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紅散

JU HO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3.4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7%
肺經 20%
心經 14%
胃經 14%
腎經 10%
大腸經 1%
脾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橘紅散中包含橘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宣肺止咳:橘皮味辛、苦,性溫,入肺經。其具有宣肺散寒、理氣止咳的功效。橘紅散常用於治療風寒咳嗽、痰多胸悶等症,橘皮的加入能有效宣通肺氣,化痰止咳,改善呼吸道症狀。

二、燥濕化痰:橘皮還具有燥濕化痰的作用。對於痰濕較重的咳嗽,橘皮能有效化解痰液,使之易於排出。因此,橘皮在橘紅散中也起到輔助化痰的作用,提高藥效。

橘紅散中加入神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化痰:神麴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理氣和中、消食化積、燥濕化痰的功效。橘紅散以橘紅為主藥,擅長宣肺化痰,而神麴則能輔助理氣,促進痰液的排出,提高化痰效果。
  2. 和胃止嘔:神麴能消食導滯,和胃止嘔,對於痰濁阻滯胃腸、脾胃不和引起的嘔吐,具有緩解作用。橘紅散中加入神麴,可加強其和胃止嘔的功效,進一步提高療效。

橘紅散中加入大麥,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利濕: 大麥性涼,味甘,入脾、胃經,具有清熱利濕、健脾消積的功效。橘紅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咳嗽,痰多粘稠,伴有胸悶氣喘等症狀。大麥加入其中,可輔助橘紅等藥材清熱利濕,化痰止咳,緩解患者的咳嗽症狀。
  2. 和胃消食: 大麥具有和胃消食的功效,對於因飲食積滯導致的咳嗽,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橘紅散中加入大麥,可以促進消化,減少胃腸負擔,有利於整體治療效果的提升。

橘紅散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止咳: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降氣化痰之效。與橘紅、枳殼等藥物配合,可加強宣肺止咳之功效,對於風寒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有較佳療效。

2. 潤燥止咳:杏仁同時具有潤燥止咳的作用,可緩解肺燥咳嗽、乾咳少痰等症狀。與橘紅等藥物協同作用,可使止咳效果更為顯著,達到潤肺止咳之目的。

橘紅散中添加甘草,主要是為了調和藥性,使藥效更溫和,並起到以下作用:

  1. 緩解藥性: 橘紅散中含有辛溫的藥材,如橘紅、半夏等,容易燥熱,甘草性甘平,能緩解這些藥材的燥性,避免其對人體造成刺激。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的功效,與橘紅散中的其他藥材相互配合,能增強藥效,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總而言之,甘草在橘紅散中起到了調節藥性、協調藥效的作用,使其能更安全、有效地治療疾病。

「橘紅散」中的人參,主要用於補益元氣、增強體力。人參能夠提升整體身體機能,對於氣虛所致的疲勞乏力有良好的療效,與橘紅等藥材相配,能夠調理脾胃,增強免疫力。

橘紅散中包含草荳蔻,主要原因有二:

  1. 化濕止咳: 草荳蔻味辛溫,性燥,具化濕止咳功效。其辛溫之性可溫肺散寒,並有助於化解痰濕,緩解咳嗽、痰多等症狀,與橘紅、半夏等藥材相輔相成,共奏止咳化痰之效。
  2. 行氣寬胸: 草荳蔻氣味芳香,可行氣寬胸,有助於舒緩胸悶、氣喘等不適。橘紅散主治痰濕壅肺、咳嗽氣喘,草荳蔻加入其中,可助於行氣化痰,使藥效更為顯著。

「橘紅散」中的地瓜,在中醫中被認為具有健脾益胃、補中益氣的功效。地瓜能夠幫助改善脾胃虛弱所致的消化不良、體力不足等問題,與橘紅等藥材相配,可以增強整體的補中益氣作用。

主治功效


橘紅散主治功效分析

橘紅散為治療脾胃虛寒、食積不化之名方,其功效體現於溫脾養胃、化解宿食,並兼顧升降陰陽,調和氣機。綜觀歷代醫家論述,其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

一、溫脾散寒,化解宿食:

根據《仁齋直指方論》楊士瀛所述,“宿食不消,由臟氣虛弱,寒氣在於脾胃之間,故使穀不化也”,點明瞭本方治療的根本病機在於脾胃虛寒,寒邪阻滯,導致水穀運化失職。方中白豆蔻乾薑溫中散寒,溫暖脾胃,促進脾陽之氣升發,化解寒邪停滯;神麴消食健胃,配合橘皮理氣化痰,共同促進宿食的消化吸收,從而緩解胃脘脹滿、噫氣等症狀。

二、補益脾胃,扶正祛邪:

許多醫籍記載橘紅散具有“溫脾養胃”之功效。《女科百問》宋仲甫更指出其能“消穀嗜食”。此處的“養胃”並非單純的滋陰補益,而是指通過溫補脾陽,促進胃氣的升降,改善胃的消化功能。方中人參補氣養血,益氣健脾,提升脾胃的運化能力,為化解宿食提供動力;白朮健脾燥濕,亦能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甘草調和諸藥,緩和藥性,並能益氣和中,協同其它藥物共同作用於脾胃。

三、升降和調,調暢氣機:

多部醫書均強調橘紅散具有“升降陰陽”、“和三焦”的作用。《奇效良方》董宿和《濟陽綱目》等都指出其能升降陰陽,調和三焦氣機。方中橘皮理氣化痰,疏泄肝氣;厚朴燥濕消痰,下氣除滿;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這些藥物共同作用,使脾胃之氣得以升降調和,氣機通暢,從而改善因氣機阻滯引起的諸多症狀,如心腹脹滿、氣急等。

四、潤肺止咳,輔助治療:

方中加入杏仁潤肺止咳,平喘化痰,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因脾胃虛寒而導致的肺氣不宣,咳嗽痰多等伴隨症狀。

綜上所述,橘紅散通過溫脾散寒、補益脾胃、升降和調,多個角度共同作用,達到化解宿食、改善脾胃功能的目的,從而有效治療脾胃虛弱,宿寒留滯,胃受水穀不能磨化,心腹脹滿等症。其組成藥物之間互相配伍,協同作用,發揮了整體的治療效果,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醫家對橘紅散的具體組成略有差異,但其核心功效和治療原理是相通的。

傳統服藥法


陳橘皮1斤半(湯浸,洗五七度,用淨中拭乾,後用生薑5兩取自然汁,拌橘皮令勻,淹1宿,焙乾,稱1斤),肉豆蔻半兩,甘草5兩。
老人夏月消食和氣。
先將甘草寸截,用白鹽5兩,一處同炒,候鹽紅色、甘草赤色為度,一處為末。
如茶點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滯的功效,適用於脾氣虛弱、宿寒留滯、胃受水谷不能磨化、心腹脹滿等症狀。但脾胃虛寒、食欲不振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橘紅散,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五。 組成: 橘紅散(《魏氏家藏方》卷五。)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五。組成:陳橘皮(去白)4兩,甘草(炙)4兩,茴香(淘去沙,炒)2兩,白朮(炒)2兩,高良薑(炒)1兩,薑黃1兩,白芷1兩。主治:調中養氣,溫胃進食。 。 主治:調中養氣,溫胃進食。

橘紅散, 出處:《養老奉親》。 組成: 橘紅散(《養老奉親》。)出處:《養老奉親》。組成:陳橘皮1斤半(湯浸,洗5-7度,用淨中拭乾,後用生薑5兩取自然汁,拌橘皮令勻,淹1宿,焙乾,稱1斤),肉豆蔻半兩,甘草5兩。主治:老人夏月消食和氣。 。 主治:老人夏月消食和氣。

橘紅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六。 組成:陳橘皮(去白)2兩(以生薑4兩取自然汁,拌勻,慢火炒乾),陳曲(炒)2兩,麥糵(炒)2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别研)2兩,甘草(炙)1兩半,人參1兩,草豆蔻(去皮,面裹煨熟,去面)1兩,山芋1兩。 主治:脾氣虛弱,宿寒留滯,胃受水谷不能磨化,心腹脹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