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人參七味丸中包含人參,主要源於其補氣固本的功效。人參為補氣藥之首,能增強人體正氣,扶正祛邪。方劑中加入人參,目的在於提升整體療效,針對氣虛之症,如乏力倦怠、氣短心悸等,起到補益元氣,固護正氣的作用。此外,人參還能提高免疫力,有助於機體抵禦外邪侵襲,從而促進病患康復。
人參七味丸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燥濕,補氣益氣: 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燥濕、補氣益氣的功效。人參七味丸以人參補氣為主,而白朮可輔助人參健脾益氣,使補氣效果更佳,且可避免單純補氣而導致濕氣困阻之弊。
- 固護脾胃,防止氣虛: 人參七味丸多用於氣虛、脾虛等症,白朮能固護脾胃,防止氣虛損傷脾胃,使補氣效果更持久穩定,不易反覆。同時,白朮亦能配合人參,增強抗病能力,提升整體療效。
人參七味丸中加入生薑,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其一,溫中散寒: 生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解表發汗等功效。人參七味丸為溫補脾腎之劑,而生薑的溫陽作用有助於促進藥性發揮,使藥效更佳。
其二,調和藥性: 人參七味丸中含有多味藥材,藥性較為峻烈,加入生薑可以緩和藥性,防止藥物過於燥烈,避免對人體造成負面影響。生薑的辛溫之性可以中和部分藥材的寒涼之性,使藥效更為平和,更易於人體吸收。
人參七味丸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化濕:厚朴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燥濕化痰的功效。與人參、白朮等補氣健脾藥配合,可增強補氣健脾之效,並能化解脾胃濕氣,防止補藥壅滯。
- 調和藥性:人參七味丸以人參、白朮、茯苓等補氣健脾藥為主,厚朴的加入可緩解補藥的燥性,避免滋膩礙脾,使藥性更加平和,有利於脾胃的吸收和利用。
人參七味丸中加入細辛,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
- 溫陽散寒: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溫肺散寒、通鼻竅、止咳化痰的功效。人參七味丸主治脾腎陽虛,寒邪內侵所致的畏寒肢冷、腰膝酸軟、消化不良等症狀,細辛的溫陽散寒之性,可助人參等藥物溫補脾腎,驅散寒邪。
- 通鼻竅:細辛能通鼻竅,對於因寒邪阻滯鼻竅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狀,細辛可起到疏通鼻竅的作用,使患者呼吸通暢,改善症狀。
人參七味丸中加入橘皮,主要有兩大原因:
- 理氣化痰: 橘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化痰、燥濕止嘔的功效。能幫助人參等藥材更順暢地運化,避免藥物停滯於體內,增強藥效。
- 調和藥性: 人參七味丸中其他藥材多偏溫燥,橘皮性溫偏涼,能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燥熱傷陰,使藥效更加溫和,更適合長期服用。
人參七味丸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溫陽散寒:人參七味丸以補益氣血、溫陽散寒為主要功效,桂枝性溫,入心、肺、膀胱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之效。可協同人參、附子等藥物,共同溫補陽氣,驅散寒邪,改善因寒凝血瘀導致的肢體冷痛、畏寒等症狀。
- 調和營衛:桂枝亦有調和營衛的作用,可促進氣血運行,使營氣充足,衛氣固密,增強機體抵抗力,進一步提升整體療效。
主治功效
人參七味丸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多部醫籍記載,人參七味丸主要針對脾胃虛寒導致的嘔吐。其組成藥物及其治療原理如下:
方劑組成及功效:
- 人參: 補氣固本,益精養血,增強免疫力。人參為君藥,其補氣作用能提升脾胃功能,溫補元氣,是治療虛寒性嘔吐的根本。
- 白朮: 健脾和胃,燥濕止瀉,助消化。白朮為臣藥,與人參共同提升脾胃的運化功能,改善消化吸收,從根本上解決嘔吐的病因。
- 生薑: 散寒解表,溫胃止痛,促進循環。生薑為佐藥,溫中散寒,溫暖脾胃,緩解胃寒引起的疼痛及嘔吐。
- 厚朴: 行氣消積,除濕化痰,調節腸胃。厚朴為佐藥,行氣消積,理氣和胃,促進胃腸蠕動,排除滯留於胃腸的濕濁之氣,進一步緩解嘔吐。
- 細辛: 發散風寒,通脈活血,止痛安神。細辛為佐藥,發散風寒,溫經通絡,改善氣血運行,從而緩解因寒邪阻滯經脈導致的嘔吐及疼痛。
- 橘皮: 理氣和胃,化痰止咳,提神醒腦。橘皮為佐藥,理氣和胃,疏通氣機,消除胃氣鬱滯,輔助改善嘔吐。
- 桂枝: 散寒解表,調和經脈,溫暖身體。桂枝為佐藥,溫經散寒,調和營衛,協同其他藥物溫補脾胃,促進陽氣生發,從而止嘔。
治療原理:
古籍中明確指出,嘔吐的病因並非單一,但人參七味丸主要針對的是脾胃虛寒,寒邪客胃所致的嘔吐。方中藥物多具溫中散寒、健脾和胃的功效。方劑通過以下機制達到治療效果:
- 溫中散寒: 生薑、桂枝、細辛等藥物溫暖脾胃,驅散寒邪,消除寒邪對胃的侵犯,解除胃寒引起的氣機逆亂,從而止嘔。
- 健脾和胃: 人參、白朮等藥物健脾益氣,促進脾胃的運化功能,改善消化吸收,從根本上解決嘔吐的病因。 脾胃功能恢復,則水穀得運,嘔吐自止。
- 理氣消積: 厚朴、橘皮等藥物理氣消積,疏通胃腸氣機,排除滯留於胃腸的濕濁之氣,改善胃腸動力,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從而緩解嘔吐。
臨牀應用:
根據古籍記載,人參七味丸常與其他方劑配合使用,例如與半夏丸間服,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單獨使用或與其他方劑配伍,主要針對脾胃虛寒、胃氣不和所致的嘔吐,以及一些因寒邪侵犯引起的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其應用範圍較為專一,並非所有嘔吐症狀都適用。 不同醫籍中,雖有提及人參七味丸可治療其他疾病,但主要治療方向仍為脾胃虛寒所致的嘔吐。
總而言之,人參七味丸通過溫中散寒、健脾和胃、理氣消積的協同作用,治療脾胃虛寒導致的嘔吐,是溫補脾胃的經典方劑。 其藥物配伍精妙,體現了中醫整體觀和辨證論治的思想。
傳統服藥法
人參5兩,白朮5兩,生薑屑8兩,厚朴4兩(炙),細辛4兩,橘皮3兩,桂心2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飲下之,初服10丸,1日2次。稍稍加至20丸。欲與前半夏丸間服亦得。
忌桃、李、雀肉、生蔥、生菜。
人參丸(《普濟方》卷二○六)、七味人參丸(《校注婦人良方》卷七)。用法中半夏丸,全稱「半夏二味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
- 本方有發汗、升陽的作用,陰虛火旺、氣血不足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人參七味丸, 出處:《外台》卷六引《許仁則方》。 組成:人參5兩,白朮5兩,生薑屑8兩,厚朴4兩(炙),細辛4兩,橘皮3兩,桂心2兩。 主治:積冷在胃,嘔逆不下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