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人參黃連散中包含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扶正固本: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血、固本培元之效。黃連性寒,味苦,善清熱瀉火,兩藥配伍,寒熱相濟,可扶正祛邪,達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 調和陰陽:黃連苦寒,易傷脾胃,而人參則能補益脾氣,緩解黃連的寒性,使藥性更加平和,不易傷及正氣,達到陰陽調和,藥力相輔相成的效果。
人參黃連散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寒熱互濟,平衡陰陽: 人參性溫,補氣益血,適合氣虛體弱者。黃連性寒,清熱瀉火,適合火熱內盛者。兩者搭配,一寒一溫,相互制衡,達到寒熱平衡,既能補氣,又能清熱,適用於氣虛火旺的病症。
- 瀉火解毒,養陰生津: 黃連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炎的作用,可有效治療因火熱內盛引起的各種病症,如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同時,人參能補益脾肺,生津養陰,緩解黃連的燥性,避免傷陰。
人參黃連散中加入淡竹葉,主要原因在於其清熱瀉火、利濕解毒之效。
淡竹葉味甘淡,性寒,入心、胃經,具有清熱除煩、利尿消腫、清心瀉火等功效。其清熱作用可緩解黃連苦寒所致的胃寒,並輔助人參補氣養陰,達到清熱滋陰、補氣降火的效果。
同時,淡竹葉利濕解毒的作用可以幫助人參黃連散更有效地清除體內熱毒,達到整體的療效平衡。
人參黃連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調和藥性: 人參性溫,黃連性寒,兩者配伍容易造成寒熱不均。甘草性平味甘,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能緩和人參的溫性,避免黃連寒性過於強烈,使藥性平和,達到藥效協調。
二、增強藥效: 甘草能增強人參補氣作用,並能解黃連之毒,避免其苦寒之性傷脾胃。同時,甘草能增強藥物吸收,提高藥效,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主治功效
人參黃連散主治功效分析
人參黃連散,方如其名,由人參與黃連為主藥,佐以淡竹葉、甘草組成,主治小兒心經蘊熱所致的夜啼。根據《保嬰撮要》、《景嶽全書》等古籍記載,其功效與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方面分析:
一、心經蘊熱的病機分析:
《景嶽全書》中張介賓明確指出夜啼的病機與心經蘊熱密切相關。「心屬火,見火則煩熱內生,兩陽相搏,故仰身而啼」,說明夜啼的根本原因在於心火亢盛。 這「火」可能是實火,也可能是虛火。實火源於外感或內傷,導致心火過旺;虛火則多因陰虛不足,水不制火所致。 文中也提及夜啼的成因可能與脾胃虛弱、腎陰不足、肝火犯心等因素有關,皆會導致心火偏盛,進而出現夜啼症狀。
二、方藥功效及治療機制:
人參黃連散的組成藥物,各有其獨特的功效,協同作用於治療心經蘊熱:
人參: 為補氣要藥,具有補氣固本、益精養血、扶正固本的作用。在心經蘊熱的情況下,人參能益氣養陰,緩解陰虛火旺的狀態,並提升機體的免疫力,從根本上調理體質。 若夜啼因脾氣不足,津液虧損所致,人參則能補脾益氣,生津止渴。
黃連: 為清熱解毒要藥,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抗炎鎮痛的功效。它能直接清泄心經的實火或虛火,降低體內熱邪,緩解煩熱、夜啼等症狀。 其苦寒之性,又能制約人參的溫補之性,避免補益過度。
淡竹葉: 具有清熱利尿、涼血止血、清心安神的功效。它能輔助黃連清泄心火,並通過利尿作用,排出體內過多的熱邪,同時具有安神的作用,幫助孩子安睡。
甘草: 為調和諸藥之聖藥,具有調和諸藥、補脾益氣、緩急止痛的功效。它能調和人參的溫補和黃連的苦寒,使藥性平和,更好地發揮藥效,並保護脾胃。
三、藥物配伍的精妙:
人參黃連散的配伍精妙之處在於“寒熱並用,標本兼顧”。 黃連清熱瀉火,直達病竈,為治標之法;人參益氣養陰,扶正固本,為治本之法。 淡竹葉、甘草則起輔佐調節的作用,使藥力平和,協調配合,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熱瀉火、益氣安神之效,從而有效治療小兒心經蘊熱所致的夜啼。
四、總結:
人參黃連散通過清熱瀉火與益氣養陰的協同作用,有效治療小兒心經蘊熱導致的夜啼。其藥物配伍精妙,標本兼顧,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不同體質的小兒,心經蘊熱的程度和病因也有差異,因此臨牀應用中需仔細辨證,靈活加減。
傳統服藥法
人參2錢5分,黃連1錢5分(炒),炙甘草5分,竹葉20片。
加生薑,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小兒心經蘊熱所致的夜啼,若有其他症狀,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同名稱方劑
人參黃連散, 出處:《保嬰撮要》卷四。 組成:人參2錢5分,黃連1錢5分(炒),炙甘草5分,竹葉20片。 主治:小兒心經蘊熱,夜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