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囊丸
QING NA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韓氏醫通》卷下引邵應節方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偏熱 (1.56)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8%
脾經 18%
胃經 18%
肝經 18%
膀胱經 9%
腎經 9%
三焦經 9%
肺經
脾經
胃經
肝經
膀胱經
腎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青囊丸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作用:
- 行氣解鬱: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調經止痛之效。青囊丸主治肝鬱氣滯所致的胸脅脹痛、月經不調、乳房脹痛等症,香附能疏肝解鬱,理氣止痛,協同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 健脾和胃:香附亦具健脾和胃之效,可改善脾胃氣滯所致的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等症狀。青囊丸中常配伍其他健脾和胃藥物,香附的加入可增強整體療效,使脾胃功能得到改善,促進藥物吸收。
青囊丸方中加入烏藥,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行氣止痛:烏藥味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痛之效。青囊丸主治氣滯血瘀、寒凝血瘀所致的脘腹冷痛、脹滿、便溏、月經不調等症,烏藥的行氣止痛作用可有效緩解疼痛,改善氣血循環。
- 溫陽散寒:烏藥還具溫陽散寒之效,可溫暖脾胃,改善寒凝血瘀導致的腹部冷痛、手腳冰冷等症狀。青囊丸中常與其他溫陽散寒藥物配伍,共同發揮溫陽散寒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青囊丸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青囊丸在傳統中醫應用中主要針對以下病症:
- 婦人頭痛:特別適合治療女性因氣血不調、情志抑鬱導致的頭部疼痛
- 胃脘痛:善於調理胃部氣機,緩解因氣滯引起的胃脘脹痛不適
- 氣郁諸病:廣泛應用於各種因氣機鬱滯所致的病症,如胸脅脹滿、噯氣頻作、情緒抑鬱等
組成與治療原理
藥物組成分析
香附子(君藥)
- 味辛、微苦、甘,性平
- 歸肝、三焦經
- 功效:疏肝解郁,理氣寬中,調經止痛
- 特點:為"氣病之總司",善於通行十二經氣分
烏藥(臣藥)
- 味辛,性溫
- 歸肺、脾、腎、膀胱經
- 功效:順氣開郁,散寒止痛
- 特點:能"理七情郁結",且可溫腎散寒
配伍邏輯推理
- 君臣相輔:香附主理肝脾氣滯,烏藥助其行氣之功且可溫暖下焦,二者合用可疏解全身氣機鬱滯。
- 比例考究:烏藥用量為香附的三分之二,既能增強行氣效果,又可防止香附過於辛散耗氣。
- 升降相因:香附偏於升散,烏藥長於降逆,二者配合使氣機調暢有度。
可能功效機轉
- 調暢氣機:通過疏肝解郁、理氣和中,改善因情志不遂導致的身體機能障礙。
- 止痛機制:"不通則痛",此方能解除氣滯引起的各種疼痛,特別是脹痛、竄痛類型。
- 解郁化痰:氣行則津行,氣順則痰消,對氣郁生痰的證候有改善作用。
- 經絡通暢:通過調理氣血,使經絡氣血運轉正常,消除因氣滯血瘀導致的各種症狀。
加減應用原理
根據原方記載的隨證用引:
- 頭痛用茶送服:茶性涼可清頭目,助藥力上行
- 痰證用薑湯:生薑溫化痰飲,增強化痰功效
- 多用酒下:酒能助藥力快速運行全身,增強行氣效果
此方體現了中醫"治氣"的思想精髓,通過調理氣機這個關鍵環節,達到治療多種病症的目的。其組方簡潔而效專力宏,尤其在治療女性氣郁諸症方面有獨特優勢。
傳統服藥法
香附子(為主,略炒)不拘多少 烏藥(略炮,減附3分之一)。
上為細末,水醋煮為丸,如梧桐子大。
隨證用引,如頭痛,茶送下;痰,薑湯之類,多用酒下為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青囊丸, 出處:《韓氏醫通》卷下引邵應節方。 組成:香附子(爲主,略炒)不拘多少,烏藥(略炮,減附1/3)。 主治:婦人頭痛。胃脘痛及氣鬱諸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