於止血:蒲黃性涼,味甘,入心、肝經,具有涼血止血、活血化瘀之效。方中以蒲黃為主藥,可針對出血症狀,迅速止血,達到止血消瘀之目的。
- 蒲黃能解毒消腫:蒲黃亦有清熱解毒、消腫生肌的功效。配合其他藥物,可針對病症引起的毒素和腫脹,起到消炎解毒、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
因此,蒲黃湯中以蒲黃為主要藥材,利用其止血消腫的特性,針對特定病症,發揮其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蒲黃湯
蒲黃湯是一種中醫方劑,主要成分是蒲黃。蒲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包括止瀉、活血化瘀、止血、清熱涼血、清熱利尿和排膿。其獨特的清香之氣能行氣分,導瘀結,治氣血凝滯之痛。蒲黃所含的黃酮類化合物及縮維醇等成分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血管彈性,降低血脂,治療熱毒所致之病症。同時,蒲黃還能促進患處組織之血液循環,增強免疫力,加速炎症吸收,促進膿液排出,可以用於治療外傷感染、熱毒病證所致膿瘍、癤子、癰腫等症。
蒲黃湯組成介紹
- 蒲黃:蒲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包括止瀉、活血化瘀、止血、清熱涼血、清熱利尿和排膿。其獨特的清香之氣能行氣分,導瘀結,治氣血凝滯之痛。蒲黃所含的黃酮類化合物及縮維醇等成分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血管彈性,降低血脂,治療熱毒所致之病症。同時,蒲黃還能促進患處組織之血液循環,增強免疫力,加速炎症吸收,促進膿液排出,可以用於治療外傷感染、熱毒病證所致膿瘍、癤子、癰腫等症。
蒲黃湯主治功效
蒲黃湯主治血菀上焦之薄厥:血脈瘀積在上焦,導致頭昏目眩、頭痛、耳鳴等症狀。
蒲黃湯臨牀應用
蒲黃湯可用於治療以下疾病:
- 頭痛:蒲黃湯可用於治療因氣血瘀滯引起的頭痛。
- 耳鳴:蒲黃湯可用於治療因氣血瘀滯引起的耳鳴。
- 眩暈:蒲黃湯可用於治療因氣血瘀滯引起的眩暈。
- 高血壓:蒲黃湯可用於治療高血壓。
- 冠心病:蒲黃湯可用於治療冠心病。
- 腦梗塞:蒲黃湯可用於治療腦梗塞。
蒲黃湯禁忌
蒲黃湯不宜用於以下人羣:
- 孕婦:蒲黃湯可引起流產。
- 哺乳期婦女:蒲黃湯可通過乳汁傳遞給嬰兒,並可能對嬰兒造成不良影響。
- 兒童:蒲黃湯不宜用於兒童。
- 老年人:蒲黃湯不宜用於老年人。
蒲黃湯總結
蒲黃湯是一種中醫方劑,主要成分是蒲黃。蒲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包括止瀉、活血化瘀、止血、清熱涼血、清熱利尿和排膿。蒲黃湯主治血菀上焦之薄厥:血脈瘀積在上焦,導致頭昏目眩、頭痛、耳鳴等症狀。蒲黃湯可用於治療頭痛、耳鳴、眩暈、高血壓、冠心病和腦梗塞。蒲黃湯不宜用於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和老年人。
傳統服藥法
蒲黃2兩,桑寄生2兩,桔梗(一作栝樓)2兩,犀角屑2兩,甘草2兩(炙),葛根3兩。上切。
以水7升,煮取3升,去滓,分3服,徐徐服之。
忌海藻、菘菜、豬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蒲黃湯, 出處:《普濟方》卷二一一。 組成:乾薑半兩,雀糞半兩,蒲黃半兩。 主治:赤白下痢。
蒲黃湯, 出處:《內經拾遺》卷一。 組成:蒲黃1兩(炒褐色),清酒10爵。 主治:血菀上焦之薄厥。
蒲黃湯, 出處:《千金翼》卷二十四。 組成:蒲黃1升,當歸3兩,白芷3兩,白石脂3兩,黃連2兩,川芎2兩,乾地黃2兩,甘草2兩。 主治:諸痔下血。
蒲黃湯, 出處:《千金》卷三。 組成:蒲黃5兩,桂心1兩,川芎1兩,桃仁20枚,芒消1兩,生薑5兩,生地黃5兩,大棗15枚。 主治:産後餘疾,胸中少氣,腹痛頭疼,餘血未盡除,腹中脹滿欲死。
蒲黃湯, 出處:《千金》卷三。 組成:蒲黃半兩,大黃1兩,芒消1兩,甘草1兩,黃芩1兩,大棗30枚。 主治:産後餘疾。有積血不去,腹大短氣,不得飲食,上衝胸脅,時時煩潰逆滿,手足悁痛,胃中結熱。
蒲黃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二。 組成:蒲黃(輕炒)1兩,當歸(切,焙)1兩,柏葉(炙令黃色)1兩,艾葉(炙,焙)1兩,伏龍肝1兩半,生乾地黃(焙)2兩,黃芩(去黑心)2兩。 主治:婦人因月水來,延引不止,遂成血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