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奇散

SAN QI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寒性指數

5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8%
肝經 18%
大腸經 18%
心經 9%
膀胱經 9%
膽經 9%
肺經 9%
胃經 9%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心經
膀胱經
膽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三奇散方中包含黃連,主要是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大腸經,擅長清熱瀉火,尤其對心火亢盛、胃火熾盛所致的口舌生瘡、牙齦腫痛、便祕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此外,黃連還能燥濕止瀉,對於濕熱下注所致的腹痛、泄瀉等也有不錯的效果。

因此,三奇散中加入黃連,旨在清熱解毒、燥濕止瀉,達到治療相關病症的目的。

三奇散中添加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止癢: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三奇散多用於治療濕疹、皮膚瘙癢等皮膚病,白礬可有效清除皮膚表面的濕氣,並抑制瘙癢。
  2. 收斂止血: 白礬還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三奇散中,白礬可以促進傷口癒合,減少滲液,並控制出血。

白礬在三奇散中的加入,不僅可以針對疾病的病因進行治療,更能起到輔助的作用,提升整體療效。

主治功效


漏瘡經久不生肌肉,臭爛不止。

傳統服藥法


凌霄花、白扁豆、甘草各等分。
上為細末。
每用1字或半錢,蜜湯調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氣喘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痢疾志賀桿菌病阿米巴病麻疹咳嗽牙齦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三奇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一三。 組成:枳殼、黃耆、防風各等分。 主治:痢後裏急後重。

三奇散,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九。 組成:淩霄花、白扁豆、甘草各等分。 主治:小兒風疾癮疹。

三奇散, 出處:《治痢捷要新書》。 組成:黃耆2兩,枳殼1兩,防風1兩,吳萸1兩。 主治:風入腸胃,痢疾下重。

三奇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八十五引《施圓端效方》。 組成:亂發灰1錢,人中白半錢,麝香1字。 主治:衄血不止。

三奇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九三引《衛生家寶》。 組成:麒麟竭半兩,黃連(去須)半兩,白礬半兩。 主治:漏瘡經久不生肌肉,臭爛不止。

三奇散, 出處:《普濟方》卷一六二引《經驗方》。 組成:款冬花200枚,熟地黃(乾)2兩,佛耳草50枚。 主治:一切咳嗽,不問新舊,喘頓不止,晝夜無時。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