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石膏湯

CHAI HU SHI GAO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9%
肺經 13%
脾經 13%
心經 13%
肝經 13%
三焦經 6%
膀胱經 6%
心包經 6%
膽經 6%
胃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肝經
三焦經
膀胱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柴胡石膏湯 」,主要成分為:柴胡、石膏、赤茯苓、白朮、玉竹、羚羊角、梔子、桑白皮等,組成皆為中藥材。

柴胡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桑白皮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等功效。

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梔子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

玉竹具有清熱潤燥、益氣補陰、養陰潤燥、生津止渴、清熱除煩等功效。

羚羊角具有清熱、鎮驚、安神和清肝益腎等功效。

此方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傷寒超過10天,潮熱依舊沒有退的症狀。

柴胡石膏湯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益氣補陰、補氣利水等功效,可緩解患者因傷寒引起的潮熱、口乾舌燥、疲倦無力、水腫等症狀。

中藥方劑「 柴胡石膏湯 」,結合各種中藥材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傷寒超過10天,潮熱依舊沒有退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柴胡(去苗)1兩,石膏(碎)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白朮1兩,萎蕤1兩,羚羊角(鎊)1兩,梔子仁1分,桑根白皮(銼)3分。
上為粗末。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7分,去滓溫服。

方劑組成解釋


柴胡、石膏、赤茯苓、白朮、玉竹、羚羊角、梔子、桑白皮均具有疏散風熱、清熱解毒的功效。其中,柴胡、石膏是本方的主要藥物,具有疏散風熱、清熱解毒的功效。赤茯苓、白朮、玉竹、羚羊角、梔子、桑白皮均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清熱解毒作用,因此,在使用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損傷脾胃。
  2. 本方不宜與寒涼性藥物同用,以免加重體虛。
  3. 本方不宜與溫熱性藥物同用,以免加重病情。

相關疾病


氣喘陰道炎白帶原發性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陰囊搔癢口乾口渴四肢感到疼痛怕冷身體發低熱手指緊繃難以伸直四肢筋肉筋攣僵硬

相同名稱方劑


柴胡石膏湯, 出處:《醫方集解》。 組成:白虎湯加柴胡、黃芩、半夏。 主治:暑嗽喘渴。

柴胡石膏湯, 出處:《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五。 組成:柴胡、石膏、黃芩、荊芥、前胡、茯苓、升麻、桑皮、甘草。 主治:婦人濕熱陰痛、陰癢。

柴胡石膏湯, 出處:《袖珍》卷四引《聖惠》。 組成:柴胡4兩,甘草2兩,石膏8兩。 主治:妊婦傷暑,頭痛惡寒,身熱躁悶,四肢疼痛,項背拘急,口乾燥。少陽陽明,外感挾火,頭痛口乾,身熱惡寒拘急。

柴胡石膏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三。 組成:柴胡(去苗)1兩,石膏(碎)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白朮1兩,萎蕤1兩,羚羊角(鎊)1兩,梔子仁1分,桑根白皮(銼)3分。 主治:傷寒10日以上,潮熱不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