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朱散

蟬朱散

CHAN ZH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極寒 (0.1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0%
心經 20%
脾經 20%
腎經 20%
肝經 10%
肺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蟬朱散方劑中包含蟬蛻,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退翳明目:蟬蛻性味甘寒,具有清熱解毒、透疹止癢、退翳明目的功效。蟬蛻入肝經、肺經,可治療肝熱目赤、目翳、風疹瘙癢等病症。
  2. 疏風散瘀,通竅止痛:蟬蛻還具有一定的疏風散瘀、通竅止痛作用,可治療風熱頭痛、耳鳴、齒痛、咽喉腫痛等症。

因此,蟬蛻在蟬朱散中能發揮清熱解毒、退翳明目、疏風散瘀、通竅止痛等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治療相關病症。

蟬朱散中包含硃砂,乃因其具有鎮驚安神之效。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功效。其性寒涼,可清熱瀉火,用於熱病神昏、驚癇狂躁等症。同時,硃砂能鎮心安神,消除煩躁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

因此,蟬朱散中加入硃砂,旨在發揮其鎮驚安神之效,治療熱病神昏、驚癇狂躁等病症。

蟬朱散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蟬朱散主治小兒驚風、痰熱內盛等症,茯苓可健脾利濕,助於化解痰熱,改善脾胃功能,為藥物吸收和代謝提供有利條件。
  2. 配合蟬蛻清熱解毒:蟬蛻性寒,入肝、肺經,具有清熱解毒、鎮驚止痙之效。茯苓與蟬蛻相配,可起到協同作用,一方面加強清熱解毒,另一方面有助於緩解蟬蛻寒性,避免藥性過於寒涼,更適合小兒體質。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蟬朱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專治「小兒夜啼」,屬中醫「驚啼」「夜驚」範疇。小兒神氣未定,易受驚擾,夜間陰盛陽弱,心神不寧則啼哭不止。古醫家認為,此症多與心肝風熱、驚悸不安相關,蟬朱散透過鎮驚安神、清心除煩以止啼。

組成與治療原理

  1. 蟬蛻(水洗過)

    • 性寒味甘,歸肺肝經,傳統用於疏散風熱、息風止痙。
    • 針對小兒「肝風內動」或「外感風熱」所致啼哭,能輕清透散,解除煩躁;其息風作用可安定神志,緩解夜驚。
  2. 朱砂

    • 甘微寒,質重沉降,專入心經,為古方鎮驚安神要藥。
    • 直接鎮攝浮越之心神,主治「驚恐怔忡」,尤其小兒心火偏亢、神不守舍之夜啼,藉其重鎮之性使心神得安。
  3. 白茯苓

    • 甘淡平和,健脾寧心,助朱砂安神之效。
    • 小兒脾常不足,易因脾虛生濕擾心,茯苓兼可滲濕健脾,斷痰濕擾神之虞,間接助眠止啼。

配伍邏輯與方義

  • 標本兼治:蟬蛻清透外邪與內風治標;朱砂直鎮心神;茯苓健脾固本,三者共構「祛邪—安神—扶正」層次。
  • 動靜結合:朱砂之靜配蟬蛻之動,一鎮一散,調和陰陽,符合小兒「易虛易實」體質特性。
  • 用藥精簡:三藥均為平和之品,避開大苦大寒,適合小兒臟腑嬌嫩之需。

服用法意義

  • 雞冠血:古籍載其能「安魂定魄」,加強鎮驚之效,且血屬陰,引藥入陰分以應夜間病發。
  • 蜜湯:甘緩和中,既可調味易服,又能潤燥防朱砂、蟬蛻之燥性。

總結
蟬朱散以「清熱息風、重鎮安神」為核心,從中醫「心主神明」「肝風內動」理論出發,針對小兒夜啼之病機,巧妙結合輕清與沉降之藥,使神安風息而啼止,體現古方簡潔而直扣病機的特色。

傳統服藥法


蟬蛻(水洗過)1兩,朱砂1兩,白茯苓1兩。
上為末。
臨臥用雞冠血並蜜湯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小兒夜啼,若夜啼伴有煩躁不安、口渴、尿黃等症狀,可加用黃連、梔子等清熱藥;若夜啼伴有大便乾燥、舌苔厚膩等症狀,可加用大黃、芒硝等通便藥。

相同名稱方劑


蟬朱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六一。 組成:蟬蛻(水洗過)1兩,朱砂1兩,白茯苓1兩。 主治:小兒夜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