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膽丸

YA DA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碥》卷七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44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4%
大腸經 24%
肺經 10%
脾經 10%
膀胱經 10%
腎經 5%
心經 5%
胃經 5%
膽經 5%
肝經
大腸經
肺經
脾經
膀胱經
腎經
心經
胃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鴉膽丸中包含鴉膽子,主要原因有二:

一、鴉膽子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其所含的鴉膽子素等成分,能抑制細菌生長,對於治療咽喉腫痛、扁桃體炎、牙痛等症狀有顯著效果。

二、鴉膽丸多用於治療熱毒引起的病症,而鴉膽子性寒,能清熱解毒,與其他藥材配伍,可協同發揮治療功效,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鴉膽丸中加入文蛤,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文蛤性寒,味甘鹹,入肝、脾、腎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化痰的功效。鴉膽丸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痰熱內擾所致的咽喉腫痛、失音、口乾舌燥等症狀。文蛤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輔助鴉膽丸清熱解毒,消散熱毒,緩解咽喉腫痛等症狀。
  2. 利濕化痰: 文蛤具有利濕化痰的功效,可以幫助清除痰液,促進痰液排出。鴉膽丸中含有多種藥物,其中部分藥物可能導致痰液積聚。文蛤的利濕化痰作用,可以促進痰液的排出,減少痰液對呼吸道的刺激。

鴉膽丸中加入白礬,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增強止瀉效果: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在鴉膽丸中,白礬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能有效抑制腸道蠕動,減輕腹瀉症狀。
  2. 抑制蟲害: 白礬具有殺菌消毒的功效,可以有效抑制藥材中可能存在的蟲害,確保藥材的質量和藥效穩定,延長鴉膽丸的保存期限。

此外,白礬還可以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對於因溼熱引起的腹瀉也有一定的療效。

鴉膽丸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 黃連味苦寒,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的功效。鴉膽丸主要用於治療肝膽濕熱所致的目赤腫痛、口苦口乾、黃疸等症,而黃連能有效清除肝膽濕熱,緩解炎症,達到治療目的。
  2. 抑菌消炎: 黃連具有抗菌消炎作用,能抑制腸道內致病菌的生長繁殖,預防感染。鴉膽丸中加入黃連,除了清熱瀉火外,還能增強其抗炎效果,使藥效更佳。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鴉膽丸」主治功效分析

鴉膽丸為一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為鴉膽子、文蛤、白礬、黃連,主要用於治療痢疾初期,邪實腹痛,積滯不癒等症狀。綜合古籍文獻,其治療原理與功效可歸納如下:

一、清熱解毒,殺蟲止痢:

  • 鴉膽子: 作為方中主藥,鴉膽子性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痢的功效。《本草簡要方》明確指出:「鴉膽子…主治各種痢疾」。其能針對痢疾的病因,直接發揮殺蟲止痢的作用,且能清除腸道內的熱毒,從根本上緩解痢疾症狀。
  • 黃連: 亦為苦寒之品,與鴉膽子相伍,能增強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醫碥》中亦載有「川連(炒)」的用法,強調黃連的清熱燥濕作用,針對痢疾常見的濕熱證候。

二、收斂固澀,燥濕止瀉:

  • 白礬: 具收斂、燥濕之性,能澀腸止瀉。痢疾初起,多有腹瀉,白礬的加入可收澀腸道,減少水分流失,緩解腹瀉症狀。
  • 文蛤: 雖性寒,但能清熱化痰、利水消腫,有助於清除腸道內的濕濁,輔助白礬發揮燥濕止瀉的作用。同時,文蛤醋炒亦可增強其收斂之性。

三、理氣止痛,消除積滯:

  • 《醫碥》 提出「凡痢初起,邪實,當去積滯,俟腹不痛即愈」,點明治療痢疾初期的關鍵在於「去積滯」。鴉膽丸雖未直接使用理氣藥,但其清熱解毒、收澀止瀉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腸道環境,排除腸內積滯,減輕腹痛。

四、古籍記載的用法與驗證:

  • 《本草綱目拾遺》《本草簡要方》 皆載有鴉膽丸的組成與用法,並強調其針對痢疾的療效。兩者均提及可將藥丸以粥皮、鹽梅皮、圓眼乾肉或芭蕉子肉包裹吞服,提高服用方便性,並可減少藥物對腸胃的刺激。
  • 《醫碥》 指出,當痢疾初起、邪實腹痛時,可用鴉膽丸止之。並提到可將鴉膽霜、黃丹等替換鴉膽子,加木香以加強理氣止痛之效,亦可選用烏梅肉丸,以增強收斂固澀之功。
  • 《醫碥》 還提及了痢疾的不同證型與治法,強調需辨證施治。當痢疾為虛證或滑脫時,需用其他方劑治療,而鴉膽丸主要適用於痢疾初起,邪實積滯之證。

總結:

鴉膽丸以鴉膽子為君藥,清熱解毒、殺蟲止痢,配以黃連清熱燥濕,白礬收斂固澀,文蛤利水消腫,四藥合用,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痢、燥濕止瀉、消積導滯的功效,專治痢疾初期邪實證,積滯腹痛之症。古籍記載充分證明瞭其臨牀療效,並為後世提供了寶貴的用藥經驗。

傳統服藥法


鴉膽霜1錢,黃丹1錢,木香2分。
面糊為丸,亦可烏梅肉為丸,如綠豆大,朱砂為衣。
每服11-12丸,鹽梅皮或圓眼乾肉或芭蕉子肉包吞,立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苦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腹痛胰臟炎

相同名稱方劑


鴉膽丸, 出處:《醫碥》卷七。 組成:鴉膽霜1錢,黃丹1錢,木香2分。 主治:痢初起,邪實腹痛,去積滯不癒者。

鴉膽丸, 出處:《醫碥》卷七。 組成:鴉膽(去殼,捶去皮)1錢,文蛤(醋炒)3分,枯礬3分,川連(炒)3分。 主治:痢初起,邪實腹痛,去積滯不癒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