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雲出毒膏

黃雲出毒膏

HUANG YUN CHU DU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濟眾新編》卷五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偏熱 (1.3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8%
肝經 18%
心經 14%
腎經 11%
肺經 11%
大腸經 11%
胃經 7%
小腸經 3%
膽經 3%
脾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小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黃雲出毒膏中含有蟾酥,主要原因在於其具有以下兩點作用:

  1. 解毒消腫: 蟾酥性寒,具有解毒消腫、止痛止癢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毒蛇咬傷、蜂螫傷、疔瘡腫毒等症。
  2. 散瘀止痛: 蟾酥還具有活血化瘀、散瘀止痛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

因此,黃雲出毒膏中加入蟾酥,可以有效地發揮其解毒消腫、散瘀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黃雲出毒膏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外用以治療各種皮膚疾患。其組成中包含砒霜(As2O3),這是一種有爭議的成分,因為砒霜本身具有毒性。然而,在中醫理論中,砒霜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其通過改善血液循環,加速局部的新陳代謝,促進毒素的排出,從而對某些皮膚病,如膿包性皮膚炎、癤瘡等具有治療效果。

在使用砒霜時,需要特別謹慎,因為其劑量和使用方法必須受到嚴格控制,以避免對身體造成傷害。因此,傳統中醫師會依患者的具體情況以及體質做出調整,確保其安全性。總之,雖然砒霜的使用在現代醫學中受到限制,但在某些傳統療法中仍然被認為是有效的成分。

黃雲出毒膏中加入冰片,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冰片性寒,味辛,入心、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此膏方主要用於治療瘡瘍腫毒,冰片的加入可有效控制炎症,減輕疼痛,促進瘡瘍的消散。
  2. 開竅止痛: 冰片具有開竅止痛的作用,可以疏通經絡,消除疼痛。黃雲出毒膏治療瘡瘍腫毒時,患者常伴有疼痛,冰片可有效緩解疼痛,使患者更容易忍受治療。

總之,冰片在黃雲出毒膏中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開竅止痛的作用,是該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物。

黃雲出毒膏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皮膚疾病及一些外科病症。其成分中包含鉛丹,這是一種含鉛化合物,古代中醫在一些方劑中使用鉛丹的原因主要涉及其獨特的藥效。鉛丹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具有收斂、消炎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驅除體內的毒素,促進皮膚癒合。

然而,鉛是一種重金屬,其毒性不容小覷。現代醫學已經證實鉛的累積對人體的危害,包括神經系統、腎臟及免疫系統的損害。因此,在現在的中醫用藥中,使用鉛丹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備受質疑,許多地方已對其使用進行限制,甚至禁止。

總的來說,雖然鉛丹在歷史上被認為有其醫療功效,但其潛在的健康風險提醒我們在使用傳統方劑時,需謹慎考量藥材的安全性與現代科學的評估結果。

黃雲出毒膏中加入輕粉,是基於其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輕粉為硃砂經升華製成的藥材,性寒涼,味甘辛,具有較強的解毒殺蟲作用,可用於治療濕疹、疥瘡等皮膚病。

黃雲出毒膏主要用於治療溼疹、膿皰瘡、皮膚瘙癢等症,其中濕熱毒邪為病機核心。輕粉加入方劑中,可清熱解毒、燥濕止癢,並殺滅致病菌,達到涼血消腫、止癢止痛的效果。

黃雲出毒膏中包含巴豆,是因其具有強烈的瀉下作用,能將體內毒素迅速排出。

巴豆味辛、性熱,入脾、胃、大腸經,其性峻猛,能瀉熱通便,消腫止痛,對於積滯難消、毒邪內蘊、癰腫疔瘡等症,有較好的療效。

然而,巴豆毒性較大,需謹慎使用,不可隨意服用,以免造成腹痛、腹瀉、脫水等不良反應。黃雲出毒膏中通常會搭配其他藥材,以減緩巴豆的毒性,並提升其療效。

黃雲出毒膏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乳香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瘡瘍腫毒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

此外,乳香還有消腫解毒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炎症消退。在黃雲出毒膏中,乳香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可以更有效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幫助患處快速恢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黃雲出毒膏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惡瘡」,泛指頑固難癒、腐爛潰膿、毒性深重之皮膚瘡瘍,或伴有腫痛、潰爛流臭穢分泌物者。古代醫家將此類瘡瘍歸因於「毒邪壅滯」,需以峻烈之藥拔毒、化腐、生肌。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方劑組成與配伍核心

  • 蟾酥:辛溫有毒,擅攻毒散腫、止痛開竅,為外科瘡毒要藥,能拔除深層膿毒。
  • 砒霜:大熱大毒,腐蝕攻毒之力峻猛,古用以蝕死肌、去腐肉,針對惡瘡膿腐不脫。
  • 龍腦(冰片):辛香走竄,清熱止痛、透膿外出,助他藥穿透皮膚、散結消腫。
  • 黃丹(鉛丹):辛微寒,能拔毒生肌、收斂瘡口,與油脂調合用於瘡瘍久潰。
  • 輕粉:辛寒有毒,殺蟲攻毒、去腐生新,對頑瘡濕癢有效。
  • 巴豆:辛熱大毒,破積逐膿、瀉下冷毒,外用可腐蝕惡肉、透毒外出。
  • 乳香(加倍用量):辛溫活血定痛、生肌斂瘡,既能佐制他藥毒性,又可緩和刺激、促進瘡口癒合。

2. 組方邏輯推導

  • 攻毒為先:以蟾酥、砒霜、輕粉為核心,集中藥性峻烈之品,直攻毒邪。
  • 腐蝕透膿:巴豆、砒霜協力蝕除壞死組織,龍腦、黃丹助膿毒外透,避免內陷。
  • 生肌佐製:乳香倍用,一則減緩他藥毒性對正常組織的損傷,二則促進後期瘡面修復。
  • 載藥透達:真油(如麻油)調配,既可緩釋藥性,亦能滋潤瘡面、深入病所。

3. 治療原理

此方以「以毒攻毒」為原則,通過腐蝕、透膿、拔毒三法:

  1. 蝕腐:砒霜、巴豆溶解壞死組織,清除瘡面穢濁。
  2. 拔毒:蟾酥、輕粉引毒外出,防止邪毒內攻。
  3. 生新:乳香、黃丹在峻藥之後收斂瘡口,完成「破而後立」的過程。

三、適用特徵推論

此方適用於「毒盛而正未虛」之惡瘡,具體表現可能包括:

  • 瘡色紫黑或晦黯,膿血黏稠腥臭。
  • 瘡周腫硬疼痛,久不潰破或潰後難癒。
  • 舌質暗、苔厚膩,脈象沉實或弦緊。

四、配伍特點與侷限

  • 優勢:針對頑固性瘡毒,速效拔毒之力顯著。
  • 侷限:全方毒性劇烈,須精準外用於患處,避免傷及健康肌膚或黏膜。

(分析完結)

傳統服藥法


蟾酥、砒霜、龍腦、黃丹、輕粉、巴豆各等分,乳香倍入。
上為末。
真油調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慎重。

相同名稱方劑


黃雲出毒膏, 出處:《濟眾新編》卷五。 組成:蟾酥、砒霜、龍腦、黃丹、輕粉、巴豆各等分,乳香倍入。 主治:惡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