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神膏

黃連神膏

HUANG LIAN SHEN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21

熱/寒比例

偏寒 (0.5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脾經 18%
心經 16%
大腸經 13%
肺經 11%
胃經 8%
膀胱經 4%
腎經 4%
膽經 4%
肝經
脾經
心經
大腸經
肺經
胃經
膀胱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黃連神膏」方劑中含有「黃連」,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瀉火燥濕之功效。對於外傷感染、潰瘍、濕疹等病症引起的紅腫熱痛,能有效抑制炎症,促進傷口癒合。
  2. 抗菌消炎: 黃連中含有小檗鹼等生物鹼,具有廣譜抗菌作用,能夠抑制多種致病菌的生長繁殖,有效控制感染,預防感染加重。

因此,黃連在「黃連神膏」中發揮著重要的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是其組成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黃連神膏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消腫止痛:當歸味甘辛,性溫,具有補血活血、養血潤燥、消腫止痛的功效。黃連神膏主要用於治療各種皮膚病,如溼疹、皮炎、瘡瘍等,而當歸的加入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從而加速傷口癒合,減輕疼痛,並有效緩解皮膚炎症。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黃連神膏中含有黃連等寒涼藥物,而當歸性溫,可以中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氣損傷陽氣,同時也能使藥物更易於吸收,發揮更好的療效。

黃連神膏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有兩大原因: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與黃連、黃柏等清熱燥濕藥材搭配,可增強藥效,更有效地清熱解毒,緩解皮膚紅腫、熱痛等症狀。
  2. 滋陰養血: 生地黃能滋陰養血,緩解因熱毒引起的陰虛內熱,從根本上改善皮膚乾燥、瘙癢等問題。同時,生地黃能促進新陳代謝,修復受損的皮膚組織,加速傷口癒合。

總而言之,生地黃在黃連神膏中的加入,不僅能增強清熱解毒功效,更能滋陰養血,促進皮膚修復,達到治標治本的效果。

黃連神膏中含有黃柏,其主要原因在於:

  1. 清熱燥濕: 黃柏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可針對濕熱蘊結所致的各種皮膚病,例如濕疹、皮炎、瘡瘍等。
  2. 殺蟲止癢: 黃柏中含有生物鹼,具有一定的殺菌消炎和抗真菌作用,能有效抑制皮膚病的病原微生物,減輕炎症反應,達到止癢的效果。

因此,黃柏的加入,不僅能有效清熱燥濕,還能殺蟲止癢,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治療皮膚病的效果。

黃連神膏中加入薑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薑黃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與黃連等寒涼藥材搭配,可減緩寒涼藥性對腸胃的刺激,同時增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2. 增強藥效: 薑黃中的薑黃素具有抗炎、抗氧化等功效,可配合其他藥材,增強藥效,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薑黃的加入,不僅可以調節方劑的寒涼之性,更能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黃連神膏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具有祛風止痛的功效。黃連神膏用於治療溼熱引起的皮膚病,如溼疹、皮炎等,白芷可以祛除風溼,緩解疼痛,輔助黃連清熱解毒,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2. 燥溼止癢: 白芷還能燥溼止癢,可改善溼疹引起的瘙癢症狀,配合黃連的清熱燥溼作用,共同達到止癢效果。

因此,白芷在黃連神膏中,起到祛風止痛、燥溼止癢的輔助作用,增強方劑的療效。

黃連神膏中加入香油,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增強藥效: 香油具有潤滑、消炎、止痛等功效,可以促進藥物滲透,更好地發揮黃連等藥材的消炎解毒、清熱止痛等作用,提升治療效果。
  2. 改善藥物性質: 香油可使藥膏變得更容易塗抹,不易乾燥,並能形成保護膜,減輕藥物刺激,提高患者舒適度。同時,香油也具有防腐作用,有助於延長藥膏的保存期限。

黃連神膏中加入麻油,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增強藥效: 麻油具有潤膚、消炎、止癢等功效,可與黃連等藥材協同作用,增強藥效,更有效地治療皮膚病。
  2. 提高藥物滲透性: 麻油具有較好的滲透性,可以將藥物成分更好地滲入皮膚,使藥效發揮得更加充分,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此外,麻油還具有潤滑作用,能使藥膏更容易塗抹,提高患者的使用體驗。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黃連神膏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載其主治「一切血熱疖毒」,意指因血分熱毒鬱結肌膚所致之瘡瘍疔癤。古籍中「疖毒」多屬陽證,症見局部紅腫熱痛,或未潰膿(未破),或已潰膿血(巳破)。其效強調「未破者即消,巳破者即斂」,顯見該膏具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生肌收口雙重作用,符合中醫瘡瘍治療「消、托、補」三大法中的前兩者。

組成藥物之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主藥清熱涼血解毒

    • 黃連、黃柏:苦寒沉降,清瀉心火與下焦濕熱,直折血分熱毒,為治瘡瘍要藥。
    • 銀花(附加):甘寒清透,助黃連解毒,尤善散癰腫疔瘡,增強「未破即消」之效。
  2. 輔藥活血消腫生肌

    • 當歸尾:活血通絡,促局部氣血流通,「尾」專長散瘀,助消腫止痛。
    • 薑黃:辛散苦泄,行氣破血,與當歸尾協力散結,針對熱毒壅滯之腫痛。
    • 白芷:辛溫上行,既可透毒外散,又能排膿生肌,調和寒涼藥性,防冰伏邪氣。
  3. 佐使養陰潤燥固本

    • 生地:滋陰涼血,防熱毒傷陰,兼緩燥烈藥性,助瘡瘍後期斂口。
    • 香油/麻油:潤膚生肌,為傳統膏藥基質,能緩解瘡面乾燥疼痛。
    • 黃蠟:合油成膏,具封固保護之效,促進「巳破即斂」。

全方配伍思路
此方以「清熱解毒為主,活血生肌為輔」,體現「寒溫並用、攻補兼施」之巧:

  • 寒涼清熱(黃連、黃柏、銀花)直挫熱毒,針對病根;
  • 辛散活血(當歸尾、薑黃、白芷)疏通局部氣血,防熱毒瘀結;
  • 甘潤養陰(生地、香油)護陰潤燥,助修復肌膚。
    諸藥經油炸後,萃其藥性入油蠟,外敷可直接作用患處,達清解、散結、斂瘡之效,符合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理論基礎。

傳統服藥法


黃連3錢,當歸尾5錢,生地1兩,黃柏3錢,薑黃3錢,官白芷3錢,香油1斤2兩(無香油,真麻油亦可)。
加入銀花1兩尤妙。
未破者即消,巳破者即斂。
將藥炸枯,撈去滓,下黃蠟4兩熔化盡,用夏布將油濾盡,傾入瓷盆內,以柳枝不時攪之,候凝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苦寒,體虛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黃連神膏, 出處:《夀世新編》卷中。 組成:黃連3錢,當歸尾5錢,生地1兩,黃柏3錢,薑黃3錢,官白芷3錢,香油1斤2兩(無香油,真麻油亦可)。 主治:未破者即消,已破者即斂。主治:一切血熱癤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