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辰砂茯苓丸中包含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茯苓性平味甘,入心、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 辰砂茯苓丸主治心悸、失眠、健忘、心神不寧等症,茯苓能健脾利濕,使水濕運化正常,從而達到寧心安神、改善心悸失眠的作用。
- 辰砂有毒性,茯苓能減輕其毒性,並增強其療效。 辰砂具有鎮驚安神、解毒散結的作用,但其毒性較強,茯苓可以起到緩解辰砂毒性的作用,同時也能增強其安神鎮驚的作用,使藥效更加穩定。
辰砂茯苓丸中加入石菖蒲,主要是基於其開竅醒神、化痰開竅的功效。
石菖蒲性溫,味辛,入心、脾經,具有醒脾開胃、化痰開竅的功效,對於痰迷心竅、神志不清、癲癇抽搐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辰砂茯苓丸主治痰濁矇蔽心竅,心神不安,失眠健忘,神志恍惚等症,而石菖蒲的加入則可以增強開竅醒神的功效,幫助痰濁的化解,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辰砂茯苓丸中加入白附子,主要是基於其鎮驚安神和祛風止痙的功效。
白附子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祛風濕、止痙攣、鎮驚安神等作用。辰砂茯苓丸主治心神不安、驚悸失眠、癲癇抽搐等症,白附子可抑制神經興奮性,鎮靜安神,並可舒筋活絡,止痙止痛,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平肝熄風、安神定志的效果。
辰砂茯苓丸中包含硃砂,主要原因如下:
-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之效。在方劑中,硃砂可與茯苓等藥材相配合,以達到安神定志、治療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
- 清熱解毒: 硃砂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疾病。在方劑中,硃砂可以起到輔助清熱解毒的作用,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辰砂茯苓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七情太過而癲者」,即因情志過度(如憂思、驚恐、憤怒等)導致精神失常的癲證。古代醫家認為,癲證多因痰濁蒙蔽心神,或氣血逆亂擾及神明。本方以化痰開竅、鎮心安神為核心,適用於痰迷心竅、神志昏聵之證,表現為言語錯亂、情緒不穩、舉止異常等。
組成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
茯苓(五錢)
- 功效:利水滲濕、健脾寧心。
- 作用:透過健脾祛濕,從根源減少痰濁生成,間接安定心神。
石菖蒲(竹瀝拌曬三次,五錢)
- 功效:化痰開竅、醒神益智。
- 竹瀝製法:增強其清熱化痰之效,尤適於痰熱擾心之證。
白附子(黑狗膽拌曬三次,五錢)
- 功效:祛風化痰、鎮痙止痛。
- 黑狗膽製法:可能取其苦寒之性(傳統認為狗膽清熱解毒),用以制約白附子之燥烈,並增強化痰息風之力。
辰砂(五錢,另為衣)
- 功效:重鎮安神、清心定驚。
- 作用:直接鎮攝浮越之心神,為治標之關鍵。
豬心血為丸
- 傳統理論:「以心歸心」,引藥入心經,增強安神效果。
整體方義:
- 化痰開竅:石菖蒲、白附子破除痰濁,開通心竅。
- 鎮心安神:辰砂重鎮,配合茯苓健脾寧心,標本兼顧。
- 製法深意:竹瀝、黑狗膽等特殊炮製,針對痰熱或風痰上擾之病機,強化解鬱化痰之效。
適用病機推測:
此方針對「痰蒙心神」為核心,可能夾雜風、熱之邪。情志過度導致氣滯生痰,痰濁上蒙則神昏癲狂。透過化痰、鎮心雙向調節,恢復神明安定。
傳統服藥法
茯苓5錢,石菖蒲(竹瀝拌曬3次)5錢,白附子(黑狗膽拌曬3次)5錢,辰砂5錢。
上為細末,豬心血為丸,如綠豆大,辰砂為衣。
初服3錢,次服4錢,淡薑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兒、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辰砂茯苓丸, 出處:《證治寶鑑》卷二。 組成:茯苓5錢,石菖蒲(竹瀝拌曬3次)5錢,白附子(黑狗膽拌曬3次)5錢,辰砂5錢。 主治:七情太過而癲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