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血癥丸中包含血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活血化瘀: 血竭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止血的功效,能有效改善血瘀凝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血癥丸用於治療血瘀所致的各種疾病,例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血竭的活血化瘀作用可幫助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 止痛止血: 血竭還有止痛止血的功效,對於因血瘀引起的疼痛和出血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血癥丸中加入血竭,可以增強藥物的止痛止血效果,幫助患者更快恢復健康。
血癥丸中加入乾漆,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乾漆性味辛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血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可起到改善作用。
- 祛風除濕,通絡止痛: 乾漆還具有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的功效。對於因風濕寒邪侵襲所致的肢體疼痛、麻木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血癥丸中加入乾漆,旨在通過其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等功效,達到治療血瘀、疼痛等症狀的目的。
血癥丸方劑中包含沒藥,主要原因有二:
- 活血化瘀止痛: 沒藥性溫,入肝經,具活血化瘀、止痛生肌之效。血癥丸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而沒藥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故為方中重要藥物。
- 引藥入血: 沒藥性善行散,能引導其他藥物深入血分,發揮藥效。血癥丸中多為活血化瘀藥,而沒藥則能幫助藥物深入瘀血部位,更有效地治療血瘀證。
血癥丸中加入琥珀,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琥珀性味甘平,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血癥多因氣滯血瘀、痰濁阻絡所致,琥珀能通經活絡,散瘀止痛,有助於改善血癥所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 安神定志,助於恢復: 琥珀同時具有安神定志的作用,能穩定心神,緩解血癥所引起的焦慮、失眠等精神症狀,有助於患者的身心恢復。
血癥丸中加入三稜,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 破血消癥:三稜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破血消癥、行氣止痛的功效。血癥多因氣滯血瘀所致,三稜可破瘀血、消癥結,改善血循環,緩解疼痛。
- 活血化瘀:三稜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使瘀血消散,有利於治療血癥所致的疼痛、腫脹、瘀斑等症狀。
血癥丸中包含莪朮,主要原因有二:
- 活血化瘀: 莪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血癥丸主要用於治療血瘀證,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經閉腹痛等。莪朮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 行氣止痛: 莪朮還具有一定的行氣止痛功效,可以疏通經絡,解除氣滯血瘀導致的疼痛。對於血癥丸治療的一些病症,例如胸脅脹痛、脘腹疼痛,莪朮的加入能有效緩解疼痛,提高療效。
血癥丸中加入雞內金,主要原因如下:
- 消積化瘀: 雞內金性味甘平,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開胃的功效。血癥丸多用於血瘀阻滯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等,雞內金可消食化積,改善脾胃運化,從而促進氣血流通,有助於化瘀止痛。
- 助藥力: 雞內金能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效。血癥丸中常含一些難以消化吸收的藥材,如桃仁、紅花等,加入雞內金有助於促進這些藥材的分解,提高藥效,達到更好的療效。
血癥丸方劑中加入阿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阿魏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血瘀所致的癥結、腫痛,阿魏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 引藥入絡,增強療效: 阿魏氣味濃烈,能引導其他藥物深入血脈,增強藥效。在血癥丸中,阿魏可以幫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其活血化瘀、散結止痛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血癥丸中加入當歸尾,是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與方劑整體治療方向相符:
- 活血止痛: 當歸尾味甘辛,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效果。血癥多因氣滯血瘀所致,當歸尾能有效疏通血脈,緩解疼痛。
- 補血養血: 當歸尾還具有補血養血之功效,能改善因血瘀所致的氣血不足,從根本上治療血癥。
綜上所述,血癥丸中加入當歸尾,既能活血化瘀止痛,又能補血養血,符合血癥治療的整體思路,提升療效。
血癥丸中加入檳榔,主要原因有二:
一、消積導滯: 檳榔味苦辛,性溫,具有消積導滯、行氣止痛之效。血癥丸多用於治療血瘀阻滯所致的胸腹脹痛、脅肋脹滿等症狀。檳榔可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解除積滯,從而間接改善血瘀症狀。
二、活血化瘀: 檳榔入血分,能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其與方中其他藥材如桃仁、紅花等配合,共同發揮活血化瘀的作用,改善血瘀阻滯,緩解疼痛。
總之,檳榔在血癥丸中發揮消積導滯和活血化瘀的雙重功效,促進血行通暢,緩解血瘀所致的病症。
血癥丸中加入澤蘭,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功效。
澤蘭性味辛涼,入肝、脾經,能疏通經絡、行氣止痛,對於血瘀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同時,澤蘭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幫助清除體內毒素,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在血癥丸中加入澤蘭,可以有效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清熱解毒,對於治療血瘀所致的各種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
血癥丸中加入硇砂,乃因其具有以下特性:
- 破瘀散結:硇砂性寒,入肝經,具有破血化瘀、消腫散結之效。血癥丸用於治療血瘀所致的癥瘕積聚,硇砂可幫助打破血瘀,消散腫塊。
- 清熱解毒:硇砂亦有清熱解毒之效,可輔助清除因血瘀而產生的熱毒,有助於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然而,硇砂毒性較大,使用需謹慎,需由專業醫師指導,方可安全有效地應用於臨牀。
血癥丸中加入桃仁,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
桃仁性味苦甘,入心、肺、大腸經,能破血行瘀,消腫止痛。對於血瘀所致的血癥、閉經、痛經、跌打損傷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同時,桃仁也能潤腸通便,對於血瘀所致的便祕也有幫助。
因此,血癥丸中加入桃仁,可以有效地活血化瘀、通利血脈,從而達到治療血癥的目的。
血癥丸中加入卷柏,主要原因在於其止血和活血化瘀的功效。
卷柏性寒,味苦,入肝、腎經,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能有效控制因血熱、血瘀所致的出血症狀。同時,其亦具備活血化瘀的特性,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
因此,卷柏在血癥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既能止血控制出血,又能活血化瘀,促進傷口癒合,對於治療血癥等疾病具有協同作用。
主治功效
血癥丸主治功效分析
血癥丸,根據古籍記載,主要針對「血癥」這一病症,其病機多源於肝脾兩臟的鬱結。 《沈氏尊生書》中明確指出:「故鬱結傷脾,恚怒傷肝者,多患血癥,腹脅作痛,正屬肝脾病也(宜沈氏血癥丸)。」說明血癥的病因與肝脾鬱結密切相關,並常伴有腹脅疼痛等症狀。
方中藥物組成精妙,多以活血化瘀、行氣消癥為主要治療策略,從多個方面入手,以達到治療血癥的目的。 我們可以將其功效分析如下:
1.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方中包含多種活血化瘀藥物,如血竭、乾漆、沒藥、桃仁、當歸尾、澤蘭等。血竭、沒藥能活血止痛,消散瘀血;乾漆破血通經,引血下行,促進瘀血排出;桃仁活血止痛,潤腸通便,輔助瘀血排出;當歸尾活血調經,且偏於活血而不傷陰;澤蘭活血調經,兼能利水消腫,有助於消除瘀血導致的水腫。這些藥物共同作用,能有效改善血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塊等症狀。
2. 行氣消癥,散結止痛: 方中三稜、莪朮、阿魏、檳榔等藥物,具有行氣消癥、散結止痛的功效。三稜、莪朮能行氣破瘀,消癥散結,尤其針對血瘀所致的癥塊;阿魏行氣活血,消癥止痛;檳榔消食導滯,殺蟲消癥,能幫助排除腸道積滯,改善氣機阻滯。這些藥物協同作用,能有效疏通氣血,消除癥塊。
3. 健脾和胃,輔助治療: 鳥內金消食健胃,化積消癥,能調理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從根本上提升機體的運化能力,有助於瘀血的吸收和代謝。
4. 安神定驚,緩解症狀: 琥珀具有安神定驚、利尿消腫的功效,可以緩解由於血瘀疼痛所引起的焦慮不安等情緒症狀,同時也輔助消除水腫。
5. 解毒消腫: 硒砂解毒消癥,殺蟲止癢,雖然在血癥丸中的作用可能相對次要,但對於一些伴有感染或毒邪的患者,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治療原理: 血癥丸的治療原理基於整體觀,並非單純針對癥狀,而是從病因入手,通過活血化瘀、行氣消癥、健脾和胃等多方面作用,調節肝脾功能,疏通氣血,最終達到消除瘀血、緩解疼痛、改善癥狀的目的。方中藥物配伍精妙,藥物之間相互協同,增強療效,使得治療更加全面有效。 其治療策略體現了中醫整體觀、辨證論治的思想,以及對氣血運行規律的深刻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分析僅基於古籍記載及藥物功效的分析,具體應用需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傳統服藥法
血竭1兩,乾漆1兩,沒藥1兩,琥珀屑1兩,三稜1兩,莪朮1兩,水紅子1兩,雞內金1兩,阿魏1兩,歸尾2兩,zhe蟲2兩,檳榔1兩,澤蘭1兩5錢,硇砂6錢,桃仁2兩,生卷拍1兩。
上為末。
以大黃1兩5錢,醋煮汁為丸。溫酒送下。
貧者去琥珀、硇砂。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血癥丸是一味中藥方劑,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期間,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同名稱方劑
血癥丸, 出處:《內外驗方秘傳》卷下。 組成:血竭1兩,乾漆1兩,沒藥1兩,琥珀屑1兩,三棱1兩,莪朮1兩,水紅子1兩,雞內金1兩,阿魏1兩,歸尾2兩,(??)蟲2兩,檳榔1兩,澤蘭1兩5錢,硇砂6錢,桃仁2兩,生卷柏1兩。 主治:男婦血痞塊。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