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醋丸

蒲醋丸

PU CU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12.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心經 25%
脾經 25%
心包經 25%
肝經
心經
脾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蒲醋丸方劑中包含蒲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利尿通淋:蒲黃性涼,味甘,入心、肝、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其能清熱解毒,散瘀止血,對於熱毒壅滯、尿路感染、血尿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2. 與其他藥材相配伍,增強療效:蒲黃與方劑中其他藥材相配伍,可以發揮協同作用,增強療效。例如,蒲黃與醋相配伍,可增強其清熱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同時也使藥性更加柔和。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蒲醋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專治「産後惡露不絕」,其病機核心在於「污血未盡,新血又虛」。産後胞宮殘存瘀血(惡露)未能及時排淨,阻滯氣機,導致腹痛;同時因氣血耗傷,新血化生不足,形成「虛瘀夾雜」之證,表現為血露持續不止、身體羸瘦(尪羸),病情日漸加重(日當一日)。

病機與方義對應:

  1. 瘀血內阻:蒲黃炒用,側重化瘀止血,針對惡露「污血未盡」之瘀滯。
  2. 氣血兩虛:米醋收澀兼散瘀,米飲(米湯)送服益氣和胃,輔助新血化生,緩解「新血又虛」。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君藥:炒蒲黃(獨藥成方)

  • 藥性:甘辛平,生用偏活血,炒炭後化瘀兼止血。
  • 作用
    • 直接化瘀:疏通胞宮瘀阻,改善腹痛。
    • 止血防脫:炒炭後澀性增強,防止因出血過多導致氣血進一步虛弱。

2. 輔助配伍:米醋、米飲

  • 熬米醋為丸
    • 米醋性酸收,助蒲黃收斂止血,同時「酸甘化陰」,微助營血滋生。
    • 醋亦有「散瘀」之效,與蒲黃協同,避免過度收澀留瘀。
  • 米飲送服
    • 米湯甘平補中,顧護脾胃氣血生化之源,緩解產後虛羸。

治療原理:

此方以「通澀並行」為特點:

  • 標急治標:炒蒲黃優先止血防脫,避免氣隨血脫。
  • 本虛兼顧:米醋、米飲調和藥性,既防化瘀傷正,又助氣血漸復。
  • 動靜結合:醋製丸劑緩釋藥力,米飲送服穩中取效,適合產後「多虛多瘀」體質。

總結

蒲醋丸雖僅蒲黃一味,但透過炮製(炒炭)、輔料(醋、米)的巧妙搭配,達到「化瘀不傷血,止血不留瘀」之效,契合產後惡露不絕虛實錯雜之病機,體現簡方配伍的臨床智慧。

傳統服藥法


真蒲黃(炒)。
上為末,熬米醋為丸。
每服50丸,米飲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腹痛胰臟炎

相同名稱方劑


蒲醋丸, 出處:《女科指掌》卷四。 組成:真蒲黃(炒)。 主治:産後惡露不絕。産後污血未盡,新血又虛,致血露不淨,腹痛尪羸,日當1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