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蒲黃敷方
PU HUANG FU F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七十八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12.00)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心經 25%
脾經 25%
心包經 25%
肝經
心經
脾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蒲黃敷方以「蒲黃」為主要成分,原因如下:
- 消腫止痛: 蒲黃性涼,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改善局部炎症引起的紅腫疼痛,對於瘀血腫痛、跌打損傷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活血化瘀: 蒲黃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消散瘀血,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蒲黃敷方以蒲黃為主要成分,充分發揮其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蒲黃敷方]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主治證候:脫肛不收。
脫肛多因中氣下陷、久瀉久痢、或年老體虛所致,症見直腸脫出肛門,難以自行回納。古代醫家認為局部氣血失和、經脈弛緩為關鍵病機,外用方劑旨在透過藥物直接作用於患處,以收斂固脫、活血潤燥,輔助復位。
組成與邏輯推理
1. 蒲黃(生用)
- 性味功效:甘、平,入肝、心包經,傳統以生用「活血消瘀、止血散結」,炒炭則偏收斂止血。
- 外用機理:
- 活血通絡:脫肛局部氣血壅滯,生蒲黃可改善血行,緩解瘀滯腫脹,助經脈收縮復位。
- 收斂之性:雖非典型收澀藥,但其「散中有收」的特性,可能透過輕微刺激促進黏膜收斂(《本經》載其「利小便,止血,消瘀血」)。
2. 豬脂(和藥)
- 特性作用:甘、微寒,具潤燥、解毒、生肌之效。
- 外用意義:
- 潤滑緩衝:減少復位時的摩擦損傷,避免黏膜乾裂。
- 賦形載藥:作為基質,使蒲黃黏附患處,延長藥效。
- 滋養修復:古代認為油脂可「潤五臟,補虛羸」,或助受損肛周組織恢復彈性。
治療原理綜論
此方結合「活血潤燥」與「物理復位」:
- 活血以通滯:蒲黃改善脫出部位的局部瘀滯,緩解充血水腫,為手法復位創造條件。
- 潤燥以柔筋:豬脂滋潤肛周乾燥黏膜,減少復位阻力,防止再度撕裂。
- 協同增效:二藥一散一潤,共調氣血,間接強化肛門括約肌的收攝功能(「手按抑令入」為關鍵輔助)。
潛在不足與補充思考
此方側重局部調理,若脫肛屬中氣虛陷(如伴隨乏力、腹瀉),需配合內服補中益氣湯類方標本同治;單用外敷恐治標不治本。然其簡便廉驗,契合古代「急則外治」的臨床思路。
傳統服藥法
蒲黃。上以豬脂和。
敷肛上,手按抑令入,日2-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脫肛
相同名稱方劑
蒲黃敷方,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八。 組成:蒲黃。 主治:脫肛不收。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