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黃方

蒲黃方

PU HUANG F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12.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心經 25%
脾經 25%
心包經 25%
肝經
心經
脾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蒲黃方,顧名思義,方劑中必含「蒲黃」。此乃因蒲黃性味甘平,入肝、膀胱經,具有涼血止血、利尿通淋之功效。

蒲黃為香蒲科植物香蒲的花粉,其藥用價值源於其止血消腫、利尿通淋之效。故蒲黃方常用於治療血熱妄行、尿血、血尿、崩漏等症,以及因血熱所致的腫痛、瘡瘍等。

因此,蒲黃為蒲黃方之主藥,藥性與方劑主治症狀相符,乃方劑組成之必然選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蒲黃方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要治療兩類傷症:

  1. 金瘡:指金屬利器造成的開放性創傷
  2. 中風寒水露:指傷口受風寒濕邪侵襲 其具體症狀表現為傷口腫痛,且病邪可能向內發展入腹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藥物組成

  1. 蒲黃

    • 性味甘平,歸肝、心經
    • 具有止血、化瘀、消腫功效
    • 在創傷治療中既能止血,又能防止血瘀停滯
  2. 舊青布

    • 古代常用陳舊青布入藥
    • 可能取其吸濕、吸附作用
    • 青布色青入肝,肝主筋,能調節傷口周圍組織

治療方式

煙燻法

  • 將藥物燃燒產生煙氣直接熏於創面
  • 煙熏可溫暖傷口,驅散寒濕之邪
  • 熱氣能促進局部氣血運行,消腫止痛
  • 煙中藥物成分可直接作用於創面

原理推論

  1. 對抗風寒濕邪:煙熏的溫熱作用可驅散傷口所受的寒濕之氣
  2. 促進傷口癒合:熱力刺激能增加局部血液循環,幫助消腫
  3. 防止感染:煙熏有一定殺菌消毒作用,防止風寒濕邪入腹
  4. 引邪外出:通過"汁出"的方式,促使傷口排出病邪組織液

此方體現了古代"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治療思想,通過局部外治達到調節整體的效果。特別是針對創傷後受風寒濕邪侵襲的情況,煙燻法既能溫通又能排邪。

傳統服藥法


蒲黃、舊青布。
上並納在小口瓶中,燒取煙,熏瘡。汁出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蒲黃方, 出處:《準繩·瘍醫》卷六。 組成:蒲黃、舊青布。 主治:金瘡,中風寒水露,腫痛入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