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固脂鴨方劑中使用黃柏,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黃柏味苦寒,入腎、膀胱經,善於清熱瀉火,對於濕熱蘊結、小便不利、陰虛火旺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固脂鴨方劑多用於治療肥胖、濕熱體質等,黃柏可清熱利濕,並能抑制脂肪合成,有助於減輕體重。此外,黃柏還能解毒消腫,對於因濕熱導致的皮膚問題也有輔助療效。因此,黃柏成為固脂鴨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之一。
固脂鴨方劑中加入胡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固精: 胡桃仁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固精、益氣養血之效。固脂鴨方劑多用於治療腎虛所致的遺精、滑精、腰膝酸軟等症,胡桃仁能補腎固精,與方劑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 滋陰潤燥: 胡桃仁含有豐富的油脂,能滋陰潤燥,改善腎虛所致的燥熱症狀。固脂鴨方劑中 often 使用一些滋補性較強的藥材,容易燥熱,加入胡桃仁可以起到潤燥的作用,使方劑更加平和,避免燥熱傷陰。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固脂鴨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 腎虛吐血:腎精虧虛,陰火浮越,損傷血絡所致長期咯血,以溫補腎陽、引火歸元為治。
- 咳嗽氣虛喘:腎不納氣,肺氣上逆之虛喘久咳,通過補腎固本以平定氣逆。
- 虛不受補:體質極虛而耐受性差者,藉鴨肉滋養與固脂溫潤,緩補而不燥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君藥:老鴨
- 性味歸經:甘鹹平,入肺、腎經。
- 作用:滋陰補虛,利水化痰。其性平和,能載藥下行至腎,兼顧補養與載藥之效,尤適陰血虧虛者。
(2)臣藥:固脂(鹽水炒)
- 炮製關鍵:
- 黃柏水浸泡:以黃柏苦寒制固脂燥性,防其傷陰。
- 鹽水炒:引藥入腎,增強溫補腎陽、固精止血之效。
- 功效:補腎助陽、固精止血,針對腎虛不攝之吐血及氣不歸元之喘咳。
(3)佐藥:核桃肉
- 協同固脂:甘溫潤補,既助固脂溫腎,又能潤肺化痰,改善虛喘咳嗽。與鴨肉搭配,可緩和固脂燥性,使全方溫而不燥。
(4)使藥:陳甜酒、醬油
- 酒類:行藥勢、助溫通,促進藥效發揮;紹興酒更具活血補血之效。
- 醬油:鹹味入腎,助藥性下沉,兼調和滋味。
三、配伍特點與原理
- 「潤補結合」:鴨肉滋陰潤燥,平衡固脂溫燥,適合長期虛損者,避免單純溫陽傷陰。
- 「標本兼治」:
- 治本:固脂、核桃補腎填精,固攝下元。
- 治標:通過補腎間接止吐血(引火歸元)、平喘咳(納氣歸腎)。
- 「蒸製法」:
- 密閉蒸煮使藥力融入鴨肉與湯汁,提升吸收效率;不加水則濃縮全方精華,尤適虛弱不受峻補者。
四、延伸應用「七制固脂丸」
若單用本方效微,改以「七制固脂丸」蒸鴨,可能因固脂經多次炮製(如鹽、醋、童便等反覆製)後,藥性更純和而補力增強,進一步改善頑固性腎虛出血。
總結
此方以「腎主納氣」「精血同源」為理論基礎,透過溫腎潤補、血肉有情之品,調治腎虛失攝之血證與喘咳,體現中醫「以臟補臟」「緩補求效」的辨證思路。
傳統服藥法
老鴨1只(去毛與腸雜,洗淨),固脂3錢(黃柏6分,煎水泡固脂1夜,曬乾,烘乾亦可,再用鹽水炒),核桃肉3錢,陳甜酒1茶碗(陳紹興酒亦可),好醬油3酒杯。
共入鴨肚內,以線縫好,放瓦鉢內,不用放水,蓋好,加紙封口,放鍋內蒸極融爛,去藥,連湯食。如不見效,即用七制固脂丸蒸鴨食,必有奇驗。
吐血:一人腎虛吐血三年,百藥不效,連食此鴨三隻斷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固脂鴨, 出處:《驗方新編》卷十一。 組成:老鴨1隻(去毛與腸雜,洗淨),固脂3錢(黃柏6分,煎水泡固脂1夜,曬乾,烘乾亦可,再用鹽水炒),核桃肉3錢,陳甜酒1茶碗(陳紹興酒亦可),好醬油3酒杯。 主治:腎虛吐血,咳嗽,氣虛喘。一切虛不受補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