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冬湯

麥冬湯

MAI DO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0.4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1%
心經 21%
胃經 14%
肝經 14%
脾經 14%
小腸經 7%
大腸經 7%
肺經
心經
胃經
肝經
脾經
小腸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麥冬湯的組成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原因有二:

一、麥門冬為君藥,主治肺燥津傷,心煩口渴。麥冬味甘性寒,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心生津之功效。麥冬湯以麥門冬為君藥,正是針對其主治的肺燥津傷、心煩口渴等症狀。

二、麥冬與其他藥材相配伍,增強療效。麥冬與其他藥材如生地黃、玄參、沙參等配合使用,可增強滋陰降火,潤肺生津之效。例如,麥冬與生地黃配伍,可更有效地滋陰清熱;與玄參配伍,可更有效地清熱解毒。

麥冬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養血: 麥冬性寒,善於滋陰潤肺,但較偏於養陰,而當歸性溫,能補血活血,並兼具滋陰作用。兩者合用,相輔相成,既能滋陰潤肺,又能補血活血,更能提升藥效。
  2. 緩解燥熱: 麥冬湯常用於治療燥熱咳嗽,而當歸能養血潤燥,緩解由燥熱引起的症狀。當歸的加入,可使麥冬湯的滋陰潤燥功效更加顯著,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麥冬湯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涼血:麥冬性微寒,擅長滋陰潤肺。赤芍則性微寒,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之效。兩者合用,可加強清熱涼血之力,適用於熱邪入血、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
  2. 活血化瘀:赤芍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麥冬滋陰潤肺的效果,避免滋陰過度,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同時,赤芍的活血作用也有利於清除瘀血,促進組織修復,改善因熱邪引起的炎症反應。

麥冬湯中添加瓜蔞,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瓜蔞味甘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的功效。麥冬湯主要用於治療熱病傷津、口渴咽燥,而瓜蔞的加入,可加強其清熱解毒作用,有助於緩解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
  2. 配合麥冬滋陰潤燥:麥冬味甘,性微寒,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瓜蔞的加入,可與麥冬相輔相成,共同起到滋陰潤燥、清熱解毒的作用,使藥效更為顯著。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麥冬湯]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記載主治「麻疹咬牙,陽陷于陰,發渴飲冷」,屬麻疹熱毒內陷之證。

  1. 麻疹咬牙:麻疹本為外感熱性疾病,若邪熱內傳、耗傷陰津,導致筋脈失養,可能引發牙關緊急(咬牙),屬熱極生風或陰虛風動之兆。
  2. 陽陷于陰:指陽熱之邪深入陰分,多見高熱後熱毒內蘊,傷及營血,反映於此證可能見疹色暗紫、煩躁、舌絳等。
  3. 發渴飲冷:熱盛耗津,故患者渴喜冷飲,提示陰分受損,需清熱養陰。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麥冬
    • 主養陰潤燥、清心除煩,針對熱傷肺胃之陰所致口渴、煩躁,亦能滋陰以制陽熱。
  2. 尖生(推測為「人參」或「生地黃」之誤)
    • 若為「人參」,可益氣生津,助麥冬補氣陰;若為「生地黃」,則加強涼血養陰、清解營分熱毒。
    • (注:古籍中「尖生」可能為抄錄訛誤,需考證原方。)
  3. 當歸
    • 養血活血,與赤芍協調,既能補已耗之血,又防熱毒瘀滯,改善疹色暗滯。
  4. 赤芍
    • 清熱涼血、散瘀止痛,針對陽陷于陰之血熱瘀滯,緩解麻疹毒邪內蘊。
  5. 瓜蔞(瓜萎)
    • 清熱化痰、潤燥生津,助麥冬緩解渴飲,並通利胸膈,防熱毒壅肺。

推論方義
此方以 養陰清熱為主,輔以涼血活血,針對麻疹熱毒內陷、陰傷血瘀之證:

  • 養陰(麥冬、可能的生地)可救津液,緩解口渴;
  • 涼血活血(赤芍、當歸)能解血分熱毒,改善疹透不暢;
  • 瓜蔞兼顧上焦痰熱,防熱毒閉肺。整體呈現「清透內陷之熱,滋陰活血透疹」的思路,符合麻疹後期陰傷熱伏的病機。

(*若原方「尖生」為其他藥材,需進一步考證以完善分析。)

傳統服藥法


麥冬、尖生、當歸、赤芍、瓜萎。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滋陰降火的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幼兒手足心熱鼻孔兩翼煽動吞咽障礙幼兒痞塊舌苔剝落不全,剝落處光滑無苔手腳容易出汗幼兒麻疹月經期間流鼻血咳嗽牙齦腫脹痛肺結核原發性高血壓容易焦慮恐懼慢性腎衰竭蕁麻疹細菌性食物中毒麻疹妄想狀態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

相同名稱方劑


麥冬湯, 出處:《仙拈集》卷二引蘇東坡驗方。 組成:人參8分,茯苓1錢,麥冬1錢。 主治:齒縫出血成條。

麥冬湯, 出處:《麻症集成》卷四。 組成:麥冬、尖生、當歸、赤芍、瓜蔞。 主治:麻疹咬牙,陽陷於陰,發渴飲冷。

麥冬湯, 出處:《傷寒全生集》卷四引《乾金》。 組成:麥冬、甘草、竹葉、粳米、人參、黃耆、當歸、柴胡、知母。 主治:傷寒癒後勞復,虛熱不止。

麥冬湯, 出處:《盤珠集》卷下。 組成:麥冬(去心)、人參、茯神、生地、黃芩、犀角、炙甘草、蓮子。 主治:子煩。妊娠停痰積飲,氣鬱不舒,以致嘔吐涎沫,劇則胎動。

麥冬湯, 出處:《慎齋遺書》卷七。 組成:青蒿1小握,蔥白(1寸長)7根,藍葉7片,苦楝根7寸。 主治:心中煩熱,惟欲露體,以衣被復之即悶,驚悸心怯,面無顔色,忘前失後,婦人患血風氣者,多成此證。乃是心蒸之狀。

麥冬湯, 出處:《嵩崖尊生》卷十一。 組成:石膏1錢半,麥冬1錢,茯苓1錢,白芍1錢,桅子1錢,香薷1錢,白朮8分,扁豆8分,人參5分,陳皮7分,知母1錢半,甘草3分,蓮肉10粒,烏梅1個。 主治:暑天身熱,頭痛燥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