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唇膏

抹唇膏

MO CHUN GAO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極寒 (0.1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5%
脾經 25%
肺經 25%
腎經 25%
心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在中藥方劑「抹唇膏」中加入硃砂,主要是利用硃砂開竅醒腦、安神的功效。硃砂能夠開竅醒腦、安神,對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等症狀有良好的效果。然而,由於硃砂含有重金屬成分,現代醫學並不推薦使用含硃砂的產品,以免造成中毒等嚴重後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抹唇膏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小兒夜啼」,古代醫家認為夜啼多與心神不寧、外邪驚擾或臟腑寒熱失調相關。小兒肝常有餘、脾常不足,心氣未充,易受驚恐或內熱擾動,導致夜間啼哭不止。本方以外用為主,透過藥物調血塗抹唇部,以達鎮靜安神、祛風定驚之效。

組成邏輯及治療原理探討:

  1. 蟬蛻(去足)

    • 性味甘寒,歸肝肺經,古代用於疏散風熱、息風定驚。《本草綱目》載其治「小兒驚啼」,善解外風內擾,輕清上行,可安神止啼。
    • 去足或為減其下行之性,專注上焦(唇部),強化疏風透邪之功。
  2. 燈花

    • 為燈芯燃燼所結,民間習用其鎮靜安神。古人視其為「火之餘」,能引火歸元,清心除煩。燈芯本有降心火之效,燈花或取其輕浮之性,助藥力上行口腔。
  3. 朱砂

    • 重鎮安神要藥,色赤入心,鎮驚定志。少量外用可導心火下行,與蟬蛻、燈花協同,兼清內熱與鎮攝浮陽。

配伍特點與作用機理:

  • 雞冠血調藥:雞冠血性溫,能活血通絡。《本草綱目》言其「治小兒卒驚」,作為引經藥,助藥性從唇部黏膜吸收,且血屬陰,夜啼屬陰時病證,取「同氣相求」之意。
  • 外治選唇:唇為脾之外候,手足陽明經環繞,且小兒口服藥難,塗抹唇部既避內服風險,又通過經絡與黏膜吸收速效安神。
  • 標本兼顧:蟬蛻、燈花祛風清熱治標,朱砂安神治本,配合「朱砂膏」內服(推測含茯神、黃連等),進一步安定心神。

中醫邏輯推論:
此方設計反映「上病治上」與「從外治內」思維,針對小兒夜啼屬風熱擾心或驚恐不寧者。蟬蛻息風、燈花清火、朱砂鎮驚,三藥輕靈配伍,符合小兒「臟氣清靈,隨撥隨應」之特性。外用塗唇結合內服,體現古代醫家對小兒用藥的安全考量與實用智慧。

傳統服藥法


蟬亮1個(去足),燈花2朵,朱砂少許。
上為末。
如小兒夜啼,遇夜用雞冠血調藥,抹兒子上下兩唇即止。夾朱砂膏與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抹唇膏, 出處:《幼幼新書》卷七引茅先生方。 組成:蟬亮1個(去足),燈花2朵,朱砂少許。 主治:小兒夜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