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蟾蜍丸中包含蟾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蟾蜍具有藥用價值: 中醫認為蟾蜍性寒、味苦,具有解毒、消腫、止痛、利水等功效。其毒性部位主要在蟾酥,而蟾蜍肉則相對安全,可入藥使用。
- 針對特定病症: 蟾蜍丸通常用於治療一些與毒素相關的疾病,例如癰疽、疔瘡、蛇蟲咬傷等。蟾蜍的解毒功效能有效清除毒素,緩解病症。
因此,蟾蜍作為藥材被用於蟾蜍丸的組成,是基於其藥用價值和治療特定病症的需求。
蟾蜍丸方劑中加入大皁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增強解毒消腫功效: 大皁角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效。與蟾蜍的毒性相輔相成,能更有效地清除體內毒素,減輕腫脹,緩解炎症。
- 促進藥效吸收: 大皁角中含有皁苷,具有良好的乳化作用,可以促進其他藥物成分的溶解和吸收,提高藥物的療效。
因此,大皁角的加入能夠增強蟾蜍丸的解毒消腫功效,並提高其藥效吸收,使其在治療某些疾病方面更具優勢。
蟾蜍丸中加入青黛,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用以輔助蟾蜍毒素的解毒功效,並減少其毒性。
青黛性寒,味苦,入心、肺經,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對於熱毒壅盛、血熱妄行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蟾蜍毒性較強,青黛的加入能有效緩解蟾蜍毒素對人體的刺激,降低其毒副作用,使藥效更加安全有效。
蟾蜍丸中加入蘆薈,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涼血止痛:蘆薈性寒,味苦甘,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蟾蜍毒素帶來的熱毒和疼痛,避免毒素入侵人體,起到解毒護體的作用。
- 潤腸通便,促進排毒:蘆薈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出體內的毒素,避免毒素積累引發其他病症。這與蟾蜍毒素的清除和身體恢復息息相關。
因此,蟾蜍丸中加入蘆薈,不僅能解毒護體,還能促進排毒,有效提升整體療效。
蟾蜍丸中加入麝香,主要是利用其開竅醒神、活血通絡的功效,與方劑中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治療目的。
麝香性溫,氣味辛香,能開竅醒神,對於神志昏迷、中風昏厥等症狀有良好療效;同時,麝香亦具備活血通絡的功效,可改善血液循環,對於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也有幫助。
蟾蜍丸多用於治療中風、跌打損傷等疾病,而麝香的開竅醒神和活血通絡功效能有效輔助其他藥材,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蟾蜍丸中加入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蟾蜍本身也具有鎮驚安神的作用,二者合用,能增強鎮心安神的效果,尤其適用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
- 解毒辟邪: 古人認為硃砂具有辟邪解毒的作用,能驅除邪氣,防治瘟疫。蟾蜍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解毒功效,二者合用,可增強解毒辟邪的作用,用於治療一些毒蛇咬傷、瘡瘍腫毒等疾病。
蟾蜍丸中加入莪朮,主要原因有二:
- 消積化瘀: 莪朮性味辛溫,入肝脾經,具有破血行氣、消積化瘀之效。蟾蜍本身毒性較強,配伍莪朮可減輕毒性,並促進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同時增強化瘀消腫之力,有助於治療因血瘀、積滯引起的各種疾病。
- 引導藥性: 莪朮性溫,能引導蟾蜍毒性直達病竈,並使其藥效更為顯著。蟾蜍丸中其他藥物多偏寒涼,加入莪朮可起到調節藥性平衡的作用,避免寒涼藥物過於傷陽。
蟾蜍丸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瀉下通便:檳榔性味辛溫,具有瀉下通便之效,可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泄體內毒素,配合蟾蜍的利水消腫功效,有助於改善水腫等症狀。
- 消積化滯:檳榔亦能消積化滯,對於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等症狀有輔助治療作用,配合蟾蜍的解毒功效,能有效緩解毒素積聚引起的相關病症。
總之,檳榔在蟾蜍丸中發揮著通便消積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蟾蜍丸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小兒諸疳」,即小兒因脾胃虛弱、飲食不調或蟲積等因素導致的疳證,常見症狀包括面黃肌瘦、腹脹泄瀉、毛髮焦枯、精神倦怠,甚則影響發育。古代醫家認為疳證多與「積滯生熱」「蟲積耗氣」相關,故本方以攻積消疳、殺蟲清熱為核心治法。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蟾蜍
- 性味辛涼,有毒,傳統用於殺蟲消積、解毒散結。《醫林纂要》載其能「攻毒瘡,治疳積」,尤其針對蟲積腹脹。
- 推論:主攻蟲積,兼消疳熱。
大皂角(同燒存性)
- 皂角燒炭後減其峻烈之性,保留化痰通竅、殺蟲作用,與蟾蜍協同增強驅蟲效果。
- 推論:輔助蟾蜍殺蟲,並祛痰消積。
青黛、蘆薈
- 青黛鹹寒,清肝瀉火;蘆薈苦寒,瀉下通便、清肝殺蟲。二者合用,針對疳證伴隨的肝熱或熱毒內蘊。
- 推論:清泄疳熱,防止蟲積化火。
麝香
- 辛香走竄,能開竅醒神、活血散結。《本草綱目》言其「通諸竅,開經絡」,於此方中或助藥力透達。
- 推論:行氣活血,助藥效迅捷布散。
朱砂
- 甘微寒,鎮心安神,傳統用於小兒驚疳煩躁。
- 推論:安定神志,緩解疳證之虛煩。
莪朮、檳榔
- 莪朮破血行氣、消積化滯;檳榔殺蟲消積、下氣導滯。二者針對氣滯血瘀或蟲積所致的腹脹。
- 推論:行氣破積,協同殺蟲。
巴豆(蒸製去渣取膽汁)
- 巴豆峻下冷積,但經豬膽汁反復蒸製後毒性大減,保留其攻逐積滯之效;豬膽汁苦寒,清熱潤燥,既能制巴豆之烈,又能輔助清熱。
- 推論:緩下積滯,導熱邪外出。
三、治療原理綜述
此方以 「殺蟲—消積—清熱」 為核心邏輯:
- 攻逐蟲積:蟾蜍、皂角、檳榔直攻寄生蟲與積滯。
- 瀉熱通腑:青黛、蘆薈、膽汁清肝胃之熱,巴豆導滯下行。
- 行氣活血:莪朮、麝香疏通氣血,防積滯瘀阻。
- 兼顧正氣:朱砂安神,麝香開竅,緩解疳證之兼症。
全方側重「祛邪」,針對小兒疳證實證(蟲、積、熱交結)而設,體現「以通為補」之思路。然其組方多峻烈之品,需嚴控劑量與適應證。
傳統服藥法
蟾蜍1兩,大皂角(同燒存性,為末)1兩,青黛(研)1錢,蘆薈1錢,麝香(研)1錢,朱砂1錢,莪朮1錢,檳榔1錢。
上為末,用巴豆7粒,去殼並心膜,以豬膽4個,取汁同巴豆蒸5次,去巴豆,取膽汁為丸,如麻子大。
每服20丸,飲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蟾蜍丸, 出處:《小兒痘疹方論》。 組成:蟾蜍1個(夏月溝渠中取,腹大不跳不鳴,身多(疒品)者)。 主治:一服虛熱退,二服煩渴止,三服瀉痢癒。主治:小兒無辜疳症。
蟾蜍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八○引《傅氏活嬰方》。 組成:蟾蜍1兩,大皂角(同燒存性,爲末)1兩,青黛(研)1錢,蘆薈1錢,麝香(研)1錢,朱砂1錢,莪朮1錢,檳榔1錢。 主治:小兒諸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