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散

鳳凰散

FENG HUA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

寒性指數

31

熱/寒比例

極寒 (0.1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脾經 17%
心經 11%
肺經 11%
腎經 10%
大腸經 10%
膽經 6%
膀胱經 6%
小腸經 4%
肝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大腸經
膽經
膀胱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鳳凰散中添加冰片,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 清熱解毒: 冰片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抑制細菌生長,加速傷口癒合。對於由熱毒引起的瘡瘍腫毒,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二、 開竅醒神: 冰片可通竅開竅,醒神止痛,對外感風寒、鼻塞、頭疼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在鳳凰散中,冰片可以配合其他藥物,起到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鳳凰散中包含鉛丹,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 外用止痛消腫: 鉛丹性寒,具有較強的收斂作用,可止痛消腫,用於治療外傷出血、燒傷燙傷等,但因其毒性,使用時需嚴格控制劑量和方法,並非內服藥物。

二、 歷史淵源: 鳳凰散起源於古代,當時醫學發展水平有限,對藥物毒性的認識不足,鉛丹等有毒物質被廣泛使用於治療各種疾病。隨著醫學的進步,鉛丹的毒性已被充分認識,現已基本不再使用於臨牀治療。

鳳凰散中含有輕粉,其主要原因如下:

  1. 驅蟲消積:輕粉性寒,能清熱解毒,並具強烈殺蟲功效。對於腸道寄生蟲引起的腹痛、腹脹、食積等症狀,輕粉可有效驅除蟲體,緩解症狀。
  2. 清熱瀉火:輕粉亦能清熱瀉火,對於熱毒壅盛、發熱、口渴、便祕等症狀,輕粉可起到清熱解毒、通便瀉火的作用。

然而,輕粉毒性較強,需謹慎使用,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避免過量或長期使用,以免造成不良反應。

鳳凰散中加入白礬,主要是基於其 收斂止血、燥濕止癢 的功效。

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肺、脾經。其收斂作用可止血,並能燥濕止癢,對於濕疹、瘡瘍等皮膚病具有良好療效。

此外,白礬還具有 解毒 的作用,可消腫止痛,對於一些由毒素引起的疾病,如蛇蟲咬傷等,也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在鳳凰散中加入白礬,可有效地發揮其收斂止血、燥濕止癢和解毒等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鳳凰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記載主治「痘瘡諸毒不收口」,即痘瘡(如天花、水痘等)潰爛後久不癒合,或伴隨化膿、咽喉腫痛等毒性症狀。古代將此方外用「吹喉」,推測其適應症包括:

  1. 痘瘡潰瘍:尤其適用於發於口腔、咽喉部位的痘疹潰瘍,瘡面難以收斂。
  2. 熱毒上攻咽喉:可能伴隨咽喉腫痛、化膿,甚至影響吞嚥呼吸。

二、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1. 鳳蛻(抱雞蛋殼,燒存性)

    • 傳統認知:蛋殼燒炭後(存性)具收斂止血、生肌斂瘡之效,能促進瘡口癒合。
    • 科學推測:鈣質碳化物或可吸附分泌物,形成保護層,利於創面修復。
  2. 兒茶

    • 傳統認知:清熱解毒、收濕斂瘡,外用治潰瘍久不癒。
    • 科學推測:含鞣質可凝固蛋白質,減少滲出,其抗菌成分(如兒茶素)抑制感染。
  3. 膽南星

    • 傳統認知:化痰散結、清熱解毒,針對熱毒蘊結咽喉(如痰熱壅塞)。
    • 科學推測:天南星經膽汁製後刺激性降低,生物鹼可能具局部消炎作用。
  4. 橄欖核(燒存性)

    • 傳統認知:清肺利咽,炭化後加強止血收斂之效。
    • 科學推測:炭化孔隙結構或能吸附毒素,減輕局部腫脹。
  5. 冰片(虛者不加)

    • 傳統認知:辛香走竄,清熱止痛,助藥力透達病所。
    • 科學推測:揮發性成分(如龍腦)可局部麻醉、抗炎,緩解咽喉劇痛。

三、方劑配伍邏輯

  • 核心機理:以「清熱解毒」配合「收斂生肌」為主軸,標本兼治。

    1. 攻毒:膽南星、兒茶清解熱毒,化解痰瘀壅滯。
    2. 斂瘡:鳳蛻、橄欖核燒炭後收濕斂瘡,促進黏膜修復。
    3. 增效:冰片引藥上行,兼緩急止痛,適用於實熱證(虛證禁用)。
  • 外用特色
    吹喉法使藥力直達病所,適用於咽喉局部病變。炭類藥物吸附膿液,形成物理性保護,符合古人「煅存性」增強收斂的經驗。

四、潛在應用延伸
按此方思路,或可推廣用於其他 黏膜潰瘍性疾病(如口腔潰瘍、扁桃體化膿),唯需辨證屬「熱毒未清,瘡口不斂」者。

傳統服藥法


鳳蛻(即抱雞蛋殼。燒存性)、兒茶、膽南星、橄欖核(燒存性)各等分。
虛者不加冰片。
上為細末,每2錢加冰片3分。
吹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寒涼,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痤瘡扁桃腺炎麻疹軟性下疳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急性會厭炎

相同名稱方劑


鳳凰散, 出處:《良朋匯集》卷四。 組成:公雞糞(焙乾)2兩。 主治:婦人産後大熱發燒。

鳳凰散, 出處:《古今醫鑑》卷十五。 組成:抱過雞卵殼、黃連、輕粉各等分。 主治:下疳,陰頭生瘡腫痛。

鳳凰散, 出處:《痘疹仁端錄》卷十五。 組成:暈死鵝(煅)、鳳凰衣、冰片、黃丹、輕粉、枯礬。 主治:痘瘡諸毒不收口。

鳳凰散, 出處:《喉科指掌》卷一。 組成:鳳蛻(即抱雞蛋殼。燒存性)、兒茶、膽南星、橄欖核(燒存性)各等分。 主治:喉痛、喉癬、口疳。

鳳凰散, 出處:《瘍醫大全》卷二十四。 組成:抱雞蛋殼(連衣殼焙)。 主治:消腫定痛,拔毒生肌。主治:男女下疳腫爛,疼痛難堪,並治一切皮破腫爛諸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