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墨香丸方劑中包含香附,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個重要作用:
1. 行氣解鬱: 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調經止痛的功效。墨香丸主要針對肝鬱氣滯、胸悶脅痛、胃脘脹滿等症狀,香附能疏肝理氣,解除鬱結,改善氣機不暢。
2. 和胃止嘔: 香附還有和胃止嘔的作用,可緩解因肝氣鬱結或脾胃虛弱引起的噁心嘔吐等症狀。墨香丸中加入香附,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促進胃氣運行,達到止嘔止痛的效果。
墨香丸為古方之一,其配方奇特,內含人尿,乍看令人訝異。人尿在中醫學裏被稱為「童便」,具寒性,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用於治療熱病、出血等症狀。據《本草綱目》記載,童便「性涼,能清肺胃之火,解心腎之熱」,因此,在特定方劑中,如墨香丸,加入人尿,目的在於增強藥物的清熱效果,並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治療目的。墨香丸綜合多種藥材,人尿在此扮演輔助角色,與其他成分協同作用,共同發揮療效。雖現代少見此類用法,但古代醫家視其為珍貴藥源之一。
墨香丸中包含艾葉,主要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項重要功效:
一、 溫經止痛: 艾葉性溫,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止血的作用。對於因寒凝血瘀所致的疼痛,例如痛經、跌打損傷等,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二、 殺菌消炎: 艾葉具有較強的抗菌消炎功效,可抑制多種病菌的生長,對於外傷感染、婦科炎症等具有治療作用。
因此,墨香丸中加入艾葉,能夠起到溫經止痛、消炎止血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疾病。
墨香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補血活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墨香丸常用於治療氣血不足、血瘀阻滯等病症,而當歸的補血活血作用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血流通暢,改善氣血不足,達到治療目的。
- 潤燥通便:當歸亦具潤燥通便之效,可緩解便祕,促進排便,使藥物更易吸收,並有助於排出體內毒素,改善整體病症。
因此,墨香丸方劑中加入當歸,不僅能補血活血,還可潤燥通便,進一步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墨香丸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有活血行氣、止痛的功效。墨香丸主要用於治療頭痛、眩暈、耳鳴等症,而川芎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血管痙攣,從而減輕頭痛、眩暈等症狀。
- 通竅止痛:川芎可以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墨香丸中加入川芎,可以幫助緩解頭痛、耳鳴等症帶來的疼痛,並起到通竅的作用。
綜上所述,川芎在墨香丸中起到活血化瘀、通竅止痛的作用,是該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墨香丸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益血: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之效。墨香丸主治氣血不足、神疲乏力、心悸失眠等症,人參可補益心脾之氣,改善氣血循環,增強體質。
- 相輔相成:墨香丸方中含有墨旱蓮、石菖蒲等清熱解毒、開竅醒神的藥材,而人參則可緩解其寒涼之性,使藥性更為平和,避免藥物對脾胃造成過大的負擔,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墨香丸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補血,益精填髓: 熟地黃性溫,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其滋陰補血功效能改善因腎精不足導致的頭暈目眩、腰膝酸軟等症狀,而益精填髓的作用則可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有助於改善患者整體狀態。
- 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 墨香丸中其他藥物如墨旱蓮、白蒺藜等,多偏於清熱解毒,而熟地黃的滋陰補血作用可以起到平衡藥性,防止藥物過於寒涼而損傷正氣的作用,使藥效更加穏定,提高療效。
墨香丸方中加入茯苓,主要考慮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利濕,寧心安神: 茯苓性平味甘淡,入脾、心、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墨香丸用於治療心神不安、失眠健忘等症,而茯苓可健脾利濕,改善脾胃功能,進而達到寧心安神的效果,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 引藥入心: 茯苓入心經,可引導藥力直達心臟,並協同其他藥物,改善心神不寧、失眠等症狀。
墨香丸中包含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行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其能疏肝理氣,調和脾胃,對於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健脾消食: 木香還具有健脾消食的功效。其能增進食慾,促進消化液分泌,對於食積不化、食慾不振等症狀也有改善效果。
墨香丸中加入木香,正是利用其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墨香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本方主用於婦人不孕、月經失調及習慣性流產(數月堕胎或半産)。其功效核心在於「調經種子」,透過以下機轉達成:
- 調理衝任:香附為「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經四製炮製(酒、醋、童便、米泔)增強其疏肝解鬱、調和氣血之效,直接作用於衝任二脈,改善月經週期紊亂。
- 暖宮止血:蘄艾醋煮後溫經止血功效倍增,針對「半産」後胞宮虛寒或經血淋漓不止的病理基礎,創造適孕環境。
- 氣血雙補:四物湯變方(去白芍加人參)配伍茯苓、木香,形成「補而不滯」結構,既滋養血海(熟地蒸製增其補腎精之力),又藉木香行氣醒脾,助藥力分布。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組方結構可拆解為三個層次:
- 調氣為先(君藥):香附一斤佔全方重量過半,配合煅墨(醋淬增強入血分)形成「氣血並調」軸心。青墨煅後止血化瘀,與香附共解「氣滯血瘀」之不孕病機。
- 溫通並舉(臣藥):蘄艾醋製後側重溫通而非燥烈,與當歸、川芎形成「溫潤通絡」組合,針對胞宮血絡瘀滯導致的「數月堕胎」。
- 固本培元(佐使):人參、熟地、茯苓補益脾腎,暗合「先天生後天」之理。木香用量僅一兩,既防補藥壅滯,又助香附醒脾開郁。
藥理推衍:米泔浸香附取其穀氣入脾,童便製引藥下行胞宮,酒醋並用則兼具上行頭目、下行血海之效。全方「動靜結合」特徵明顯——香附、木香流動氣機,煅墨、熟地靜守陰血,正合「月事以時下」的生理要求。
治療原理指向「標本同治」:
- 治標:破解「氣滯血寒」病理鏈(月經不調→不孕→堕胎)
- 治本:重建「腎-天癸-衝任-胞宮」軸心功能,尤以醋煮艾葉與飯蒸熟地形成「水火既濟」之勢,暗藏補命門真火之意。丸劑緩圖,契合婦科慢性病調理特點。
傳統服藥法
香附米1斤(用酒,醋、童便、米泔各浸1周時,曬乾用),蘄艾4兩(去梗,好醋數碗煮乾,搗成餅,曬燥),上品青墨1兩(煅煙盡、醋淬,研細入藥),當歸1兩,川芎1兩,人參1兩,熟地黃(酒拌,飯上蒸)1兩,白茯苓1兩,木香1兩。
上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60丸,空心溫酒或醋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調經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墨香丸, 出處:《簡明醫彀》卷七。 組成:香附米1斤(用酒,醋、童便、米泔各浸1周時,曬乾用),蕲艾4兩(去梗,好醋數碗煮乾,搗成餅,曬燥),上品青墨1兩(煅煙盡、醋淬,研細入藥),當歸1兩,川芎1兩,人參1兩,熟地黃(酒拌,飯上蒸)1兩,白茯苓1兩,木香1兩。 主治:婦人久無孕育,月經不調,數月墮胎或半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