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管金丹

除管金丹

CHU GUAN JIN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瘍科遺編》卷下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5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心經 23%
肝經 18%
肺經 11%
腎經 7%
胃經 7%
大腸經 7%
脾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除管金丹是一種中藥方劑,其組成內含砒霜,這在傳統中醫中並不尋常。砒霜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砷,傳統上被視為一種毒物,但在中醫中卻被運用於治療某些疾病。中醫認為,砒霜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某些痢疾、腫瘤等病症有著獨特的療效。其在方劑中的使用,主要是基於中醫的「藥性」和「相對安全劑量」。中醫強調「辯證施治」,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合理應用砒霜可以達到療效。在使用這一成分時,醫師必須謹慎考量,確保劑量不會對患者造成傷害,並密切監測患者的反應。此外,傳承下來的方劑有其歷史背景,這反映了古代醫學對於毒與藥的理解,醫者在運用這些方劑時,既要尊重古法,又需結合現代醫學知識,以確保患者的安全與健康。

除管金丹是一種著名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蟾酥,這一成分的添加有其獨特的療效與意義。蟾酥,提取自蟾蜍的腺體,具有解毒消腫、利咽止痛的功效,尤其在治療氣管阻塞、咳嗽痰多等呼吸系統疾病方面表現尤為突出。由於蟾酥其效用廣泛,能夠促進心腦血液循環,強化免疫系統,對改善氣滯、痰阻所引起的不適癥狀有著顯著的療效。

在除管金丹的配方中,蟾酥除了起到主動療效的作用外,還能與其他藥材相互協同,增強整體療效。例如,它可以改善其他成分的吸收,從而增強整個方劑的療效,對於病症的治療具有針對性和全面性。因此,蟾酥作為中藥方劑中的一員,是整體配方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展現出其在中醫理論與實踐中的重要價值。

「除管金丹」方劑中加入乳香,主要是利用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乳香性溫,味苦辛,入心、肝經。其具備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改善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並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炎症反應。同時,乳香還具有消腫止痛的作用,可緩解腫脹疼痛,促進組織修復。

因此,在「除管金丹」中加入乳香,有助於改善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消腫止痛,促進疾病的康復。

「除管金丹」方劑中包含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沒藥性溫,味苦辛,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其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並有效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2. 溫陽散寒,溫經通絡: 沒藥亦具溫陽散寒的作用,有助於溫通經絡,改善因寒邪阻滯導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

因此,沒藥在「除管金丹」方劑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助於改善因瘀血阻滯、寒邪侵襲導致的各種病症。

除管金丹中加入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冰片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除管金丹主要用於治療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冰片可有效清熱解毒,緩解咽喉部的炎症反應,起到消腫止痛的作用。
  2. 開竅醒神: 冰片具有開竅醒神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供氧,進一步減輕咽喉部的充血和腫脹,緩解聲音嘶啞的症狀。

總之,除管金丹中加入冰片,是為了充分利用其清熱解毒、開竅醒神的功效,達到治療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除管金丹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主要用於治療**「一切久遠痔漏虛管」**,即長期不癒的痔瘡、瘻管等病灶,其特點在於能促使壞死組織脫落(「退管」)並促進新生組織生長(「新肉自生」)。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主要藥物組成

  1. 含水石(寒水石):性寒,能清熱瀉火,外用可斂瘡解毒,減輕局部炎症。
  2. 白砒(砷霜):具腐蝕作用,能蝕瘡去腐,促使壞死組織脫落,為中醫傳統「提毒去腐」要藥。
  3. 蟾酥:具有強力解毒消腫、麻醉止痛作用,可緩解瘡瘍疼痛並抑制感染。
  4. 小紅鼠(炙):可能為鼠類乾燥後入藥,傳統認為有生肌斂瘡之效。
  5. 乳香、沒藥:活血止痛、生肌斂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助新肉生長。
  6. 冰片:辛涼走竄,能透皮吸收,助藥物滲透並清熱止痛。
  7. 閹雞腳筒骨:可能因其質地疏鬆,煅燒後可吸附藥物成分,並作為載體引藥直達病灶。

製備與使用邏輯

  • 製法:白砒與含水石封入雞骨,泥固後煅燒,使毒性部分緩解,同時增強礦物藥的滲透性。
  • 用法:以藥捻插入瘡孔,使藥物直接作用於病變組織,一日多次更換,確保持續藥效。

方劑作用機制推測

  1. 腐蝕退管:白砒為主,配合含水石、蟾酥等,促使瘻管壞死組織脫落。
  2. 生肌斂瘡:乳香、沒藥等促進局部氣血運行,加速瘡口修復。
  3. 局部消炎:寒水石、冰片清熱解毒,防止繼發感染。

此方體現中醫「腐去新生」的治療原則,通過局部用藥,直接作用於病灶,促使壞死組織脫落並誘導健康組織再生。

傳統服藥法


含水石1錢半(杵),白砒1錢半(杵),蟾酥5分,小紅鼠8分(炙),乳香1錢半(制),沒藥1錢半(制),冰片1分,閹雞腳筒骨2根。
先將雞骨剜空,即以白砒、含水石裝入骨內築緊,外用鹽泥固濟陰乾,瓦上炙焦存性,再同諸藥共研極細末,用桃花綿紙撚成條,蘸薄漿糊粘藥末在紙條上,陰乾,收貯瓷器內。
臨用插入瘡孔內,1日易7次,其管即退,新肉自生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除管金丹有毒,使用時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相同名稱方劑


除管金丹, 出處:《瘍科遺編》卷下。 組成:含水石1錢半(杵),白砒1錢半(杵),蟾酥5分,小紅鼠8分(炙),乳香1錢半(制),沒藥1錢半(制),冰片1分,閹雞腳筒骨2根。 主治:一切久遠痔漏虛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