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陳紫蘇飲

蒼陳紫蘇飲

CANG CHEN ZI SU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偏熱 (1.54)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1%
肺經 21%
脾經 20%
肝經 16%
心經 9%
小腸經 5%
膀胱經 5%
胃經
肺經
脾經
肝經
心經
小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蒼陳紫蘇飲中包含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 蒼朮性溫燥,具有燥濕化痰、健脾開胃之效。此方旨在治療外感風寒、內傷濕濁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氣短等症狀,蒼朮可幫助祛除痰濕,通暢氣道。
  2. 解表散寒: 蒼朮亦具解表散寒之功,可輔助紫蘇、陳皮等藥物驅散外寒,緩解表證。此方中紫蘇解表散寒,陳皮理氣化痰,蒼朮的加入則加強了方劑的解表散寒之力,使藥效更加顯著。

蒼陳紫蘇飲方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和胃止嘔: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和胃止嘔的功效。方中紫蘇辛溫解表,但易傷脾胃,而陳皮可緩解紫蘇的燥烈之性,協調藥性,保護脾胃,避免藥物對胃腸的刺激。
  2. 化痰止咳,散寒解表:陳皮具有化痰止咳之效,與紫蘇辛溫解表相輔相成,增強了方劑的止咳化痰、散寒解表功效。

總之,陳皮的加入,不僅能協調藥性,保護脾胃,更能增強方劑的療效,使之更全面有效地治療外感風寒兼有脾胃不和的症狀。

蒼陳紫蘇飲中加入紫蘇葉,主要源於其解表散寒、宣肺止咳之效。

紫蘇葉性溫,味辛,入肺經,能疏散風寒,解表發汗,溫肺止咳,且能行氣寬中,利膈消食。其辛散之性可助藥物透達肌膚,發散風寒;其溫暖之性可溫肺化痰,止咳平喘。

因此,在蒼陳紫蘇飲中加入紫蘇葉,可增強方劑的解表散寒、宣肺止咳之力,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蒼陳紫蘇飲中包含川楝子,主要原因在於其疏肝理氣,止痛之效。

川楝子性苦寒,入肝、脾經,能行氣止痛、殺蟲,對於肝鬱氣滯所致的胸脇脹痛、脘腹疼痛、疝氣疼痛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

蒼陳紫蘇飲以疏風散寒、理氣解表為主要功效,而川楝子加入其中,則可針對肝氣鬱結所導致的胸脇疼痛,起到協同作用,使療效更佳。

蒼陳紫蘇飲中加入蔥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散寒解表:蔥白性溫,味辛,具有散寒解表、通陽開竅的功效。與方中紫蘇、陳皮等藥物配合,可有效驅散外寒,緩解風寒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狀。
  2. 宣肺利氣:蔥白具有一定的宣肺利氣作用,能幫助打開肺氣,促進痰液排出,緩解肺氣閉塞導致的咳嗽、喘息等症狀。配合蒼耳子、紫蘇等藥物,可增強宣肺解表的效果。

因此,蔥白在蒼陳紫蘇飲中起著重要的輔助作用,能有效增強方劑的散寒解表、宣肺利氣功效。

蒼陳紫蘇飲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蒼陳紫蘇飲以疏風解表、散寒止咳為主要功效,但藥性偏寒涼。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寒涼之弊的功效,可避免藥性過於寒涼,導致脾胃受損。
  2.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的功效,與紫蘇、陳皮等藥物相配,可以增強其疏風解表、止咳化痰的功效,使藥效更顯著。

總而言之,甘草在蒼陳紫蘇飲中扮演着調和藥性、增強藥效的重要角色,使其更安全有效地發揮治療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蒼陳紫蘇飲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小腸氣,腎核作痛」,即中醫所指之疝氣疼痛,症見少腹或陰囊腫痛,牽引睪丸(腎核)。古醫籍中,「小腸氣」多因寒濕凝滯、肝脈鬱結,導致氣機不暢,經脈攣急而發作。方劑以疏肝散寒、燥濕行氣為主,針對寒濕阻絡、肝氣鬱滯之病機。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1. 君藥:紫蘇葉、川楝子

    • 紫蘇葉:辛溫解表,行氣寬中,能散外寒兼疏肝鬱,緩解氣滯引起的疼痛。
    • 川楝子(金鈴子):苦寒入肝經,善疏肝泄熱、行氣止痛,雖性寒卻與方中辛溫藥相配,反佐以防鬱久化熱。
  2. 臣藥:蒼朮、陳皮

    • 蒼朮:辛香苦溫,燥濕健脾,祛除經絡寒濕,助紫蘇葉散寒除痺。
    • 陳皮:理氣健脾,加強行氣解鬱之力,與蒼朮協同調暢中焦氣機,間接疏泄肝鬱。
  3. 佐使藥:蔥白、生薑、甘草

    • 蔥白:通陽散結,助紫蘇葉宣通陽氣,解散寒凝。
    • 生薑:溫中和胃,增強散寒化濕之效,亦制川楝子之寒性。
    • 甘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

邏輯推理與整體作用
此方以「辛開苦降」為核心,配伍特點如下:

  • 散寒除濕:紫蘇葉、蒼朮、生薑、蔥白溫散寒濕,解除經脈拘急。
  • 疏肝行氣:川楝子直入肝經,配合陳皮理氣,解肝鬱而止痛。
  • 標本兼顧:既祛外寒濕邪(標),又調肝脾氣機(本),尤其適合寒濕夾肝鬱之疝痛。

全方側重氣機通暢,使寒濕得化、肝鬱得疏,故能緩解「小腸氣」之氣滯寒凝疼痛。

傳統服藥法


蒼朮2錢,陳皮2錢,紫蘇葉2錢,川楝子2錢,蔥白5根,甘草5分。
水1盞半,加生薑5片,煎8分,空心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蒼陳紫蘇飲, 出處:《醫統》卷六十引《集成》。 組成:蒼朮2錢,陳皮2錢,紫蘇葉2錢,川楝子2錢,蔥白5根,甘草5分。 主治:小腸氣,腎核作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