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杜仲酒的組成中,包含杜仲,主要原因有二:
- 補腎強腰: 杜仲性溫,味甘,歸腎經,具有補腎強腰、安胎固精之效。酒能活血通絡,與杜仲相輔相成,有助於藥力深入腎臟,達到補益腎氣、強健筋骨的效果。
- 活血通絡: 杜仲同時具有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的功效。酒能溫通血脈,促進血液循環,配合杜仲,能有效改善腰膝酸軟、肢體麻木等症狀。
杜仲酒作為傳統中醫學中用於強筋骨、補肝腎的經典方劑,其組成精妙,每味藥材皆有其獨到之處。其中,石南葉的加入,更添增了此方的療效與特色。石南葉,在中醫理論中歸肝、腎經,性溫、味苦辛,具有活血通絡、祛風濕的功效。它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因肝腎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軟、肢體麻木等症狀。與杜仲相配伍,兩者相得益彰,杜仲主補肝腎,強壯筋骨,而石南葉則能活血化瘀,舒筋活絡,共同達到溫腎壯陽、固精益髓的作用。此外,石南葉還能增強杜仲酒的溫通效果,使藥力更好地達至病所,對治療風濕痹痛、腰腿疼痛等病症有著獨特的效果。因此,石南葉在杜仲酒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藥物配伍的智慧。
杜仲酒方劑中包含羌活,主要源於兩者的藥性互補作用:
- 補腎壯腰: 杜仲性溫,味甘,入腎經,擅長補肝腎、強筋骨,能有效治療腰膝痠軟、筋骨無力等症。羌活性溫,味辛,入膀胱經,具有祛風濕、散寒止痛之效,能輔助杜仲溫補腎陽,提高其治療效果。
- 協調氣血: 羌活可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與杜仲共同作用於腎經,能有效緩解因腎虛引起的腰膝冷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因此,羌活的加入,可與杜仲相輔相成,更能發揮補腎壯腰、祛風濕、通經絡的作用。
杜仲酒中添加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補腎:杜仲性溫,善於補肝腎,但其溫陽之力尚不足。附子性熱,溫陽之力強,與杜仲相配,可增強其溫陽補腎之效,對於陽虛腰膝酸軟、肢體乏力等症狀有更好的療效。
- 驅寒止痛:附子具有溫經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與杜仲配伍,可增強其溫經止痛之效,對於寒濕痹痛、腰腿疼痛等症狀,能起到更好的緩解作用。
主治功效
杜仲酒:溫補氣血,舒筋活絡
杜仲酒是一種中藥方劑,由杜仲、石南葉、羌活、附子組成,具有溫補氣血、舒筋活絡的功效,主治因風虛導致腰腿疼痛,影響行動。
- **杜仲:**杜仲具有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安胎、補腎等功效。其補氣功效可幫助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增強體能;強筋骨功效可促進骨骼發育和修復,增進骨密度與強度,改善肌肉痠痛、關節僵硬等症狀;補益肝腎功效可強筋骨、安胎,並對高血壓病有一定療效;安胎功效可調節女性內分泌系統,提高懷孕機率,鞏固胎氣,減少流產風險;補腎功效可增強免疫力和抗疲勞。
- **石南葉:**石南葉具有溫腎助陽、祛風除濕、活血止痛、強筋壯骨的功效。其溫腎助陽功效可改善腎虛陽痿、宮冷不孕、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狀;祛風除濕功效可治療風濕、關節炎、腰腿疼痛等症;活血止痛功效可止頭痛、牙痛、跌打損傷等疼痛;強筋壯骨功效可治療筋骨痠痛、麻木等症狀。
- **羌活:**羌活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其發散風寒功效可治療感冒、頭痛、身痛等症狀;祛風除濕功效可治療風濕、關節炎、腰腿疼痛等症狀;舒筋活絡功效可治療筋骨痠痛、麻木等症狀。
- **附子:**附子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其溫裡溫中功效可治療寒症、陽虛等症狀;散寒止痛功效可治療感冒、頭痛、身痛等症狀;回陽救逆之功可治療脫肛、中風等危急症狀。
杜仲酒的用法用量:
每日1次,每次10ml,溫服。
杜仲酒的禁忌:
- 孕婦、哺乳期婦女禁用。
- 陰虛火旺者禁用。
- 高血壓患者慎用。
杜仲酒的功效與作用:
- 溫補氣血:杜仲酒可以溫補氣血,增強體質,改善虛弱乏力、氣短懶言等症狀。
- 舒筋活絡:杜仲酒可以舒筋活絡,改善筋骨痠痛、麻木等症狀。
- 祛風除濕:杜仲酒可以祛風除濕,改善風濕、關節炎、腰腿疼痛等症狀。
- 溫腎助陽:杜仲酒可以溫腎助陽,改善腎虛陽痿、宮冷不孕、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狀。
總之,杜仲酒是一種溫補氣血、舒筋活絡的中藥方劑,具有溫補氣血、舒筋活絡、祛風除濕、溫腎助陽的功效,主治因風虛導致腰腿疼痛,影響行動。
傳統服藥法
杜仲半斤,丹參半斤,芎(艹窮)5兩。
上切,以酒一斗漬五宿。
隨性少少飲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杜仲酒, 出處:《千金》卷八。 組成:杜仲8兩,石南2兩,羌活4兩,大附子5枚。 主治:風虛腰腳疼痛不遂。
杜仲酒, 出處:《千金翼》卷十六。 組成:杜仲8兩(炙),乾地黃4兩,當歸2兩,烏頭(去皮)2兩,川芎2兩。 主治:腕傷腰痛。
杜仲酒,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三。 組成:杜仲(去粗皮,炙,銼)2兩,獨活(去蘆頭)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仙靈脾3分,牛膝(去苗)1兩。 主治:傷寒後體虛,元臟挾風冷,腰膝疼痛,行履不得。
杜仲酒, 出處:《千金翼》卷十六。 組成:杜仲(炙)8兩,蛇床8兩,當歸3兩,川芎3兩,乾薑3兩,附子(去皮)3兩,秦艽3兩,石斛3兩,桂心3兩,蜀椒(去目及閉口者,汗)2兩,細辛2兩,茵芋2兩,天雄(去皮)2兩,獨活5兩,防風5兩(一方加紫石英5兩)。 主治:風勞虛冷,腰腳疼屈弱。
杜仲酒, 出處:《千金》卷十九。 組成:杜仲4兩,乾薑4兩(一雲乾地黃),萆薢3兩,羌活3兩,天雄3兩,蜀椒3兩,桂心3兩,川芎3兩,防風3兩,秦艽3兩,烏頭3兩,細辛3兩,五加皮5兩,石斛5兩,續斷1兩,栝樓根1兩,地骨皮1兩,桔梗1兩,甘草1兩。 主治:腎脈逆小於寸口,膀胱虛寒,腰痛,胸中動。
杜仲酒,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五。 組成:杜仲(去粗皮,切,炒)1兩,乾薑(炮)1兩,萆薢1兩,羌活(去蘆頭)1兩,天雄(炮裂,去皮臍)1兩,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1兩,桂(去粗皮)1兩,川芎1兩,防風(去叉)1兩,秦艽(去苗土)1兩,甘草(炙)1兩,細辛(去苗葉)3分,五加皮3分,石斛(去根)3分,續斷3分,地骨皮(洗)3分,桔梗1兩半。 主治:腎虛冷或感寒濕,腰腳冷痹,或爲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