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淋湯

寒淋湯

HAN LI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7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極熱 (5.4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肝經 15%
胃經 14%
腎經 14%
心經 11%
肺經 10%
膀胱經 7%
心包經 3%
脾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肺經
膀胱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寒淋湯方劑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益氣:寒淋多因腎陽虛寒,導致膀胱失約,小便淋漓不盡。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有補腎益氣、固精止遺之效,能溫補腎陽,提升膀胱功能,改善寒淋症狀。
  2. 健脾益腎:山藥亦能健脾益腎,脾虛則氣血生化不足,腎虛則膀胱失約,影響泌尿功能。山藥能補脾益氣,固腎固精,促進氣血生化,提高泌尿系統的機能,從根本上改善寒淋。

總而言之,山藥在寒淋湯方劑中發揮補腎益氣、健脾益腎的作用,有助於溫補腎陽、固精止遺,從而改善寒淋症狀。

寒淋湯中加入茴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腎散寒,行氣止痛:茴香性溫,味辛,入肝、腎經,具有溫腎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寒淋常由寒邪入侵膀胱經,導致腎陽不足,氣血運行不暢,出現小便不利、疼痛等症狀。茴香能溫腎陽,化寒邪,促進氣血運行,緩解小便不暢及疼痛。
  2. 理氣化濕,助利小便:茴香亦能理氣化濕,有助於利尿排濕。寒淋常伴有濕氣阻滯,導致小便不利。茴香能理氣化濕,促進利尿排濕,進一步改善小便不利症狀。

寒淋湯中含有當歸,其主要原因是因為當歸具有優秀的補血活血作用。當歸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因血虛引起的症狀,如疼痛和不適。它還有助於調理經絡,緩解因寒邪侵襲引起的寒冷感。當歸在寒淋湯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能夠有效提升方劑的整體療效,改善患者因血虛引起的各種症狀。

寒淋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小便澀痛: 寒淋湯主要用於治療寒邪客於膀胱,導致小便不利、澀痛、淋漓不盡等症狀。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之效,能緩解膀胱寒邪所致的疼痛,並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小便不利的症狀。
  2. 調和藥性: 寒淋湯中常用一些寒涼藥物,如車前子、滑石等,以利尿通淋。白芍性微寒,但入肝經,能調節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而傷及脾胃,同時也防止寒邪深入經絡,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寒淋湯中加入花椒,主要原因有二:

  1. 溫經散寒止痛:花椒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的功效,可溫暖脾胃,驅散寒氣,緩解寒邪凝滯所致的腰膝冷痛、小腹冷痛、小便不利等症狀。
  2. 祛風止癢:花椒亦具有一定的祛風止癢作用,可輔助治療寒邪客於肌膚所致的瘙癢、麻木等症狀。

故花椒在寒淋湯中,可發揮溫經散寒、止痛、祛風止癢等功效,有助於整體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寒淋湯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寒淋湯專治「寒淋」,其病機為寒熱凝滯而「寒多熱少」。患者症見:

  • 偏好熱飲、喜居暖處(寒象明顯)
  • 頻有便意,排尿後尿道抽引疼痛(氣滯寒凝,水道不通)

此證屬「淋證」範疇,然與濕熱淋證不同,乃因下焦虛寒或外寒侵襲,導致氣化不利,寒凝氣滯,故排尿不暢而痛。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生山藥(君藥,一兩)

    • 性味甘平,補脾益腎,固攝下焦。
    • 重用為君,既顧護正氣,防寒藥傷中,又能助腎氣化,緩解頻便之虛象。
  2. 小茴香(臣藥,二錢,炒搗)

    • 辛溫芳香,暖下焦、散寒凝,善治寒疝腹痛。
    • 炒後溫而不燥,通淋止痛,針對「喜暖、抽引作疼」之寒滯病機。
  3. 當歸(佐藥,三錢)

    • 辛甘溫潤,養血活血,通絡止痛。
    • 血得溫則行,配伍茴香、椒目,化解寒凝導致之氣血瘀滯。
  4. 生杭芍(佐藥,二錢)

    • 酸寒斂陰,緩急止痛,制約茴香、椒目之辛燥。
    • 與當歸相配,調和營血,防溫散過度傷陰。
  5. 椒目(使藥,二錢,炒搗)

    • 苦辛溫,專行水道,溫腎散寒,利水消腫。
    • 炒後減其峻性,引藥下行,直達下焦寒凝之處。

三、全方配伍特點

  • 溫通為主,兼顧養血:以茴香、椒目溫散下焦寒濕,山藥、當歸補虛扶正,標本兼顧。
    -Superscript text動靜相宜:杭芍之斂與茴香之散、當歸之動與山藥之靜,使溫而不劫陰,散而不耗氣。
  • 注重氣化:寒淋本質為氣化失司,方中諸藥協同恢復膀胱與腎之氣化功能,通淋而不傷正。

四、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針對「寒凝氣滯」之淋證,透過溫腎散寒、調氣活血,解除下焦寒濕凝滯,改善水道不通。患者「喜熱怕冷」為辨證關鍵,方中溫藥促進氣血流通,助水液代謝;養血藥緩解拘攣疼痛,體現「寒者熱之」「通則不痛」之治則。

總結
寒淋湯組方簡練,藥性平和,適用於虛寒體質或寒邪客於下焦之淋證,後世或可延伸用於慢性泌尿道感染屬寒證者,然須嚴格辨證。

傳統服藥法


生山藥1兩,小茴香(炒搗)2錢,當歸3錢,生杭芍2錢,椒目(炒搗)2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寒淋湯是一首中藥方劑,在使用時應遵醫囑,不可自行服用。

相關疾病


膀胱炎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腎盂腎炎尿道膿傷小便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寒淋湯, 出處:《衷中參西》上冊。 組成:生山藥1兩,小茴香(炒搗)2錢,當歸3錢,生杭芍2錢,椒目(炒搗)2錢。 主治:寒淋。寒熱凝滯,寒多熱少之淋,其證喜飲熱湯,喜坐暖處,時常欲便,便後益抽引作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