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靈散

震靈散

ZHEN LING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3

熱/寒比例

(0.33)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5%
脾經 25%
肺經 25%
腎經 25%
心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震靈散方劑中包含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震靈散主治心神不安、驚悸失眠等症,茯苓可以健脾化濕,使脾胃運化正常,改善心神失養,達到寧心安神的目的。
  2. 利水滲濕:茯苓具有利水滲濕之功,可通利水道,去除體內濕氣。震靈散方劑中,茯苓可輔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祛除濕邪,改善心神不寧的症狀。

總之,茯苓在震靈散方劑中,扮演著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角色,有助於整體方劑達到治療目的。

震靈散中包含硃砂,主要原因如下:

  1.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之效。震靈散主治驚癇、心悸、失眠等症,硃砂能有效平息心神,消除驚恐,改善睡眠。
  2. 清熱解毒: 硃砂亦有清熱解毒之功。震靈散中常配伍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如黃連、黃芩等,共同作用,以達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之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震靈散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本方主治「婦人妊娠臟燥,心中虛悸,煩悶氣逆」,乃針對孕婦因陰血養胎、臟腑失濡所致之虛性躁擾。

  1. 臟燥:源於《金匱要略》「婦人臟燥,喜悲傷欲哭」之概念,孕婦陰血聚於衝任以養胎,全身陰液相對不足,心肺失潤,易生虛熱躁動。
  2. 心中虛悸:因血不養心,心神浮越,故見心悸不寧,屬虛證範疇。
  3. 煩悶氣逆:陰虛生內熱,熱擾胸膈,兼胎氣上衝,導致氣機不降,鬱而化煩。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茯苓(10錢)
    • 健脾安神:茯苓甘淡平,歸心、脾經,能益心脾之氣,助氣血生化之源,緩解因血虛所致之心悸。
    • 利水寧心:通過滲濕利水,導虛熱下行,間接安定浮越之心神,符合《本草綱目》「茯苓主胸脅逆氣,憂恚驚邪恐悸」之論。
  2. 辰砂(5錢,即硃砂)
    • 重鎮安神:其質重性寒,直入心經,善鎮浮越之虛火,《神農本草經》謂其「養精神,安魂魄」,可速解煩躁心悸。
    • 清熱除煩:寒涼之性兼清心經虛熱,與茯苓配伍,一利一鎮,標本兼顧。

方劑配伍特點

  • 一緩一急:茯苓健脾滲濕,調理臟燥之本;辰砂重鎮降火,急斂心神之標。兩者比例為2:1,側重於健脾固本,避免硃砂過量傷正。
  • 動靜結合:茯苓「動」以利濕行氣,辰砂「靜」以安神定志,共奏調和陰陽之效。
  • 適用病機:針對「血虛夾熱,心神不藏」,透過健脾生血、鎮靜安神雙向調節,契合孕婦「多虛多鬱」之生理特點。

延伸思考
此方結構簡潔,然硃砂用量需謹慎(古制5錢約今18.75克,單次服0.7-0.8分約0.26-0.3克),體現古人以微量重鎮藥配伍補益藥之智慧,既速效又顧護胎元,反映「輕可去實」之治則。

傳統服藥法


茯苓10錢,辰砂5錢。
上為極細末。
每服7-8分,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震靈散, 出處:《産科發蒙》卷二。 組成:茯苓10錢,辰砂5錢。 主治:婦人妊娠臟燥,心中虛悸,煩悶氣逆。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