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肝膏

龍肝膏

LONG GAN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寒 (0.82)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1%
脾經 21%
心經 19%
肺經 19%
肝經 17%
胃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龍肝膏方劑中包含伏龍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肝益腎,滋陰養血:伏龍肝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補肝益腎、滋陰養血之效。龍肝膏多用於治療肝腎陰虛,症見頭暈目眩、腰膝痠軟、耳鳴耳聾、失眠多夢、口乾舌燥、面色蒼白等。伏龍肝能補益肝腎,滋養陰血,從根本上改善這些症狀。
  2. 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伏龍肝亦具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之功效。龍肝膏若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血瘀經絡所致的病症,伏龍肝的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作用能有效緩解病症,促進病體恢復。

總之,伏龍肝在龍肝膏方劑中扮演著補益肝腎、滋陰養血、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多重角色,是該方劑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龍肝膏方劑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清熱: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生津的作用。龍肝膏方劑多用於治療熱病傷陰、陰虛火旺等症狀,生地黃的滋陰清熱作用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熱證,並保護陰液,防止陰虛火旺加重。
  2. 養血柔肝: 生地黃具有養血滋陰的作用,可以改善肝血不足、肝氣鬱結等問題,而龍肝膏方劑多用於治療肝腎陰虛、肝氣不舒等症狀,生地黃的養血柔肝作用可以緩解肝臟的病變,改善患者的肝臟功能。

龍肝膏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其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的功效,與方劑整體滋陰潤燥、清熱解毒的功效相輔相成。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能滋養心陰,清心除煩,並能潤肺止咳,化痰生津。龍肝膏多用於肺熱燥咳、咽喉腫痛、口乾舌燥等症,麥門冬的加入可滋陰潤肺,清熱解毒,緩解燥熱症狀,並能滋養心陰,緩解煩躁不安,提高藥效。

龍肝膏方劑中包含小薊,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小薊性寒,味苦,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龍肝膏通常用於治療肝熱、血熱所致的各種疾病,而小薊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有助於緩解肝熱、血熱症狀。
  2. 利濕退黃:小薊亦有利濕退黃之效,對於肝熱引起的黃疸有一定治療作用。龍肝膏中加入小薊,有助於促進濕熱代謝,改善黃疸症狀。

總之,小薊在龍肝膏方劑中發揮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濕退黃的功效,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龍肝膏方劑中加入蓮藕,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生津止渴: 蓮藕性寒,入心、脾經,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龍肝膏藥性偏燥熱,加入蓮藕可以中和藥性,避免燥熱傷陰,同時也起到清熱解毒,滋陰潤燥的作用,使藥效更溫和。
  2. 健脾益胃,和中開胃: 蓮藕富含澱粉、維生素C等營養物質,具有健脾益胃、和中開胃的功效。龍肝膏中可能含有某些苦寒藥材,加入蓮藕可以緩解藥物的苦味,增強食慾,促進藥物吸收,提高療效。

龍肝膏方中加入生薑,主要是為了其 溫中散寒 的功效。

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具有溫中止嘔、散寒解表、回陽通脈、化痰止咳等作用。

龍肝膏多用於治療 脾胃虛寒、寒邪凝滯 所引起的胃脘疼痛、嘔吐、腹瀉、肢冷畏寒等症。生薑的溫中散寒作用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邪,促進脾胃功能恢復,同時還可以配合其他藥材起到更好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龍肝膏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龍肝膏乃針對「吐血不止」而設,其核心病機為熱迫血行或氣逆血溢所致。中醫認為,吐血多因胃火熾盛、肝火犯胃,或陰虛內熱損傷脈絡,導致血液外溢。本方以清熱涼血、養陰止血為法,輔以和胃降逆,標本兼顧。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1. 伏龍肝(竈心土)

    • 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溫中止血、和胃降逆之效。
    • 在此方中為君藥,既能收斂止血,又可防止寒涼藥傷胃,調和諸汁之陰寒。
  2. 生地汁、麥冬汁

    • 生地甘寒,清熱涼血、養陰生津;麥冬甘潤,滋陰潤肺、清心除煩。
    • 二者協同,針對陰虛內熱或血熱妄行之本,滋陰以制火,涼血以止血。
  3. 小薊汁、藕汁

    • 小薊甘涼,專入血分,涼血止血兼散瘀;藕汁甘寒,清熱生津、化瘀止血。
    • 二者為臣藥,直接作用于血分,清熱止血而不留瘀,符合「止血不留瘀」之原則。
  4. 薑汁

    • 辛溫散寒,和胃止嘔,反佐生地、小薊等寒涼之性,防止冰伏氣機,助伏龍肝調和中焦。
  5. 蜂蜜

    • 甘緩補中,潤燥解毒,與諸汁同熬成膏,既能矯味,又能緩和藥性,延長藥效。

組方邏輯與整體作用

  1. 標本同治
    • 伏龍肝、小薊、藕汁止血治標;生地、麥冬滋陰清熱治本,解決血熱或陰虛之根本。
  2. 寒溫並調
    • 以寒涼藥為主清熱止血,佐以伏龍肝、薑汁溫中和胃,避免寒涼傷脾。
  3. 動靜結合
    • 小薊、藕汁止血中兼散瘀,防止血止而瘀滯;蜂蜜、麥冬滋潤防燥,保護陰液。

此方通過多途徑協同:降胃逆、清血熱、養陰津、散瘀滯,從而達到「吐血自止」之效,且配伍嚴謹,顧護脾胃,體現中醫「治血先治氣,止血需防瘀」的辨證思維。

傳統服藥法


伏龍肝1兩,生地汁3合,麥冬汁3合,小薊汁3合,藕汁3合,薑汁1合。
入蜜半匙,慢火熬成膏。
每服1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龍肝膏, 出處:《赤水玄珠》卷九。 組成:伏龍肝1兩,生地汁3合,麥冬汁3合,小薊汁3合,藕汁3合,薑汁1合。 主治:吐血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