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牙散

固牙散

GU YA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經驗各種秘方輯要》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28

熱/寒比例

(0.3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腎經 12%
肺經 12%
胃經 9%
大腸經 8%
心經 8%
脾經 8%
小腸經 6%
膀胱經 5%
心包經 3%
三焦經 3%
肝經
腎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心經
脾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固牙散中包含骨碎補,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補腎固本: 骨碎補味甘、性溫,入肝腎經,具有補腎強筋、活血止痛之效。牙齒的生長發育與腎氣密切相關,腎氣不足易導致牙齒鬆動、脫落。骨碎補能補腎固本,增強牙根的穩固性,預防牙齒鬆動。
  2. 活血化瘀: 骨碎補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牙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利於牙周組織的修復。牙周病常因牙周組織炎症引起,骨碎補的活血化瘀作用能減輕炎症,促進牙周組織的修復,有助於固齒。

固牙散中包含大黃,主要是利用其瀉火解毒之效。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等功效。牙齦腫痛、牙周炎等症,多因熱毒蘊結於齒齦所致。大黃可清熱瀉火,消腫止痛,並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牙齦組織的修復,從而達到固齒止痛之效。

固牙散中加入石膏,主要是基於其清熱瀉火、收斂固澀的功效。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生津止渴、收斂固澀等功效。

牙齒鬆動、牙齦出血等症狀,往往與內熱上炎、火毒攻齒有關。石膏能清熱瀉火,降解牙齒周圍的熱毒,同時也能收斂固澀,使牙齦收縮,固齒止血,從而達到固齒的效果。

「固牙散」方劑中加入杜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固本:杜仲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之效。牙齒的生長髮育與腎精的充盈密切相關,而杜仲能補腎精,使腎氣充沛,進而促進牙齒的生長和鞏固。
  2. 強筋壯骨:杜仲亦具有強筋壯骨的功效,能改善骨骼的營養供給,提高骨骼的密度和強度,進而間接起到固齒的作用。

因此,將杜仲加入「固牙散」中,能有效地補腎固本,強筋壯骨,從根本上改善牙齒的健康狀況,達到固齒的效果。

固牙散中加入白礬,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點特性:

  1. 收斂止血: 白礬性寒,具有收斂止血之效。牙齦出血或牙周炎時,白礬能有效收縮血管,減少出血,緩解炎症。
  2. 燥濕殺蟲: 白礬味酸澀,可燥濕殺蟲。牙齦腫痛、牙周炎等疾病,常伴隨濕熱之氣,白礬能殺滅細菌,抑制病菌滋生,達到消炎止痛之功效。

因此,白礬在固牙散方劑中,扮演著收斂止血、燥濕殺蟲的角色,有助於治療牙齦出血、牙周炎等症狀。

固牙散中加入當歸,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補血活血,滋養牙齦: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牙齒鬆動、牙齦萎縮,往往與血虛、氣血運行不暢有關。當歸能補益氣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牙齦營養供應,有助於牙齦健康。
  2. 潤燥生津,防止牙齦乾燥: 當歸還具有潤燥生津的功效,可緩解牙齦乾燥、口燥等症狀,有助於保持牙齦濕潤,預防牙齦炎等疾病。

總而言之,當歸在固牙散中能起到補血活血、滋養牙齦、潤燥生津等作用,有助於改善牙齒鬆動、牙齦萎縮等問題,促進牙齒健康。

固牙散中加入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殺菌消毒: 鹽具有良好的殺菌消毒功效,可以抑制口腔內細菌的生長,減輕牙齦炎症,預防牙周病等口腔問題。
  2. 收斂止痛: 鹽具有收斂作用,可以收斂牙齦,減少牙齦出血,同時鹽也有一定的止痛作用,可以緩解牙痛。

此外,鹽還可以促進牙齒的鈣質吸收,有利於牙齒的健康。

固牙散中添加大青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炎止痛: 大青鹽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牙齦腫痛常與熱毒、炎症有關,大青鹽可有效抑制炎症,緩解牙齦疼痛。
  2. 收斂生津,固齒止血: 大青鹽能收斂生津,有助於改善牙齦萎縮,並促進牙齦組織再生,從而固齒止血。同時,其收斂作用也能緩解牙齦出血。

總之,大青鹽在固牙散中發揮著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收斂生津、固齒止血的功效,對於治療牙齦腫痛、牙齦出血等口腔問題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固牙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風火蟲牙諸痛

  1. 風火牙痛:指外感風熱或內生鬱火(如胃火上炎)引起的牙齦腫痛、牙齒浮動,症見紅腫灼熱、遇熱加劇。
  2. 蟲牙痛:古代對齲齒(蛀牙)的稱謂,多因濕熱腐蝕齒質或口腔不潔所致,表現為牙齒蛀孔、冷熱敏感或陣發劇痛。

此方以「漱口」外用為主,推測其針對牙痛屬「風火」或「蟲蝕」初起階段,通過清熱、固齒、止痛以緩解症狀。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君藥:仙靈脾(淫羊藿)

  1. 性味歸經:辛甘溫,入肝腎經。傳統多用於補腎陽、強筋骨,但古籍亦載其「治牙齒虛痛」(《日華子本草》)。
  2. 作用推論
    • 補腎固齒:中醫認為「齒為骨之餘」,腎虛則齒搖。仙靈脾溫補腎陽,可能通過益精填髓強健齒根,緩解牙齒鬆動。
    • 祛風通絡:辛溫之性能散風邪,對於風火牙痛中「風邪上攻」的牙齦腫脹或游走性疼痛,或具疏風止痛之效。
    • 抗菌抗炎:現代研究顯示,淫羊藿含黃酮類成分,具抗炎、抑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作用,或間接抑制口腔細菌滋生,減輕「蟲牙」相關的感染疼痛。

用法特點(煎湯漱口)

  • 直接作用患處,避免內服溫燥之性可能助火,側重局部消炎、止痛。
  • 漱口法使藥液接觸牙齦與齲齒,清潔口腔濕熱腐浊之氣,符合「蟲牙」治療邏輯。

三、配伍與方義延伸

此方為單味藥簡方,其設計可能基於:

  1. 標本兼顧
    • 治標:辛溫漱口以散風熱、緩解疼痛。
    • 治本:補腎固齒,針對腎虛齒搖的基礎病機。
  2. 外用避其溫性:仙靈脾內服溫補,但漱口局部使用側重其祛風止痛功效,減緩熱性藥對風火證的影響。

潛在應用範圍
或適用於腎陽不足兼風火上炎的牙痛(如長期牙齦萎縮鬆動偶發腫痛),或輕度齲齒的輔助消炎。然需辨證,例如純胃火熾盛(牙齦潰爛、口臭明顯)者單用此方可能力有不逮。

總結

固牙散以仙靈脾為核心,通過補腎、祛風、局部抗菌的綜合作用,針對「風火蟲牙」的虛實夾雜病機,體現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思維。其簡便特性反映古代口腔疾病的外治智慧。

傳統服藥法


仙靈脾不拘多少。
上為粗末。
煎湯,漱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固牙散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但是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以及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在使用固牙散之前,應該先諮詢醫生的意見。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固牙散, 出處:《奇效良方》卷六十二。 組成:仙靈脾不拘多少。 主治:牙疼。

固牙散, 出處:《經驗各種秘方輯要》。 組成:骨碎補1兩,生大黃1兩,熟大黃1兩,生石膏1兩,厚杜仲1兩,生明礬5錢,熟枯礬5錢,全當歸5錢,食鹽1兩,青鹽1兩。 主治:固齒。主治:風火蟲牙諸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