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棕毛散方劑中加入蒲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止血消瘀:蒲黃性涼,味甘,歸肝、脾經,具有止血、化瘀、通淋的功效。棕毛散主治血瘀阻滯所致的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蒲黃可以幫助止血消瘀,緩解疼痛。
- 利尿通淋:蒲黃還具有利尿通淋的功效,可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排出瘀血,緩解疼痛。棕毛散中常配合其他利水滲濕藥物,加強利尿消腫作用,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棕毛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赤白帶下,血崩漏下,胎氣久冷,臍腹疼痛」,其病機核心在於下焦虛寒、衝任不固,導致經血或帶下異常。
- 赤白帶下:帶下色赤屬熱,色白屬寒,此方兼治,推測病機為寒熱錯雜或脾腎虛弱,濕浊下注。
- 血崩漏下:指非經期大量出血(崩)或淋漓不止(漏),多因氣虛不攝或瘀阻胞宮。
- 胎氣久冷、臍腹疼痛:反映胞宮虛寒,氣血凝滯,可能與腎陽不足、寒凝血瘀相關。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棕櫚炭(棕毛燒灰存性):
- 性味苦澀平,歸肝、肺、大腸經。
- 「燒灰存性」增強收斂止血之效,適用於崩漏、帶下過多,通過澀斂固脫以止下焦滑脫。
- 現代推測其炭質成分可能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
蒲黃(炒):
- 生用活血,炒炭後偏止血化瘀。
- 此處炒用,既能協同棕櫚炭止血(治標),兼能輕度化瘀(治本),防止血止留瘀。
- 針對「臍腹疼痛」,推測其緩解因瘀血或寒凝所致的氣滯痛。
整體配伍思路:
- 標本兼顧:棕櫚炭急則治標以固澀,蒲黃炒炭止血中兼化瘀,避免純澀致瘀。
- 寒溫並調:棕櫚炭性平偏溫,蒲黃微寒,兩者相制,適合寒熱錯雜之證。
- 酒送服增強藥效:酒性溫通,助藥力直達下焦,兼散寒止痛。
推理可能功效延伸:
若患者屬氣虛不攝,可加補氣藥如黃耆;若寒象明顯,可佐艾葉、炮薑。然原方簡練,緊扣止血固脫、化瘀止痛之主軸,體現「通澀並用」的傳統配伍智慧。
傳統服藥法
棕毛(燒灰存性)、蒲黃(炒)各等分。
上每服3錢,空心、食前好酒調下。1日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棕毛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三一。 組成:棕毛(燒灰存性)、蒲黃(炒)各等分。 主治:赤白帶下,血崩漏下,胎氣久冷,臍腹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