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漏膏

梅漏膏

MEI LOU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偏寒 (0.5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心經 20%
脾經 18%
腎經 11%
肺經 9%
膽經 8%
大腸經 6%
胃經 2%
肝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肺經
膽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梅漏膏方劑中加入麻油,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潤滑作用: 麻油具有潤滑性,能使藥物更易於滲透肌膚,並使藥效更易於發揮。對於梅漏症引起的皮膚乾燥、瘙癢,麻油能起到潤滑、滋養的作用,緩解症狀。
  2. 引藥入腎: 中醫認為麻油味甘性溫,入肝腎經,具有溫陽補腎、滑利通絡的功效。梅漏症多與腎氣不足、濕熱下注有關,麻油能引藥入腎,配合其他藥物共同滋陰補腎、祛濕止癢,達到治療目的。

梅漏膏方劑中加入蜜蠟,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收斂止瀉:蜜蠟性涼,味甘,具有收斂止瀉之效。梅漏膏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久瀉不止等症,蜜蠟的收斂作用可固澀腸道,減少水分流失,有助於止瀉。

2. 保護腸道:蜜蠟具有潤腸通便之效,可保護腸道黏膜,減輕炎症,並促進腸道蠕動,利於排便。梅漏膏常用於治療因寒邪侵襲或脾胃虛寒引起的泄瀉,蜜蠟的潤腸作用可緩解腸道不適,促進消化。

梅漏膏中含有血竭,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生肌的功效。血竭為棕櫚科植物麒麟血藤的乾燥樹脂,性溫,味苦澀,入心、肝、腎經。其具有破瘀生新、消腫止痛、止血生肌的功效。

梅漏膏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骨折等病症,而血竭的活血化瘀、止痛生肌之效,可以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促進傷口癒合,因此成為梅漏膏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梅漏膏方劑中包含孩兒茶,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利濕: 孩兒茶性寒,味苦,具清熱利濕之效。梅漏膏主治濕熱下注,導致小便不利、淋漓不盡等症狀,孩兒茶可清泄濕熱,促進尿液排泄,緩解症狀。
  2. 止痛: 孩兒茶亦具止痛功效。梅漏膏治療過程中,常伴隨尿道灼痛,孩兒茶可減輕疼痛,改善患者不適。

孩兒茶與方中其他藥材相配伍,可發揮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治療梅漏症。

梅漏膏中包含乳香,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乳香性溫,味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梅漏膏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乳香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組織修復,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2. 引導藥力,直達病所:乳香氣味芳香,能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病竈,發揮更佳療效。梅漏膏中其他藥物如沒藥、血竭等,也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乳香的加入可以幫助這些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達到治療效果。

梅漏膏方劑中包含沒藥,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收斂止血: 沒藥性苦溫,具有收斂止血之效,可治療因梅核氣所致的咽喉腫痛、咯血等症狀。梅漏膏治療的是因脾氣虛弱、津液虧損導致的梅核氣,而沒藥能收斂津液,止血止痛,有助於緩解咽喉不適。
  2. 活血化瘀: 沒藥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退,有助於消除梅核氣引起的咽喉腫脹和疼痛。

總而言之,沒藥在梅漏膏方劑中發揮著收斂止血、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梅核氣所引起的症狀。

梅漏膏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主要組成之一為膽礬。膽礬,又稱為硫酸鉛,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材料,具有重要的藥理作用。在梅漏膏的配方中,膽礬的添加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收斂、止血及消腫的功效。這些特性使得梅漏膏在治療某些外科疾病和皮膚病時,能夠有效地減輕症狀,促進傷口癒合。

此外,膽礬的使用還可以增加方劑的穩定性和藥效。由於梅漏膏通常用於治療皮膚潰瘍或創傷,膽礬的抗菌特性有助於預防感染,提高治療效果。然而,膽礬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使用梅漏膏時,必須遵循醫師的指導,確保用量適當,避免副作用的發生。在整體治療中,膽礬的獨特性能與其他草藥成分相互配合,使梅漏膏成為一個有效的治療選擇。

梅漏膏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皮膚病和其他相關症狀。其組成中含有鉛丹,這是一種鉛的化合物,歷史上在中醫中常被用作重要的藥材。鉛丹具有收斂止血、清熱解毒的作用,對於某些皮膚病的治療效果顯著。在梅漏膏中,鉛丹被用來加強藥物的療效,特別是在對抗濕疹、皮膚炎等症狀方面。雖然鉛丹的療效不可否認,但因其含有重金屬成分,使用時需格外謹慎,以避免潛在的毒性反應和健康風險。在現代醫學逐漸強調安全的背景下,許多傳統中藥方劑在使用鉛丹時已經面臨限制。因此,在使用梅漏膏時,患者應該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以確保療效的同時,減少可能的副作用與風險。

梅漏膏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和癰腫等症狀。其組成中包含鉛粉,這引發了不少爭議。鉛粉具備一定的藥用價值,能夠在中醫理論中發揮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使用鉛粉的原因,在於其能夠加速體內瘀血的排解,促進傷口癒合。然而,鉛作為重金屬,具有一定的毒性,長時間或過量使用可能導致中毒,產生不良反應,如神經系統和腎臟損害。因此,現代醫學對該成分的使用非常謹慎,許多醫療工作者建議尋找更安全的替代品。根據當前的醫學指導,應當謹慎使用此類含鉛的方劑,並提倡進行充分的臨牀研究和風險評估,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對於傳承與創新並重的中醫藥,面對現代醫學的挑戰及發展,需要再三審視其用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梅漏膏中添加冰片,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冰片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有效抑制因濕熱下注所引起的梅毒感染,減輕局部紅腫、疼痛等症狀。

2. 止痛消腫: 冰片還具有止痛消腫的作用,能緩解梅毒感染引起的疼痛,促進局部組織的修復,加速傷口癒合。

梅漏膏中冰片的加入,不僅有助於清熱解毒,還能起到止痛消腫的作用,對於梅毒感染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梅漏膏」方劑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味辛,入心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的功效。梅漏膏主治心脾兩虛、氣血不足導致的夢遺滑精、心悸失眠等症狀。麝香能開通心竅,醒神安神,有助於改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

2. 溫腎固精: 麝香還具有溫腎固精的作用。梅漏膏中加入麝香,可以溫補腎陽,固攝精氣,從根本上解決遺精滑精的問題。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梅漏膏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梅漏膏主治「楊梅瘡」,即傳統中醫對梅毒潰爛、皮膚瘡瘍的稱謂。此症多因濕熱毒邪蘊結肌膚,腐蝕血肉所致,表現為皮膚潰瘍、膿血淋漓、久不收口。梅漏膏以「化腐生肌、解毒斂瘡」為核心,針對毒瘡潰爛、污膿不淨之證,外敷可促進瘡口癒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溶劑與賦形基礎

    • 麻油、白蠟:麻油潤膚解毒,白蠟固膏成形,二者共為基質,確保藥物黏附患處,緩釋藥效。
  2. 化腐生肌藥組

    • 血竭、兒茶:收斂止血、活血生肌,修復潰瘍組織。
    • 乳香、沒藥:活血止痛、消腫生肌,改善局部氣血瘀滯。
    • 膽礬:少量用之,蝕瘡去腐,攻毒殺蟲。
  3. 解毒收斂藥組

    • 飛丹(黃丹)、鉛粉:燥濕拔毒、收斂瘡口,但現代已知其重金屬毒性,古人取其「以毒攻毒」之效。
    • 冰片、麝香:透皮引藥、散結消腫,兼能止痛。
  4. 加減法

    • 龍骨、赤石脂:加強收濕斂瘡之力,適用於腐肉不脫、瘡口濕爛者。

三、方劑作用機理推論
梅漏膏通過「腐蝕—修復」雙向調節:

  • 去腐:膽礬、鉛粉等蝕去壞死組織;飛丹、兒茶等乾滲膿液。
  • 生新:血竭、乳沒等促進局部活血生肌;冰麝辛香走竄,引藥透達。

此方體現中醫外科「去腐生肌」經典思路,以峻藥攻邪佐以修復之品,適用於毒盛體實之證,然其部分成分(如鉛、汞)現代已明確毒性,須辨證審慎。

(註:以上分析基於古籍記載之理法,符合傳統中醫理論框架。)

傳統服藥法


麻油半斤,白蠟5錢,血竭5錢,兒茶5錢,乳香5錢,沒藥5錢,膽礬1錢,飛丹2兩,鉛粉5錢,冰片1分,麝香2分。
欲去污肉,加龍骨、赤石脂。
將麻油熬至滴水成珠,入白蠟熔盡,入血竭、兒茶、乳香、沒藥、膽礬,再下飛丹、鉛粉,離火,入冰片、麝香,攪勻成膏。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梅漏膏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使用時要注意避免接觸眼睛和黏膜。如果出現過敏反應,要立即停止使用。

相同名稱方劑


梅漏膏, 出處:《瘍醫大全》卷三十四。 組成:麻油半斤,白蠟5錢,血竭5錢,兒茶5錢,乳香5錢,沒藥5錢,膽礬1錢,飛丹2兩,鉛粉5錢,冰片1分,麝香2分。 主治:楊梅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