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宗湯

朝宗湯

CHAO ZO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一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2.33)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0%
肺經 20%
心經 16%
肝經 12%
脾經 12%
胃經 12%
大腸經 3%
心包經 3%
腎經
肺經
心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朝宗湯中包含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本:人參性溫味甘,具有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等功效。朝宗湯主要用於治療腎虛陽痿、遺精早泄等男性生殖系統疾病,人參可補腎氣,固精氣,增強體質,從根本上改善疾病。
  2. 扶正祛邪:朝宗湯中其他藥物,如肉桂、鹿茸等,往往偏於溫熱,具有較強的驅寒作用。人參作為補氣藥,可起到扶正的作用,平衡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損傷津液,確保治療效果。

朝宗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原因有二:

  1. 滋陰潤肺: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朝宗湯多用於肺腎陰虛,虛火上炎所致的咳嗽、咯血、口渴等症狀,而麥門冬可以滋陰潤肺,清熱降火,幫助緩解這些症狀。
  2. 配合藥性:朝宗湯中常用生地黃、玄參等滋陰藥,麥門冬的加入可以增強滋陰之力,並能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此外,麥門冬還可以輔助其他藥材,例如沙參,共同發揮滋陰養胃的功效。

朝宗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益腎陰:熟地黃性溫,味甘苦,入腎經,具有滋陰補血、填精益髓的功效。朝宗湯主要針對腎陽不足、精血虧虛引起的陽痿早洩、腰膝酸軟等症狀,熟地黃能滋補腎陰,提高腎陽的活動力,從根本上改善腎虛的狀態。

2. 溫補脾胃:熟地黃性溫,能溫補脾胃,改善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狀。脾胃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脾胃健運,才能更好地吸收營養,為腎臟提供充足的精氣,進一步促進腎虛的恢復。

朝宗湯中包含山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腎固精:山茱萸味酸、性溫,入肝腎經,具有溫腎助陽、固精止遺的功效。朝宗湯主要用於治療腎虛精虧、遺精滑精等症,而山茱萸可以溫補腎陽,固攝精氣,從根本上改善症狀。
  2. 滋陰斂汗:山茱萸同時具備滋陰斂汗的功效。腎虛可導致陰虛,出現盜汗、自汗等症狀。山茱萸能滋補腎陰,斂固津液,有助於改善汗出不止的現象,提高治療效果。

朝宗湯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固精:山藥味甘性平,入脾、肺、腎三經,具有補腎固精的功效。朝宗湯以溫補腎陽為主,而山藥能滋陰補腎,與藥方中其他溫陽藥物相輔相成,達到陰陽調和的效果,從而更好地治療腎虛所致的遺精、滑精等症狀。
  2. 健脾益氣:山藥亦能健脾益氣,有助於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增強腎臟的機能,從而更好地恢復腎精,達到治療腎虛的目的。

朝宗湯中加入補骨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腎助陽,固攝精氣: 補骨脂性溫,味辛,入腎經,具有溫腎助陽,固攝精氣之功效。對於腎陽虛所致的遺尿、尿頻、陽痿、早泄等症狀,能起到溫補腎陽,固攝精氣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使腎氣充盈,固攝精氣,達到治療目的。
  2. 溫脾暖腎,止瀉止痢: 補骨脂除了溫腎助陽,還有溫脾暖腎,止瀉止痢的功效。對於脾腎陽虛導致的腹瀉、痢疾等症狀,補骨脂能溫脾暖腎,促進脾胃消化功能,並配合其他藥物,止瀉止痢,緩解症狀。

朝宗湯中加入胡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腎固精:胡桃仁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填精、固精縮尿之效。朝宗湯主治腎虛精關不固、遺精滑泄等症,胡桃仁的加入能加強補腎固精之效,有助於收斂腎氣,減少精液流失。
  2. 潤腸通便:胡桃仁性潤滑,可潤腸通便,緩解因腎虛引起的腸燥便祕。朝宗湯中常加入其他滋陰潤燥的藥物,胡桃仁的加入可協同藥力,更有效地改善因腎虛所致的便祕問題。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朝宗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冬月傷寒,6-7日後病邪傳至少陰經」所致之腎氣大虛證。少陰腎氣衰竭,無法斂藏於氣海(下焦),故見「息高」(呼吸淺促、呼多吸少)、氣息細弱緩慢——此屬《傷寒論》少陰病「腎不納氣」之危候。冬月寒邪直中少陰,或他經傳變耗傷腎陽,致腎失封藏,元氣浮越。朝宗湯旨在溫補腎氣、固攝浮陽,使氣歸根於下焦。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氣血雙補,奠定根基

    • 歸身、芎藭、乾地黃、芍藥(四物湯架構)
      此四味為養血基礎,當歸補血和血,川芎行血中氣滯,熟地滋陰填精,白芍斂陰和營。血為氣之母,補血以助氣之化生,尤其針對少陰病陰血耗損之底層虛象。
    • 人參、黃耆
      大補元氣,固表攝氣。人參峻補五臟之氣,黃耆升提中氣,二者協力使外浮之氣下歸氣海,解決「息高」之標。
  2. 溫陽納氣,引火歸原

    • 肉桂
      為少陰腎經引經藥,溫補命門之火,助腎陽蒸騰氣化,使浮越之氣得以下納。其辛熱之性可散少陰寒邪,與人參、黃耆相配,形成「補氣—溫陽—固攝」之聯動。
  3. 調和藥性,緩急固中

    • 炙甘草
      甘緩和中,調和諸藥,並助人参、黃耆補益中焦,間接輔助下焦氣化。

配伍特點與治療機轉

  • 標本兼治:以四物湯補血養陰為本,人參、黃耆補氣為標,肉桂溫陽為樞紐,共奏「填精—補氣—溫腎」之效,使腎氣得充,自能攝納。
  • 氣血互化:補血藥與補氣藥並用,暗合「陽生陰長」之理,促進腎精與元氣之互生。
  • 少陰專治:全方側重下焦,尤其肉桂直入少陰,引導氣血下行歸元,針對「腎氣渙散」之病機核心。

此方體現「精氣互化」「陰陽相濟」的傳統思維,通過氣血陰陽並補,修復少陰腎之封藏功能,適用於虛寒性氣脫危證,非單純外感表證所能比擬。

傳統服藥法


歸身1兩,芎藭5錢,乾地黃5錢,芍藥3錢,人參2錢,黃耆2錢,肉桂2錢,炙甘草2錢。
水煎,分2次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腎陽虛衰、精關不固所致的遺精、尿頻、腰膝酸軟、四肢無力等症狀。陰虛火旺、口乾咽燥、大便乾結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朝宗湯, 出處:《産孕集》卷下。 組成:歸身1兩,川芎5錢,乾地黃5錢,芍藥3錢,人參2錢,黃耆2錢,肉桂2錢,炙甘草2錢。 主治:血崩,血暴下如註,急若山崩,唇青肉冷,汗出目瞑。此陽氣大虛,不得收攝,直下無制,潰決不止。

朝宗湯, 出處:《辨證錄》卷一。 組成:人參3兩,麥冬2兩,熟地3兩,山茱萸1兩,山藥1兩,破故紙1錢,胡桃1個。 主治:補氣填精。主治:冬月傷寒,6-7日經傳少陰,少陰腎宮大虛,腎氣不能下藏於氣海之中,奔而欲散,息高,氣息緩慢而細少。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