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鐵門栓方劑中加入文蛤,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利濕: 文蛤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濕、化痰止咳的功效。鐵門栓方劑多用於治療熱毒熾盛、濕熱蘊結所致的瘡瘍腫毒、濕疹等症。文蛤的清熱利濕作用可以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並幫助消除濕熱,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 軟堅散結: 文蛤還具有軟堅散結的作用,能化解體內積聚的痰濕,並促進局部組織的消腫。鐵門栓方劑中常加入其他具有化瘀散結功效的藥材,文蛤的加入可以增強藥效,促進瘡瘍的消退。
鐵門栓方劑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收斂止血: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鐵門栓主治各種出血症,白礬可幫助收縮血管,減少血液外溢。
- 清熱燥濕: 白礬亦具有清熱燥濕的作用,可抑制濕熱蘊結,防止局部感染,進一步促進傷口癒合。
總而言之,白礬在鐵門栓方劑中發揮著收斂止血、清熱燥濕的作用,有助於快速止血,並預防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中藥方劑「鐵門栓」中包含「鉛丹」,是因其具有燥濕止癢、解毒生肌的功效。鉛丹性寒,味甘,入肝經,具有較強的收斂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應,止癢止痛,並促進傷口癒合。
在古代醫學條件下,鉛丹常用於治療濕疹、癬症、瘡瘍等皮膚病,而鐵門栓方劑正是針對此類病症而設計的,鉛丹的收斂解毒作用在其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鐵門栓」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功效
根據古文記載,鐵門栓主治以下病症:
- 赤白痢疾:指痢疾中伴有血便(赤痢)或粘液便(白痢)的症狀。
- 五種洩瀉:泛指各種原因引起的腹瀉。
- 小兒疳疾:指小兒營養不良,出現面黃肌瘦、精神不振等症狀。
- 面黃肌瘦:指面色萎黃,身體消瘦。
- 腸滑脫肛:指由於久瀉久痢導致的直腸脫垂。
- 神疲氣促:指精神疲憊,呼吸短促。
治療原理
鐵門栓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清熱燥濕、收澀止瀉理論。
- 文蛤:滋陰降火、潤肺止咳。在此方中主要起到滋陰的作用,以制約黃丹的燥熱之性。
- 白礬:清熱解毒、燥濕止瀉、收斂止血。白礬是治療痢疾的常用藥,能燥濕止瀉,對於赤白痢疾均有效。
- 黃丹:即鉛丹,具有殺菌消毒、鎮痛止癢的作用。外用有拔毒生肌、收斂的作用,在此方中,黃丹與白礬合用,增強收斂止瀉、解毒殺蟲的功效。
- 黃蠟:作為賦形劑,有潤燥、生肌的作用。
- 生薑、雨茶:生薑溫中和胃,可緩解腹痛;雨茶清熱利濕,有助於止瀉。
三味藥合用,共奏清熱燥濕、收澀止瀉之功。對於濕熱蘊結腸道所致的痢疾、洩瀉,以及久瀉傷陰導致的脫肛等症有較好的療效。方中運用白礬和黃丹,其收澀止瀉之力較強,故名“鐵門栓”,意在能迅速止住洩瀉,如鐵門緊閉一般。
總結
鐵門栓是一個以收澀止瀉為主要功效的中藥方劑,適用於濕熱痢疾、各種洩瀉以及小兒疳疾伴有久瀉脫肛等症。其組方精簡,藥效直接,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
傳統服藥法
文蛤(炒黃色1兩,白礬(半生半做)3錢,黃丹2錢。
固腸止瀉。
上為細末,黃蠟一兩 熔化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大人15丸,小兒5-7丸,加茶1錢、生薑2錢,煎湯送下。
忌食生冷粘硬之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慎重。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鐵門栓, 出處:《回春》卷七。 組成:文蛤(炒黃色)1兩,白礬(半生半做)3錢,黃丹2錢。 主治:固腸止瀉。主治:赤白痢疾,五種泄瀉。小兒疳疾,面黃肌瘦,腸滑脫肛,神疲氣促。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