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筆鼠粘湯

廣筆鼠粘湯

GUANG BI SHU ZHA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21

熱/寒比例

(0.2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9%
胃經 19%
心經 17%
肝經 9%
小腸經 7%
腎經 7%
心包經 3%
脾經 3%
膽經 3%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小腸經
腎經
心包經
脾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廣筆鼠粘湯」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其潤肺止咳、化痰散結的功效。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之效。其清熱化痰作用,可針對熱邪壅肺、痰熱內盛引起的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而潤肺止咳之效,則能滋養肺陰,緩解肺燥咳嗽。

因此,在「廣筆鼠粘湯」中加入川貝母,能夠有效緩解肺熱咳嗽、痰多難咳等症狀,使藥效更全面,更能達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廣筆鼠粘湯中包含牛蒡子,主要由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牛蒡子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散風熱、消腫止痛,對於因熱毒所致的口瘡、咽喉腫痛、乳癰等症狀具有一定療效。廣筆鼠粘湯主要用於治療鼠疫,而鼠疫多為熱毒壅盛所致,牛蒡子可清熱解毒,緩解病情。
  2. 疏散風熱: 牛蒡子亦具疏散風熱之功效,可治療風熱感冒、鼻塞流涕、頭痛發熱等症狀。鼠疫患者常伴有發熱、頭痛、全身痠痛等風熱表現,牛蒡子可疏散風熱,緩解患者不適。

廣筆鼠粘湯方劑中加入玄參,主要是考慮其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的功效。

玄參味苦性寒,入心、肺、腎經。其清熱解毒之力,可針對鼠粘所致之熱毒,消腫止痛。此外,玄參還能涼血散瘀,有助於清除因鼠粘毒素引起的瘀血,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廣筆鼠粘湯加入玄參,不僅能有效治療鼠粘所致的熱毒,也能緩解其引起的疼痛和腫脹,有助於患者早日康復。

廣筆鼠粘湯中加入射干,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射干性寒,味苦,入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廣筆鼠粘湯所治的癰疽瘡瘍、喉痺腫痛等症,射干能有效清熱解毒,消散腫塊,緩解疼痛。

二、利咽開音,散結消痰:射干還具有利咽開音、散結消痰的功效,對於因熱毒壅滯而導致的聲音嘶啞、咽喉腫痛等症,射干能有效清熱利咽,化痰散結,改善發音。

綜上所述,射干在廣筆鼠粘湯中能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利咽開音、散結消痰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共同治療相關疾病。

廣筆鼠粘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一、調和藥性: 廣筆鼠粘湯中多為辛溫燥烈之品,如廣筆鼠、蛇蛻等,易傷津耗氣。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胃經,具有緩和藥性、調和脾胃之功,可防止藥性過烈,避免損傷正氣。

二、增強藥效: 甘草能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如與廣筆鼠同用,可加強其祛風除濕、消腫止痛之效;與蛇蛻同用,可加強其祛風解毒、活血止痛之效。甘草的補氣作用,也能提高藥物的吸收利用率,使藥效更加顯著。

廣筆鼠粘湯中加入天花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天花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廣筆鼠粘湯多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導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天花粉可以清熱解毒,緩解炎症,達到治療目的。

2. 宣肺利咽: 天花粉具有宣肺利咽之效,可以幫助打開氣道,解除咽喉部位的炎症,促進痰液排出,有利於緩解患者的咽喉疼痛、聲音嘶啞等症狀。

廣筆鼠粘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廣筆鼠粘湯多用於治療熱毒熾盛、血熱妄行引起的症狀,如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牙齦出血等。生地黃能清熱涼血,降低體內熱毒,緩解症狀。

2. 養陰潤燥: 生地黃還具有養陰潤燥的功效,能滋潤乾燥的內臟,改善血液循環,緩解因血熱引起的皮膚乾燥、口乾舌燥等症狀。廣筆鼠粘湯中的其他藥材,如生地黃、玄參等,也具有養陰潤燥的作用,共同起到緩解熱毒、滋潤身體的作用。

廣筆鼠粘湯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息風止痙:白僵蠶性寒,入肝經,具有熄風止痙、解毒散結之效。對於因風邪入絡、肝風內動導致的抽搐、痙攣、口眼歪斜等症狀,白僵蠶能有效抑制痙攣,緩解症狀。

2. 疏風通絡:白僵蠶亦具疏風通絡之功,可通達經絡,緩解因風寒阻滯經絡導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

因此,廣筆鼠粘湯中加入白僵蠶,旨在通過其息風止痙、疏風通絡的作用,治療因風邪入絡、肝風內動引發的相關病症。

「廣筆鼠粘湯」方劑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連翹性寒,味苦,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之功效。鼠粘之症多由外邪入侵,熱毒壅滯所致,連翹可清解體內熱毒,消散結塊,緩解症狀。
  2. 疏散風熱: 鼠粘症常伴有風熱表證,如發熱、惡寒、咽痛等。連翹兼具疏散風熱之效,能散風解表,清熱除煩,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廣筆鼠粘湯中加入淡竹葉,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暑,利尿除濕: 淡竹葉性寒,味甘,入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暑、利尿除濕之效。廣筆鼠粘湯多用於治療暑濕蘊蒸、發熱口渴、小便短赤、舌苔黃膩等症狀,淡竹葉的加入有助於清熱解暑,利尿排毒,緩解濕熱困擾。
  2. 和中降逆,開胃消食: 淡竹葉還具有一定的和中降逆、開胃消食的作用。廣筆鼠粘湯中常含有肉類食材,加入淡竹葉可以促進消化,避免肉食過於滋膩,保持脾胃舒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廣筆鼠粘湯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要針對「喉癬」及相關喉科熱證,其病機以肺胃火熱上炎、陰液耗傷為主,具體表現如下:

  1. 咽喉局部病變

    • 初起咽嗌乾燥、痛癢,漸生苔癬(黏膜增生或糜爛),色暗紅或如「哥窯紋」(瓷器裂紋狀),甚則潰爛成孔,狀如「蟻蛀」(慢性潰瘍)。
    • 時吐臭涎,飲食受阻,反映熱毒壅結、腐肉敗血之象。
  2. 病機特點

    • 胃火上炎灼肺:熱邪自胃經上行,灼傷咽喉,兼及肺陰,故見乾燥、燥裂疼痛。
    • 陰分虧損:長期內熱耗傷陰液,黏膜失潤,色暗不鮮,甚至呈現「秋海棠葉背」之乾枯萎縮狀。
  3. 鑑別診斷

    • 與單純風熱喉痺(如急性咽炎)不同,此證屬慢性,兼陰傷熱毒,故需清熱與滋陰並用。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方劑結構分析

  1. 清熱解毒

    • 射乾:苦寒降火,專治咽喉腫痛,清熱散結。
    • 連翹:清心胃之熱,解毒散結,為「瘡家聖藥」。
    • 白僵蠶:祛風化痰,散結消腫,針對喉癬之癢痛。
    • 竹葉:清心除煩,導熱下行。
  2. 滋陰潤燥

    • 生地黃、玄參:滋腎陰、涼血熱,玄參更善治「無根之火」,針對陰虛火旺之喉癬。
    • 栝樓根(天花粉):生津潤燥,清肺胃積熱。
  3. 化痰散結

    • 貝母:清熱化痰,開郁散結,尤宜於喉癬之痰熱互結。
    • 鼠粘子(牛蒡子):宣肺利咽,解毒散風,酒炒增其上行之性。
  4. 調和緩急

    • 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緩和咽喉急迫感。

配伍邏輯

  • 標本兼治
    以射乾、連翹、僵蠶清熱解毒治其標,生地、玄參、天花粉滋陰潤燥顧其本。貝母、牛蒡子針對痰熱交阻之病勢,共奏「清火不傷陰,滋陰不助濕」之效。
  • 局部與整體並重
    既清胃肺實熱,又養陰津,符合「喉癬」慢性燥熱之病理特點。

治療原理

此方透過「清熱滋陰、化痰散結」,阻斷胃火灼肺、陰虛燥熱之惡性循環。喉癬之「蟻蛀」潰瘍,實為熱毒腐蝕黏膜,方中射乾、連翹直接消炎,生地、玄參修復黏膜,貝母、僵蠶改善局部增生,終使咽喉得潤、熱毒得消。

傳統服藥法


貝母(去心)3錢,鼠粘子(酒炒,研)2錢,玄參2錢5分,射乾2錢(不辣者是),甘草2錢5分,栝樓根2錢,懷生地3錢,白僵蠶1錢(略炒,研),連翹2錢,竹葉20片。水2鐘,煎8分,飢時服。
患者清心寡慾,戒厚味發物。
(《喉科種福》卷五)。《金鑒》本方用法:服湯同時,未潰吹礬精散,已潰吹清涼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的功效,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喉癬內熱、咽嗌暗紅、痛癢而燥,次生苔癬,甚則有小孔如蟻蛀,時吐臭涎,妨礙飲食等症。但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苔癬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多痰身體發低熱

相同名稱方劑


廣筆鼠粘湯, 出處:《廣筆記》卷三。 組成:貝母(去心)3錢,鼠粘子(酒炒,研)2錢,玄參2錢5分,射乾2錢(不辣者是),甘草2錢5分,栝樓根2錢,懷生地3錢,白僵蠶1錢(略炒,研),連翹2錢,竹葉20片。 主治:喉癬內熱,咽嗌暗紅,痛癢而燥,次生苔癬,甚則有小孔如蟻蛀,時吐臭涎,妨礙飲食。喉癬內熱。咽嗌乾燥,初覺時癢,次生苔癬,色暗木紅,燥裂疼痛,時吐臭涎,妨礙飲食。胃火上炎灼肺,喉間生紅絲如哥窯紋,又如秋海棠葉背,乾燥而癢,久則爛開;有小孔如蟻蛀,名天白蟻。喉內紅色,暗而不鮮,於暗紅色中,現出白色,疼痛而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